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陈志华:廊桥和历史环境保护要双管齐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乡土报》  点击数8620  更新时间:2006/6/7 22:29:56  文章录入:三川一泉  责任编辑:大笨钟

    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左一)在泰顺

 

    对泰顺廊桥具不具备足够的申遗资格,陈志华教授认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很多条件,一是申报主体要有它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这是指它本身的价值要足够。此外,就是看它的保存状态如何。” 教授看来,泰顺的廊桥或编梁木拱桥本身的价值是非常不错的,也很重要,但其周围环境的保存状态实在不容乐观,破坏了整体形象。

    “很多廊桥周围都盖满了像砖头一样的新房子,环境全被破坏了。根本看不出原来的味道,连张好一点的相片都拍不出来。记得泗溪的一座廊桥边造了一条公路,造公路的时候是用炸药炸的山,结果周围被炸得一片狼籍。如果按照现在这个环境状态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肯定不行!”按照教授的说法,也就是说廊桥周围的环境保护是至关重要的事,那么除了环境的保护,我们还要做些什么?

    陈志华教授还认为,因岁月风雨的侵蚀,泰顺廊桥遭到破坏的情况也日盛一日,不容忽视。所以,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一是抢修,把濒临倒塌、腐烂的廊桥加固加牢;二是控制周围的环境,不要继续往里塞东西。如果继续再往里塞,那将来真的不可收拾,假如能控制到现在这种程度,损失还不大,到时再拆还来得及。教授说:“四川青城山、福建武夷山也是耗资数亿元,清除了周围许多碍眼的建筑物后才评上‘世界文化遗产’的。”

 

 

    附  录:

    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古建筑保护专题讲座(摘录)

    编者按:应泰顺县古建筑保护工作委员会的邀请,20013月,著名乡土建筑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一行考察了泰顺廊桥、民居等乡土古建筑。330,在县府七楼会议室举办古建筑保护专题讲座。讲座由泰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黎华主持。上海交通大学讲师刘杰、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摄影家李玉祥,分别就我县古建筑的保护发表了看法。现将讲座内容摘录如下:

    张黎华:首先我把下午讲座的三位专家介绍给大家。陈志华教授,他是研究建筑学的权威、资深专家,也是国家文物局的建筑顾问。刘杰先生,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讲师,《乡土中国·泰顺》的主要作者。李玉祥先生,国家著名出版社——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的摄影家,也是《乡土中国·泰顺》的主要作者。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三位专家来泰顺指导工作!
    泰顺的古建筑非常丰富,尤其是古民居、古廊桥养在深闺,现在日渐为世人所瞩目。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如何跟泰顺的生态旅游和经济发展相谐和,这是当前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我们生活在这当中,对古建筑往往是熟视无睹,平时对它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缺少理性的认识。这次机会非常好,我们邀请了三位专家光临我县,我们要求他们给我们举行这个讲座,使我们在这方面提高认识,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对接下来,怎样去保护、开发和利用古建筑,以推动我们经济发展有莫大好处。这也是我们举办这次讲座的目的所在。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教授给我们讲座!

    陈志华
    诸位同志,大家好!
    到泰顺来,我已经酝酿一年多了。其实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是我在高中生的时候,曾经到过东坑村,去景宁的东坑村。我在那住过一段时间,脚踩过泰顺的县境,不过没有到县城来过。据我所知,当时泰顺全是山,交通极其困难。说实话,那时的印象就知道泰顺很穷。我这次来了,到现在是一天半时间,没什么资格来讲,刘杰同志在这工作了五年多了,李玉祥同志也来过好几趟,已经出版的有关泰顺乡土建筑的书《乡土中国·泰顺》,是他们俩人编著的,所以他们二位比我有资格讲,我不大了解情况。不过呢,我比他们年纪大一点,年纪大一点就古老一点,古老一点呢,就带有一点文物气。博物馆里的东西都是古老的东西,我这桌上的话筒进不了博物馆,这茶杯也进不了博物馆。我比起刘杰先生、李玉祥先生已带点文物气了,所以他们也比较尊敬我,叫我先生。那么就是说,文物应该受到尊重了。
    我们这次来了,最使我吃惊的倒是大量的新建设。很了不起,刚才说了,六十年前,在我的印象中泰顺是极穷的地方。可是现在的泰顺很漂亮。我曾在文成南田(刘伯温的老家)读过书,昨天去南田一看,哎呀,南田也城市化了,我也非常吃惊。这实在非常好。我们搞文物的也并不是只往后看的,我们也是向前看的。不过,大家有时候奇怪,为什么我们向前看,又要保护古建筑呢?我要说的一条就是,保护古建筑,保护文物恰恰是一个非常先进的、非常现代化的一个意识。这人哪,他是越向前,经济越发展,社会越发展,那么越要保护文物,因为变化实在太快了。像过去社会几百年没什么变化,一千年变化都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恐怕保护就没什么紧迫感。那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