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里路长的陈岱岭 告别叶声训老人后,在岭头果然看到已经倒塌的路亭。木构件和泥墙堆在了一起,残留的墙上还隐隐约约可看到彩绘未完全脱落的颜色。从占地面积和木构件的雕刻、彩绘的影迹来看,这也是一座做工讲究的路亭了。步入古道,两旁竹苞松茂,一路凉意随身。古时从罗阳出发的扛柴者行至此岭,想必也可以长吁一口气了,因为山脚下就是洪口了。这是泰顺木料等物质外销的第一个水路集散点,通过竹排运到洪口埠头,再经百丈、平阳坑等地到达瑞安和温州。遇溪涨水时“放排”,几百条两三丈长的木头捆绑在一起,不出半天就可以到瑞安。 从陈岱岭头到岭脚,虽然都是下坡路,但毕竟有5里长,按我们的行走速度,要用半小时的时间。向导徐茂馆告诉我们,下至岭脚,前方就没有路可行了,那里现在已经是珊溪水库库区范围内了,岭脚旁的村庄早已淹没水下。我们当然只能改道,但得知岭脚有一块石碑,记录着有关修路的事情。向导说那方碑上还有他先祖的名字,算起来,到他这辈已是第六代了。那人叫徐泰丰,当时以炼茶油和桐油为业,是罗阳北门外算得着一个的富人。一路行来,记载修路的石碑我们还是第一次遇见,虽然不顺路,还是决定去看看。 碑就立在古道里侧,叫“重修陈岱岭脚大路石碑”,立碑时间是清道光十七年。碑上记载着十几个捐缘人的姓名和捐钱数字,如“李吉成捐钱三千文、李双盛捐钱两千文”,徐茂馆的先祖徐泰丰捐钱“银二两正”。徐茂馆对自己的先祖捐钱修路很高兴,在石碑旁边,特意让我给他留了张影。正是由于这么多捐款人的资助,陈岱岭这段路的用材和做工明显比其他路段要好。沿道折回半山腰,改道进入洪口外垅坪村,在村民叶声来(71岁)那,我们了解到,陈岱岭脚淹水下的村叫岭脚村,住的都是陈姓人,大多以“放排”为业,几年前都移民到苍南钱库了。
薛一泉 图文
进入论坛发表评论》》》》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