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泰顺石匠今何在
作者:薛一泉  文章来源:乡土阿三  点击数8008  更新时间:2006/5/23 8:34:25  文章录入:大笨钟  责任编辑:大笨钟



  曾经风光的石作大师

  仕阳镇仕水碇步桥头的店坪街石栏杆上刻有“安澜”两个大字,应该就是清嘉庆年间碇步大修时留下的纪录,在“安澜”两字的旁边端端正正地刻着石匠“汤正现”的名字。

  汤正现为仕阳人,号称“石精”。一生主建了许多重要工程,也留下了不少传奇式的奇闻逸事。一次在砌筑仕阳水尾宫石墙时,首事人嫌他出工拖沓,把他换下改用别人砌建,不久山洪暴发,别人砌的墙段尽被冲毁,唯独汤氏砌的部分安然无恙。胡氏大院是泰顺典型的合院式民居之代表,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院的外墙有点歪斜,其中还有个典故。胡氏请汤正现砌墙时,他每天午睡都要睡很长时间,东家不乐意,说了他几句。汤正现自恃手艺高超,无人能接手其主持的工程,便在甬道旁的院墙砌成一半后,拎上包袱就走,东家追至门外对他说道:“我顶多把你砌的那堵院墙推倒,请别人重新砌两旁的院墙罢了!”汤正现思忖之下又回去接着砌墙。还有一次他故意把大院的围墙砌成倾斜欲倒之势,东家问其原因,他含笑道:“我每天午休没睡够,人想睡,砌出来的墙也就歪了。”但他又劝东家不必担心,此墙保证不会倒塌。果然,墙体迄今尚保持原样未变。

  就像是木工有“大木”和“小木”之分一样,石匠也有不同的分工。汤正现就类似于木工中的“大木师傅”;在石作行当中,负责雕刻的师傅就类似于木工的“小木师傅”。还是在现在的仕阳镇范围内,我们探访到了一位同样已经作古的石作雕刻艺人的信息。笔者在仕阳茂竹园村调查时,得知当地民国年间有一位财主的墓葬,雕刻繁缛异常,单墓葬栏杆的望柱就有20多种不同内容的石雕,石匠就是仕阳严山村的董道煮。很遗憾,我们在严山村未能找到董道煮的后人,但是有关此人手艺精湛的传说却是妇孺皆知。

  石雕艺人有句俗语叫“五分手艺,五分脾气”,说的是雕刻师傅不仅要有好手艺,还要有好脾气,否则,便难以运用娴熟的手艺雕刻出传神的作品。相传董道煮年轻时脾气比较急躁,每次雕刻石香炉的缠龙,总是在雕刻到最后的龙须时,由于性子急把龙须雕断了而前功尽弃。但他没有气馁,一边习艺,一边磨炼自己急躁的脾气,手艺、性情兼修,为日后成为名闻一方的石雕名师奠定了基础。据说,有一座小宫庙的案台上摆有一尊董道煮雕刻的香炉,炉上有一条栩栩如生的缠龙,有一个村民凌晨时分手持蜡烛去宫里烧香,当他拿着蜡烛往董道煮雕刻的香炉前准备插香炷时,昏暗的烛光中,只感觉眼前突然闪现一道青光,一条青龙从天而降。吓得他腿脚发软,跌跌撞撞跑回了家里。第二天跟众人说起夜里的事,大家不信,呼朋唤友一起去宫里查看。结果众人笑得前俯后仰,原来烧香人所指的从天而降的青龙是董道煮所雕的香炉上的那条缠龙。烧香人虽然是虚惊一场,但董道煮精湛的手艺雕刻的作品却使大家叹为观止,从此名声大噪。

  寻访了一大圈,我们在开始时萌生的想法,似乎未能如愿。也许,对于仍在世的传统的民间石匠我们不用再费心寻找了;也许,我们还将继续寻找下去……

  在泰顺,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有人对传统的民间石雕匠人进行寻访。笔者有个开大理石厂的朋友说起过,应国外客户的订货要求,需要加工一批运用传统手工艺雕刻出来的石雕产品,但遗憾的是他们通过几个月的寻找,还是未能找到符合要求的民间师傅。也许,像汤正现和董道煮那样的石作大师傅已经无法再现,我们也只有在传说中和他们的作品前对他们精湛的技艺钦佩不已了。

进入论坛发表评论〉〉〉〉

进入《乡土阿三》

上一页  [1] [2] [3]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