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2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叶岸山中有张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24 23:0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泰顺的古民居很多,分布也很散。平日里云遮雾罩,翠掩山藏,日暮乡关,人迹板桥,在峰拱翠滴的乡间,不经意中你会发现几处泛黄的泥墙、几檐飞起的角子,曲径通幽,象是金庸笔下的小说突然会冒出的别样人间。“白云深处有人家”,很美的意境。在泰顺才不会让你吃惊,是任何一位踏上泰顺之后的旅人的共同的感受。
   
          泰顺民间的老房子没有官家的霸气。也不会有北方深宅大院的肃穆的自闭,更无水乡泽国人家的娓婉。泰顺的老房子我觉得很像是明人的小品,轻巧灵动。就像是袁枚笔下的雪中西湖湖心亭的几粒人,很小却忘不了。比如发现叶岸山张培基大屋就是如此。
   
        那天我们从百丈新镇塘古乘着一叶竹排漂浮过飞云湖的一个弯口,缓缓地爬上平坦的丘峦,在绿树映掩中,有一片谷地,田野中间点缀着数座古屋,张培基的老宅占了一大片的空间,如鹤立鸡群。这房子是典型的四合院式布局,由台门、天井、厢房、正屋、后花园组成,围墙环屋一周。从结构上讲与泰顺其他的古民居相比,并没有特别的地方。难能可贵的是,一个以生理起家的商贾,却能从其屋内透出一股子浓浓的人文之气,倒很让我们感动。关于风水,以及围绕风水所展开的种种离奇的传说,这是每一座大宅共同的话题。往往也不觉得其中有普遍的意义,但张家倒是一个例外。张家从清嘉庆年间从福建汀州上杭迁至百丈,经营石灰发家。到张培基时已是百丈最大的南北货行张元泰的主人,百丈自古是泰顺一个非常有亲和力的埠头,张家在短短的数十年时间内发家,在当地就留有种种的传说。其成功之处,既有吃苦耐劳,善于经营的一面,另一面则是被归结为盖世的武功,对其商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匡助作用,这在泰顺的商业成功的例子中是绝无仅有的。至今我们在百丈街头说起张元泰,人们最津津乐道的是其能拿起千斤石碾子绕场三周,以及如何呵退飞云江上打家劫舍的水贼的壮举。如果从这些现象去看,会错把张培基当成一位蛮力无比的纠纠武夫,或是一位生意场上春风得意,不谙风雅的贾头。但百年后,我们在寻访他的故宅时,却看到一位成功商人,营造自己生活空间时的雅致和苦心,其实我们要全面和立体的了解一个人,不妨先看看他居所的布局,有时,这是最能反映主人内心世界的最好信息。
        在张宅中我们看到一位儒商经营人生的一面,这古宅到处是墨迹清晰的对联:“六经根柢史波澜,五岳圭稜河气势”、“平远山如蕴籍人,蒙回水抱中和气”、“阶茁杜氏科名草,庭种韩公宰相花”、“鲁雅言诗书执礼,汉明诏孝弟力田”……。在正堂我们还意外的发现了一块由孙衣言题的“福衢寿車”拜祝的匾额。字为楷体,笔力遒劲,雍容端厚,虽经百年,但在朱砂底色的衬托之下,别有情趣。这与屋内的其他对联相得益彰,营照出屋内浓浓的书卷气。据传张培基与瑞安鸿儒名宦孙衣言有很深的私谊。从其的追求来看,这也就不奇怪。
   
    叶岸山大屋的人文气息是与屋俱来,屋老了,但气质却没有死,也可以说,我们来到叶岸山,不是来看规模和营造法式的精细,而是体验一种由木质组合起来的生命的实体;当我们离开叶岸的时候,又觉得是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沐浴,文化的洗礼。由此我们对老房子也增加了一层新的理解。作者:船子 一泉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