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05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告] 新书<守望非遗>后记——永远的乡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22 15:5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故园牧歌 于 2011-6-22 16:05 编辑





永远的乡土

苏康宝


  泰顺位于瓯南,建县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沧海桑田,民风淳朴,沉淀了丰厚的乡土民俗文化。生活在乡间的民俗艺人们,凭借内心的爱好与坚持,将祖辈流传下来的乡土技艺演绎得多彩多姿,成为一朵朵奇葩,在泰顺山野间灿烂绽放。历经风雨,从未凋零。
  最初对于泰顺民俗的记忆来自父亲。那时家在西北青海,阔别故乡泰顺30年的父亲,对于故乡的乡土民俗记忆依然颇深,为我们所讲的故事里,总是离不开“翻九楼”、“祈福节”等习俗。记得那时,父亲讲得深情并茂,我们听得如痴如醉。长大后,我才突然明白,父亲缘何念念不忘那些民俗技艺,因为一个人的怀乡情结,只能从记忆深处最熟悉、最温暖、最柔软、最深沉的地方开始——那就是根植于乡野的乡土民俗。
  许多年以后,当我决意将生长在泰顺乡间的这些民间技艺,形成文字时,父亲离开人世转眼已是十年。
  这十年间,乡土民俗倍受器重:从国家到省,从市到县,各级政府部门加大力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挖掘,以保护民俗为目的,确定了一批批民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遗之花”开遍泰顺时,那些一直守望在民间的艺人们早已是热泪盈眶。
  当然,现实总是令人无法回避的,时光流逝,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们也在一天天老去,如果缺少文字记载,或许有一天,很多民间技艺真的就会变成记忆,这也正是我下决心做这本集子的原由之一。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利用空余时间,先后对10多位民间艺人进行采访,文稿整理的过程中,需要补充采访和拍照,工作量颇大,完成所有的稿子付梓已是2011年的夏天。
  书中收录的18位民间艺人涉及各行各业,其中绝大部分还是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个数字于泰顺县目前已确定的数百名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而言,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些项目无论是传统习俗还是手工技艺,都饱含着深厚的乡土元素,为人熟知,且被人津津乐道。行文过程中,我力求将人物故事与手艺技法相结合,将艺人亮点与民俗厚度相融合,但愿读者能通过文章,进一步了解泰顺民间非遗项目的传承、生存、发展状态。
将泰顺民间技艺形成一个系列的文字,是我长期来的一个心愿。这本集子是第一次尝试,倘若今后条件允许,我仍将继续努力,对其余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采访,编撰成书。
出一本与民俗有关的集子,除了想表达对家乡的一份热爱之情,我还想感谢那些民俗艺人,他们为弘扬泰顺民间乡土文化,长期坚守。用文字记载他们的人生,是我对他们最高的敬意。有一天,他们终将老去,而经过他们代代延续的记忆却将永恒!
当然我还要感谢父亲,是他让我从年少时起,就懂得了热爱家乡,是他用民俗记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乡土文化是个人与家乡之间紧密相连的一条根,根不断,情还在,只要把根留住,就不会迷失在回家的路上!
(《守望非遗》即将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内容为泰顺非遗民俗;作者:苏康宝 估计定价58元,彩色黑白夹印,因为出书的经费多靠个人出筹集,故此面向大家推销,请谅解。有需者可与我联系:13626520911  QQ:419267034)

                                     20116月于香雪书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6:20:25 | 只看该作者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3#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6:30:46 | 只看该作者
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4#
发表于 2011-6-23 00:10:59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希望早日面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