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海云是新浦乡文化站文化员,早在1988年她就已经开始参加文保工作。作为一个女同志,参加文保工作付出的似乎要更多,翻山涉水,餐风沐雨,那是最平常不过的,但她从未退缩,总是兢兢业业地完成每一件工作。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她的工作精神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1988年4月,翁海云参加泰顺县文物考察队,从百丈镇顺江而下,徒步到江口溪。当时翁海云已身怀六甲,但她还是坚持参加考古队。有一次,大家带着挖掘回来的器物准备回江口村,途经江口溪时,因为没有桥,只好涉水渡溪,翁海云脚踏在光滑的鹅卵石上,一不小心,摔倒在了溪中,好在没有伤及身体。在考察过程中,翁海云比别的队员要细心,不仅每天都要写考察日记,而且所到之处,她都要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下当地的风俗传说,十几年来已积累下许多宝贵的资料。 长期以来,翁海云几乎已经走遍了新浦的每个村落,当地的文物古迹她了如指掌,被称为新浦文物古迹的“活地图”。1997年2月,为配合南浦溪风景区开发,乡政府决定对全乡人文资源进行普查整理,乡政府领导把调查工作交给了“最能胜任此项工作”的翁海云,她果然不负众望,在短短的几天内,又重走了一遍南浦溪周围的村落,并在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份文字相当丰富的材料,为南浦溪旅游景区的开发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的文字资料。 2004年,泰顺县相关部门联手开展全县名胜古迹普查工作,翁海云虽然是乡文化站文化员,同时还要在党政办工作,又要驻村,为了能参加此次普查活动并且做好工作,翁海云放弃了所有的双休日的休息时间到较远的乡村调查,离乡政府所在地附近的乡村就安排在晚上普查。她常常是顶着酷暑,冒着大雨,随着带上干粮,每天从早晨6点钟就已出发,直到晚上6点过才返回家中,但她从未有过任何抱怨。 自库村的名声越来越大,各地专家、学者和游客纷至沓来,翁海云总是尽可能的做好接待工作,并且按照来客的考察、游览需求将各处景点作详细介绍。1999年农历12月26日,上海交大副教授刘杰、北京三联书店李玉祥为了能拍到泰顺十几年未遇的大雪雪景,大清早,她带路领他们到南内村考察拍摄古民居后,又马上回到乡政府所在地,组织当地村民找来竹木梯、砍柴刀等工具赶赴下一个指定拍摄点——县级文保单位宋代摩崖石刻“三友洞”、“锦绣谷”,为摩崖石刻描红。刘杰在《库村》一书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翁海云的大力支持,只要作者缺少什么资料,翁海云总是在最短时间内查找库村吴氏、包氏、夏氏的家谱资料,再到打字店复印后及时寄出。2003年7月28日至8月3日,著名导演谢晋一行在泰顺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新浦是考察点之一。考察期间,翁海云以向导的身份陪同考察,经她带路,谢晋导演在乡村特色了一处非常符合电影场景的外景地。 新浦库村包氏始祖包全墓建于唐同光元年(923),墓葬建筑主体呈半圆形,墓壁等均用菱形青砖砌筑。墓葬型制与构造虽然简单,但保存了后唐时期的墓葬风格,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包氏后人认为墓葬构造太简单,不气派,准备筹资按陵园的形制重建,翁海云得知情况后,马上与县文物部门取得联系,在请示了专业人士的意见后,马上与包宅村委会成员联系,召集了几位包氏族人,给他们详细讲解这座墓葬的价值所在,如果要修新了,墓葬就没有保护价值了,在一段时间中,翁海云只要一碰到包氏族人,就动员他们要保护包全墓的原始风貌,最后大家终于统一了意见,将集资重修的想法转换为集资维护。宣传文保,提高村民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是翁海云日常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哪处老房子的主人想拆建,她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住户加强文物保护意识。她还将《文物法》和由县文物部门编发的刊物送到一些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村民手中,增强他们的文保意思和了解文物工作动态。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她发现村民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普遍有了提高,不仅是完整的古代建筑村民们会很好地维护,就是一些零散的文物建筑构件,村民们也是呵护有加。今年9月1日,新浦中心小学教学楼因是危房而改建他处,村民们把置放在操场的千年广渡寺遗物的石水缸和石磉盘等文物一一贴上标签,重新移到了另一个方便游客参观的地方。类似于这种大家共同出力保护文物的例子还不少,这令翁海云很是欣慰,毕竟自己的辛勤付出有了成果。 在乡土文化研究方面,翁海云投入了大量精力,先后撰写了近三百篇文章,部分发表在《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泰顺县卷》、《泰顺报》、《乡土报》上,有些文章还得到专家的好评。库村是泰顺地理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接下来,翁海云准备花几年时间,以“乡土库村”为主题,以散文随笔的笔触书写一个远去的家园,她说,这是她今后几年的一个愿望,也算是对这方自己热爱的水土的一个回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