廊桥网首页 | 精彩选读| 游记攻略 | 消息参考 | 廊桥寻梦 | 乡土中国 | 世界遗产 | 摄影图库 | 廊桥论坛 | 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 |

专题栏目
个人文集
翁卿仑涛岩草中英
燕海林邱小谊陈豹文
朱九澄薛爱美夏兆平
翁晓彬夏良贤徐克文
吴玄杨立成龚崎现
苏康宝高启新张黎华
陈圣格薛一泉
热门文章
固顶文章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履约报告
固顶文章泰顺:以廊桥修复精神 助推新发展
固顶文章国宝重生!温州泰顺受损古廊桥之
固顶文章季海波入围2017“中国非遗年度人
固顶文章2017温州十件文化大事评选,快来
固顶文章福建寿宁获评“中国木拱廊桥文化
固顶文章看,被冲毁的国宝廊桥是这样一步
固顶文章泰顺三座国保廊桥修复工程顺利通
固顶文章【廊桥人物】季海波:非遗保护要
固顶文章烟雨廊桥,点滴皆做相思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廊桥网 >> 精彩选读 >> 乡土中国 >> 乡土泰顺 >> 正文
行将消失的造纸作坊
作者:薛一泉 文… 文章来源:温州日报 点击数:3281 更新时间:2004/6/26 10:47:21【字体:
 

行将消失的造纸作坊


———访泰顺岭北乡  
 

                             ▲风雨飘摇的造纸作坊


    泽雅造纸作坊有望迎来又一个春天,遗憾的是位于大腹地的山城泰顺,运用毛竹作材料的传统造纸工艺(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把这种用竹纤维制作的纸称为“竹纸”)正在悄悄隐退。
    笔者一次在泰顺岭北乡做古村落调查时,无意间发现此地居然分布着大量造纸作坊。后来通过寻访,得知泰顺筱村、碑排等地也都存在过不少造纸作坊,但岭北的手工造纸因其从业人员多、规模大(最兴盛时有造纸作坊几十座),而成为泰顺具有代表性的手工造纸基地。
    这个位于山城泰顺西北向的岭北乡,居住着徐姓等姓氏,山民们世代以农耕为主,由于受地理环境和家族经济薄弱等方面的影响,他们不得不掌握一门手艺以维持生计。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岭北你会发现,除了宅院前广开田亩外,房后的山上最多的植物就是毛竹。据记载,泰顺民间造纸业始于明朝。民国年间,全县有纸厂(作坊)148家,纸工537人,年产花笺纸1.75万担。据现在已七八十岁的老人回忆,岭北造纸最鼎盛时期是上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90年代中期,传统造纸业在此地几乎已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我们想找几位岭北当地的造纸师傅了解情况,但大多数昔日的造纸艺人已抛弃旧业,到大山之外谋生路去了。几经打听,才找到了曾经身为造纸匠人的徐联基、徐方余父子。当年,父子俩是当地有名的造纸能手,他们毫无保留地为我们讲解造纸工艺的全过程。这在过去,可是当地造纸行业的“大忌”。
    泰顺各地的造纸流程基本一致,但与《天工开物》记载的造纸工序存在着一些差别。岭北等地的造纸工序第一步是“选竹”,当年清明破土而出的竹笋生长约30天后,也就是小满时分便可砍下作为造纸原料。毛竹先要去皮,然后砍成长两米左右的竹段,捆成重约50斤的竹捆。
    第二步是“发竹”,在专用的池内注满水,铺上一层竹捆,然后洒上石灰,再铺上一层竹捆,视池大小直至铺满整个水池为止,但池中的水要求没过竹捆。浸沤40天后,放干池中的石灰水,搬出竹捆,然后在池中架起木架,竹捆放在上面叠成堆,上覆树皮或竹皮,再用块石压在上头。待竹捆晾干后(约七天时间),接下来就不断地加水、放水,大约如此反复七次左右。再将水池加满水,让竹捆在水中浸沤一个月后,竹捆已经霉烂,此时,即可进行“捡料”———去除竹浆中的杂物。
    第三步是“踏料”,把经过去除杂物后的竹浆放入大石臼中,用脚不停地踏踩,使竹浆成糊状。据说,在造纸整个工序中,可称得上师傅的有三人,其中一个就是踏料师傅。另外两位是捞纸浆师傅和烘纸师傅,生产高质量的纸张,需要这三个师傅的精诚合作才行,哪一道工序不够精细,都会直接影响纸张质量。
    第四步是“捞纸浆”,竹浆经过踏料师傅的踏踩后,搬到盛有水的纸槽中,注入胶水拌匀。“胶水”是艺人对山上一种植物粘液的俗称,《天工开物》中称为“纸药”。纸浆注入“胶水”,可以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生产出来的纸张更洁白、柔韧。捞纸师傅捞纸浆的工具叫“纸帘”,用细竹篾编成。据说,这道工序是造纸流程中最需要功力的环节,初学者需要三五个月才能掌握好。纸张的厚薄取决于捞纸师傅的手工,厚了浪费纸浆,薄了纸张又不耐用,影响销量。
    第五步是“焙纸”,纸浆经过捞纸这道工序后已经形成雏形,叠起大约50厘米的厚度之后,再用块石压在上面,挤出湿纸的水分。然后用竹制成的工具,钳起一张纸,用纸刷(取松树针叶,入锅加盐煮后,再制作成刷子)刷在“烘笼”(“烘笼”是匠人的俗称,砌法类似砖墙,不同的是,“烘笼”上宽下窄中空,“中空”是用来添柴火用)的粉壁上。纸烘干后,再揭下叠起。
    岭北一带生产的纸有大毛边、小毛边和花笺三种。这些纸主要作为制谱和读书人写字。花笺比我们现在使用的A4纸要大一些,小毛边可以裁成四张花笺,一张大毛边又可以裁成两张小毛边。不论是大毛边、小毛边还是花笺,都是88张纸组成一刀,48刀组成一头,两头便是一担,一担纸大约是26斤重。民国年间,一担纸的价格如果换算成粮食的话,大约可得150公斤左右粮食。
    岭北造纸工匠生产的纸张在大山内外享有盛名,往往有山外客商入山收购,但为了能卖更高的价钱,当地人情愿辛苦些,或全程肩挑送到福建桐山去,或通过水路运到温州。为能将自家生产的纸张与别人的区别开来,每个造纸作坊都有一个字号,如徐联基父子生产的纸张,都盖有“徐德顺”字样,类似于现在的商标,这也应该是传统手工业竞争意识的一个体现吧。当年,岭北一带声名打得最响的是白岩村的“潘元昌”,这个作坊生产的纸张质量最高,温州、桐山等地的店家只要是“潘元昌”生产的纸,一律不用检验,如数收购入库,还付给高价。
    如今,泰顺的传统造纸工艺虽在,但已停产20来年,造纸作坊的踪迹也正在慢慢消失。

进入论坛查看评论》》》http://www.langqiao.net/BOBBS/dispbbs.asp?boardid=102&id=5599

 

文章录入:还傻    责任编辑:还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2000~2005 Langqi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廊桥网LANGQIAO.NET 版权所有!

    本站实名/通用网址:廊桥;手机支持: ;:QQ热线: .E-MAIL(MSN):

    中国廊桥保护与宣传公益网站 浙ICP备05018309号

    温馨提示:按Shift键同时点击页面上链接,即可在新窗口中打开链接内容;强烈建议使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显示器1024*768分辨率为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