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古劳:600年水乡风骨柔情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4444 更新时间:2005/12/21 0:43:03 文章录入:还傻 责任编辑:还傻 | ||||||||
|
||||||||
她先后孕育了咏春拳开山祖师梁赞、“影后”胡蝶、“凉茶大王”王泽邦……
人们对风景的向往,可以到魂牵梦萦的地步,笔者也不例外。其实早就听说五邑古劳镇是原始水乡,很美,雅韵胜似苏杭,风情犹如西子…… 古劳水乡又称围墩水乡,据史载,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围墩”是根据地理特点命名的,意即堤围下的一个个“墩”,即屋宇集中点,少则一两户,多则十几户。而每个“墩”都有特别的名字,如南安社、水楼墩、太和里等。
古劳水乡地处西江岸边,明洪武二十七年,古劳人冯八秀奉旨兴建古劳围,从此,古劳便从滩涂泽国逐渐变成美丽的岭南水乡。如今的水乡,鱼塘土地穿插,河网道路纵横,村落、流水、石桥、古榕散落其中,小舟穿行石桥榕树间,“小桥、流水、人家”的迷人景致随处可见。 数百年流传的特色人文景观,古朴、清新的水乡风貌,曾令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被贬南下途中下船驻足,写下“留连不能去”的诗句;近代,古劳围墩水乡因侨胞在海内外广泛传诵,更有“东方威尼斯”之誉。 印象:绿意盎然 风情万种 走进水乡,桑蔗遍植、河网纵横,绿意弥漫在田埂上、草丛间。一条条玉带般的小河将一池池翡翠样的鱼塘紧紧串连,那水,绿得让人忍不住要惊呼起来。 水乡的美,不会让人觉得疏远,只要愿意,坐一叶扁舟,就可以随意掬起墨绿的水,轻撩起盎然的水草,感受南国水乡款款风情。据闻,如在7月至10月间,还可以偶遇远方迁徙而来的白鹭,那大自然的精灵,年年这个时候都会降临水乡的阡陌田野,在湿地快意地嬉戏觅食,安然栖息。
在水乡,桥自然是不可或缺的景致。石板桥在水乡人口中俗称为“石路”,大多已过百年,但在十几年前仍然是水乡人主要的交通道路。这些石板桥一般由每段长约1.5米,宽约0.5米,厚约0.1米的花岗岩石组成,而桥墩一般是青砖砌成。石板桥之多,皆与水乡地理有关。水乡泥土细滑,不易渗水,加之水乡地少塘多,一般泥路容易塌方,而用砖石砌成的石板桥坚固耐用,所以形成了遍布水乡的石板桥和石板小路。 水乡人介绍说,每座桥都有自己个性的名字,如“点天灯”、“丁财两旺”、“水龙”、“聚宝盆”。这些石板桥可是水乡桥中之宝,它们的造型宛如江南女子,小巧玲珑又古朴典雅,几乎每座桥都有一段有趣的典故。 如果说桥是水乡必然的风景,那榕树可谓是水乡独有的了。乡里老人说,榕树是长命树,人们都叫它“不死树”,水乡古榕大多都在百岁以上,根深叶茂,绿叶婆娑,有的孤芳自赏,有的知己相聚。绿阴下则是人们茶余饭后消闲娱乐、乘凉避暑的好去处。站在屋顶远眺,榕树就好似一个个小绿洲,绘就一幅乡情浓郁、景色独特的岭南水乡风情画。 古劳是宁静的,透着一种质朴,一种文雅。不过要真正领略水乡万种风情,恐怕还得亲身去走走。 建筑:结构独特 别具一格 有着600年历史的古劳水乡,至今保留着一些古宅旧居,颇具浓烈的南方建筑艺术风味。古朴的祠堂和南国水乡特色民居就是其中的代表。 水乡以上升村的祠堂最有特色,其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李氏大宗祠。李氏宗祠建于清末,1928年重建,以轴线对称布局,两进厅堂,即门厅和正殿,之间隔一天井,两边走廊相通,两侧各有一间厢房,均有木阁楼,两边青云巷分别刻有“登龙”、“旋马”几字,正门石雕栩栩如生。祠堂建筑面积930平方米,硬山顶,青砖墙,抬梁式木结构,石柱基础,檐柱为石,内柱为木,以石雕、砖雕、灰雕、木雕为装饰。
除了祠堂之外,富有南国水乡特色的民居更是结构独特,别具一格。据了解,水乡主要是由水楼、水寨(水面上用杉木、树皮搭建),演变为“牛仔石”、水泥立柱。现新星洛社二队、新社一队等地仍保留较有观赏价值的旧式水棚屋。而红砖屋,则在双桥三姓堂附近有三座空置侨房,样式完全一样,手工精良,屋内设计独特,第一层天花是杉木结构,上铺方砖,有一定观赏价值。水乡“龙船屋”、“锅耳屋”也很有特色。龙船屋脊用铁线做架构,外批荡石灰砂,外形像只龙船,此设计据说是旧时有钱人家才有的。锅耳屋两边则设计成锅耳状,据说此设计表明屋主知书识礼,并且较为富有。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