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岗岭上古树多
古道边老宅内的生产生活用具(薛一泉 摄)
从双岭至章坑、叶山寮、篛坑头、仰天湖等地抵大岗岭。这是一段路面保存完整、古树品种多样的古道。从外围看,红遍半山腰的枫树像一队穿着礼服的仪仗队整齐肃立。入古道,竹苞松荫,古樟飘香,路面铺盖着红透了的落叶,踩上去沙沙地响。
下大岗岭后,豁然开朗处有一村庄,因村中有三条溪流汇聚而称三滩村。带我们走古道的向导徐茂馆即此村人,他是当地人文史迹的“活地图”,对泰顺徐氏家族历史文化有很深的研究。
徐茂馆(仙稔乡三滩村人,70岁):三滩地处要道,古往今来从这里经过的人都很多。以前“温州大路”从村中穿过,现在泰顺到杭州上海等地的车辆也是走这条路,一直以来交通都很方便。因交通便捷的缘故,古时很多外地人都落户三滩村。村里有26个姓,赵钱孙李——《百家姓》里的前四个姓都有了,还有“大肚黄”、“三横王”,姓江的,姓郑的……古迹也不少,有廊桥、碇步、亭子、渡口,现在只剩那座路亭了。
徐茂馆先生所提到的廊桥就是三滩桥,从其42米的跨度来说享有“中国之最”的头衔,超过了曾被学术界认为是中国古建筑史中净跨最大的石拱桥赵州桥5米,成为新的极限。只可惜于1950年毁于洪水,现在只有残留在溪流两岸桥墩遗址。“飞鸟没长天,人归古渡前,秋声寒木叶,月色淡溪前。隔浦渔歌晚,遥山野烧连,客情良已倦,喜近旧林泉。”这是一首题为《三滩晚渡》的诗文。时过境迁,我们从百丈一路至三滩村,“人归古渡前”,已不见渡口何处,望那流水悠悠,只有凭诗文怀古一番了。
只有那座远远望去像一顶大轿停放路旁的三滩亭,仍然伴随着一片山水,见证着古道沧桑。亭建于清光绪年间,这是我们一路走来所遇到的惟一一座保存完整的路亭。
在三滩村与一些当年的挑担人访谈时,他们说除了山里的木材、茶叶等物资销往外地,温州等地的百货进山之外,私盐(未向政府纳过税的盐)也是在这条路上流通比较多的物资之一。除本县和毗邻的福建寿宁县走这条路去百丈挑运私盐以外,远在千里之外的江西广丰县也有很多商贾挑夫经三滩去百丈挑运私盐。民国时期,在“温州大路”以及其他要道上设有关卡,但管理很混乱,敲竹杠是守关卡的国民党兵常干的事情。三滩村一位曾经的挑夫回忆,当年守关卡的兵明摆着要敲竹杠但却故弄玄虚,说“让你过去有人不答应。”挑担人问他是谁,回答是:“我手中这杆枪。”
与三滩村毗邻的岭北乡村尾村、上篛村等地,古代经济活跃程度曾令有关专家感到意外,竹木加工如造纸在这些地方非常普遍和兴旺。这些村庄生产的纸张就是途经三滩然后沿“温州大路”集中到百丈口,再销往温州、上海等地。
仙居村和三滩村同属如今的仙稔乡,仙居村处在明至清中叶泰顺到温州的古道边上,三滩村则是清中叶以后泰顺“温州大路”必经的一个村庄。
进入论坛发表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