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陈志华:廊桥和历史环境保护要双管齐下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乡土报》 点击数8620 更新时间:2006/6/7 22:29:56 文章录入:三川一泉 责任编辑:大笨钟 |
|
个时候保护文物不像我们现在这样紧迫。我们现在之所以觉得保护文物紧迫,恰恰就是因为我们建设得快,建设得大,建设得好。今天这个变掉了,明天那个没有了,所以要采取保护,要有一定的紧迫感。 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地区也好,如果古物都没有了,这个地方的文化底蕴就很单薄。昨天,我们到几户人家里看,其实如果我们家家户户去看,都有文物,都有自家的文物。起码家里都有照片吧,有父母的照片,有你结婚时的照片,有你儿女刚生下来不久的照片,这都是文物。哪家进去没有父母的照片,没有结婚照片,没有孩子的照片的已经非常少了,以前大概很多。社会越进步,这些照片就会越多。我们小时候就没有照片,那时候穷的不得了,也没有照相机。所以说,社会越进步,人们生活水平越高,你就会越珍视家里的老照片,我们对这种精神寄托的愿望就越强烈。这些照片妨碍你去搞经济建设了吗?我想不会妨碍。不会说一个人家里有一本老照相本,因此就不搞经济建设,根本是不会的。这一点,我深信。所以保护文物是能够说得通的,能够被大家理解的,只不过是有些时候话没有说清楚,还没有点透。那么,你家里要保留一些文物,自然,一个村要保留,一个县要保留,一个国家也要保留,全世界要保护。所以,现在有所谓“世界文化遗产”。从前几年开始,中国大量地申请了世界文化遗产。我说大量申请,在中国来说是大量,在世界上,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得非常少。我可以告诉各位一组数字,国家级的保护文物,越南3000个,中国400多个,大家听了觉得很吃惊。法国多少呢?法国比我们四川还要小,法国是200万。就小小的越南(我说小小,没有小看它的意思,我是从地理角度来讲)也有3000个,我们中国是几百个,我们中国要比它大多少倍啊,历史也比它长,所以我们中国虽然文物多,但保护的还是不够的。 到了泰顺一天半以后,我心情还是很愉快的,因为有规划局的李名权局长,文博馆的张俊馆长陪我们参观。我觉得跟他们接触中感觉到他们对古建筑保护是很有热情的,也做了很多工作。我这很多年到过很多县市,从广东坐到陕北,从福建坐到山西,跑过很多地方。往往是规划局局长对古建筑保护没有什么兴趣,往往是文博馆馆长根本不知道村子的门开在什么地方。相反,泰顺的张馆长进了村子非常熟悉,这样的馆长很少见。我们的规划局李局长也非常热心,从上任到现在不到一年,工作已经做很多了。从李局长身上就可以看出,看出什么呢?就是新建设和保护旧建筑不会矛盾,因为他一个人现在已经两面都抓起来了。事实证明,从他身上证明,搞新建设和保护古建筑并不矛盾,大可一面进行一些新建设,一面保护古建筑。否则,李局长怎么办呢?晚上干这个,白天干那个,这可能吗?不可能。所以李局长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证明,就是又抓新建设,又抓古建筑保护是可以办得到的,一个人在这两方面保持很大的热情,做两种工作是可能的。并不是说,只能搞新的,或者只能保旧的。昨天看电视,2008年的奥运会申报,审察团在巴黎,巴黎市市长接待奥运会审察代表团时,大谈特谈巴黎的文物,巴黎的历史文化。这个代表团到北京的时候,北京也谈当地的文化,当地的古建筑,北京的历史。由此可见,文物用现在最漂亮的话说是“有卖点”、“行情看好”,并且是世界的“行情”。昨天,李局长有点遗憾,“哎呀,早几年抓就好了。”这句话全中国都在讲,老实说,全世界都在说。保护得非常好的欧洲历史国家也在说,“早100年抓就好了。”一方面总是说抓晚了,早几年抓,早一年抓,早三年抓,早一百年抓,都会好。另一方面,文物界有一句话,“任何一个时候抓,都不要嫌晚。”也不叹气太晚了就没有工作可干的,永远不要说这样的话,永远都要干,剩下一点也要干。 保护文物是一个文化事业,它不是一个经济事业。它不是一个经济活动,是一个文化活动。文化活动很难立竿见影,马上产生经济效益。诸位家里有孩子,算起来,我们家里三分之二的钱要花在孩子读书身上,到孩子大学毕业,希望他读硕士,硕士毕业了希望他读博士,到博士毕业要二十八、九岁了,将近三十年,要为他付出多少钱。一切都顺利还好,在北京万一考一个中学差二分进不去,于是你要交赞助费,赞助费七、八万都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欠了债来给孩子读书。儿女毕了业了,在经济上对你有多少好处呢?过生日给你买个蛋糕!蛋糕自己也买得起。过年的时候给你买条大黄鱼,那就吃得很高兴了,儿子买的!到儿子发财了,你牙齿也掉了,给你吃好东西,你也吃不了。有糖尿病,又怕高血压,那时候你只好吃萝卜白菜。他给你回报不了多少的。可是儿女他能比我们活得好,活得比我们精神、物质上都好。他思想上比我们丰富,文化上比我们高档次。而我们希望的也就是这样,并不希望他要拿多少东西还我们,回报我们。文物保护也是一种事业,文化跟教育从来是一样的,你很难说文化事业今天投下去了,明天就有经济回报。有时候可以,有时候做不到。我们搞文物的工作者要跟大家预先说清楚,我们不能担保保护了文物以后马上立竿见影,刺激经济的发展。这个话我们不敢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个事情靠不住的,这是一种口号,这种口号是靠不住的。很可能是文化垮掉了,经济也不怎么样。但是,我们总是希望它是有好处的,有好处的例子也很多,如果我们工作做好了,完全可以。主要是通过什么呢?主要是通过旅游业的开发,人文旅游。通过旅游业的开发,我们是有可能收到经济效益的。二十多年前,我在意大利考察的时候,了解到意大利的旅游收入已经接近工业的收入了,而且几年后就要超过工业收入,成为第一产业。大前天晚上,我与温州市市长钱兴中见面的时候,有一个西班牙的温州侨领,他说西班牙现在文物旅游的收入已经是国民收入的第一位了。那么旅游什么呢?旅游最重要的就是建筑。希望将来泰顺能够依靠保护下来的古建筑等等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希望旅游界也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旅游界不是把文物卖光了,旅游界要参与保护,因为文物是你们的老母鸡,你们是吃鸡蛋的。旅游界是吃鸡蛋的,文物界是养老母鸡的。希望旅游界参加养老母鸡,好好地保护文物。一方面,我们要看得远一点,看得高一点,把文化的保护看作是一个和教育一样的是为子孙服务的东西。另一方面,我们的工作做的好,也有可能立竿见影,促进经济发展,并不是没有可能。浙江兰溪市诸葛村的保护规划是我们做的,那是八年前,我跟他们说,可以开展旅游业,可以根据旅游业攒一点钱,促进诸葛村的经济发展。我当时说,五年以后小见成效,十年以后大见成效。我以为夸口了,没想到第二年就收入门票几十万,第三年五、六十万,第四年超过100万。现在是两三百万。这还仅仅是门票的收入,不包括开饭店、旅馆的收入。不过,我希望诸位不要仅仅看这个方面,还要看到保护文物对后代的文化生活的重要性。仅仅看我们这一代立竿见影的收入的话,那我们对文物的认识就太片面了,太急功近利了。我希望大家站得高,望得远,为历史,为子孙,简单一句话就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