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季清墨带领一批驴友步行9个小时从雅阳出发走古道至桐山(今福建省福鼎市)
季清墨是一名退休教师,从青年时对文物已情有独钟,特别是在1983年退休后,更是对当地历史文化的调查、研究以及塔头底古村落的保护倾注了满腔热情。 塔头底位于泰顺县雅阳镇东向一公里处,季氏始祖季茂龄祖居青田梅岐,明正德戊寅年(1518)迁至泰顺雅阳大坪后弯。清康熙己未年(1679),其后裔季德重、季德立两人游经塔头底,“观其山川秀丽,竹苞松茂”,是居住的佳地,遂决定移居。季氏家族迁入塔头底后,开始置田亩,创恒产,于清康熙年间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村落,“农耕持家”是其家族文化中最主要的特点,在现存的古建筑中均能找到蛛丝马迹。 2001年7月23日,第十二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暨温州民居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温州隆重召开。23日至25日,来自国内外的150多名与会专家在泰顺作学术考察,塔头底古村落即是考察点之一。随着到泰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塔头底古村落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已成为泰顺旅游重镇——雅阳镇的主要旅游资源。为了既能让塔头底古村落成为一处旅游胜地,而在旅游建设中又不影响到古村落的风貌,季清墨到县文物部门将上海交大专家设计的《泰顺塔头底村保护与改造设计方案》拍成相片,回到村里后,找村委会成员商量如何按照“设计方案”对塔头村进行改造,有人曾对“设计方案”不屑一顾,认为不按方案也照样可以“改造”出一个“漂亮”的村落来,季清墨闻听此言不禁忧心忡忡,他知道,大部分村民文物保护意识不高,如果不按照专家设计的方案进行改造,势必严重影响古村落的古朴风貌,于是,他便一一给意识不高的村民讲解,最后大家终于形成统一意见,集资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在古村落前方修建观赏湖。观赏湖建成后,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塔头底古村落的游玩内容,可谓一举两得。 去年秋天连续两次台风,塔头村的构筑物遭受损坏,由于村里缺少资金,有人想将村内的古树砍伐变卖作为修葺资金,季清墨得知情况后,又是彻夜难眠,保护古村落,不仅要保护古建筑,还要保护村落的自然环境,如果环境得不到保护,破坏了历史环境,塔头底村的价值将大打折扣。第二天一早,他又一家一户地跑,给村民们讲文物保护的道理,古树名木是塔头底村沧桑历史的见证,是一道重要景观,经季清墨的耐心解说,村民们解除了砍伐古树的想法。类似的事情还不少,塔头底古村落虽然已是县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但保护工作还得靠像季清墨这样尽职尽责的业余文保员的支持才能做好,否则,当文物部门得知情况后,往往已是在村落环境或某座古建筑由于村民文保知识的缺乏而遭受破坏之后了,使文物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失,正是像季清墨这样忠于职守的文保员为文物保护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破坏事件。 多年来,季清墨还一直在做着古村落文化的调查和研究,撰写了不少文章,极大的丰富了塔头底村落文化资料。对于雅阳季氏始祖季茂龄因何辞官退居泰顺,家谱的记载语焉不详,季清墨在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后,联系季茂龄为官时期,即明正德年间的时政,终于理清了季茂龄辞官迁居泰顺的原因,破解了一个季氏家族的历史之谜。季清墨意识到,一个保存完整、具有一定价值的古村落,势必要对其文化进行挖掘,于是他将历代历史名人的事迹进行挖掘,其中有一个生活在清代中后期的廪生季琴甫,史料记载此人能作文、善书法,但却没有发现有书法作品流传于世,为了寻找季琴甫墨宝,季清墨几乎走遍了建于清代中后期的季氏墓葬,终于在一座古墓上找到了季琴甫题写的碑记,季清墨将其拍成相片,以作为将来举办塔头底古村落文化展览室的资料。 举办有一定规模的展览室,这是季清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想法,并且他已开始行动起来。其实早在这个想法之前,他已在塔头底村制作了几块简易的展板,当时他搜集了不少与塔头底村有关的历史资料,并且拍摄了一组分布在古村落周围的人文古迹和自然景观,然后配以文字说明,将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生动的展览板布置在塔头底古民居的厅堂中,供游客参观。值得一提的是,他从未向村里要过一分钱,拍相片、买展板,掏的都是自己的钱。季清墨说,他不计较这些,让更多人了解塔头底丰厚的文化,这才是他最大的愿望。 浙江台某频道的导演得知季清墨为保护文物而四处奔走的事迹后,专门从杭州奔赴泰顺,以季清墨为人物主线,拍摄制作了一个长达二十分钟的专题片,介绍塔头底丰厚的文化和周边优美的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向广大观众介绍了一位默默无闻地为家乡文物事业作贡献的业余文保员。 虽然已年过古稀,但季清默对文物工作的热心并未减退,他不是村委会成员,但却经常和村支书、村主任商讨保护古村落的相关事宜,他说,接下来他还要与村委会成员一起筹措资金,在县文物部门的指导下,对古村落中破坏严重的木构建筑和围墙进行维修。 2005年,季清墨被评为温州市优秀业余文保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