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87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土文学是一口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5 11: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face=宋体 size=3>在中国,乡土文学作家,另辟蹊径,从小小村落,绿树浓荫,泥棚茅舍,大漠孤风,莲动渔舟等等,艰难地开拓出乡土文学的一席之地。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熟悉农民的思想、感情、心理和愿望;熟悉农民的语言;熟悉农村的风土人性,用清新的文字对中国农民精神品格深刻挖掘。</FONT>
<><FONT face=宋体 size=3>  乡土文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地方特色。孙犁写冀中,赵树理写晋东南,萧红写呼兰河,刘绍棠写大运河,沈从文写湘西,像《边城》、《运河的桨声》、《呼兰河传》、《李有才板话》、《菏花淀》,一部部耳详能熟的作品留传于世。</FONT></P>
<><FONT face=宋体 size=3>  近年来,备受文坛推崇的作家有刘恒,代表作《狗日的粮食》;雪漠,代表作《大漠祭》;陈应松,神农架系列《豹子最后的舞蹈》;刘醒龙,《凤凰琴》、《秋风醉了》;许谋清,《海土》系列等等。乡土文学没有完结,新的乡土文学正在涌现。以刘醒龙为代表的民族大众化的田园牧歌式的乡土文学,以雪漠为代表的融会着民族和外来观念、手法的新乡土文学,以刘恒、陈应松为代表的关注现实生活的“为人生”的乡土文学等等。</FONT></P>
<><FONT face=宋体 size=3>  刘醒龙的“神农架系列”《豹子最后的舞蹈》以雄奇的大自然,淳朴的民风,瑰丽的传说,通过一只孤独豹子的“自述”回忆豹子家族灭绝的历程,但故事中弥漫着的孤愤、伤怀、绝望、复仇情感又岂只属于那只可怜的豹子?于是,这篇以豹子为题材的故事便将“环保”的主题与现代人孤独、绝望的主题水乳交融在了一起,将对于自然、动物命运的遒劲之思和奇特的想象、无边的忧患融为了一体。一切照实写来,将有意与太实的写法拉开距离,就有文学与民俗文化的价值。在他的作品中灌注浪漫浓烈的诗情,像描写森林大火“烧得星星砰砰地下坠”,像刻画野兽对猎枪的恐惧:“在它前面……春天变成了陷阱,阳光变成了黑夜,生命变成了怀念”。作家能够超越“原生态”的成功,将作品赋有诗情画意。因此,这是不同于清新、俊逸风格的浓烈诗情,是正好可以用来表达作家忧患意识和个性锋芒的燃烧之情。他在作品中掺入现代派的观念与技巧。</FONT></P>
<P><FONT face=宋体 size=3>  雪漠的《大漠祭》书的封面上赫然写着:“粗犷自然,大气磅礴,情节曲折,语言鲜活,朴素睿智,引人入胜,是真正意义上的乡土文学且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作品写的是腾格里沙漠边缘上一家农民和一个村庄一年间的生活:驯鹰、猎狐、打井、捋黄柴、吃山芋、喧谎儿、缴公粮、收地税、计划生育以及吵架、偷情、祭神、发丧等等情事。他创作意图就是想平平静静告诉人们,有一群西部农民曾这样地活着,曾这样很艰辛、很无奈,却很坦然地活着。读此书,我们眼前确乎活现出沙漠边缘一群农民艰苦,顽强,诚实,豁达而又苍凉地活着的情形,一如“大漠”那样浑厚的、酷厉的意象。作者以极其真切的情感,惊人的叙事状物的笔力,写出了奇特的西部民风和沉重的生存现实。在《大漠祭》“跋”中说:“此书几易其稿,草字百万,拉拉杂杂,写了十二年,其中甘苦,一言难尽。动笔时,我才二十五岁,完稿时已近四旬。但我终于舒了口气,觉得总算偿还了一笔宿债。今生,即使不再写啥,也死能瞑目了。”作品从表面上看起来,是它那逼真的、灵动的、奇异的、生活化的描写,硬是靠人物和语言抓住了读者。但从深层来看,它是在原生态的外貌下,对典型化追求,而真正感动我们的,是得之于对中国农民精神品性的深刻挖掘。它的语言鲜活,有质感,既形象,又幽默,常常有对西部方言改造后的新思妙句。它对人的灵魂冲突的理解和描写,对农民品性复杂性的揭示,是它最撼动人心的部分。对一部大型叙事文学而言,人物的刻画毕竟是最根本的。比如,老顺这个驯鹰老手,为贫困和为儿子娶亲的重负所累,一次次地走向了大沙漠深处,去掠夺沙窝子,好像沙窝子最不会拒绝。他的作品有意无意地遮蔽了乡土生活中许多有生命力、启示力的东西,包括某些生存哲学和禅意。这不禁使我想起,《大漠祭》在审美上与新疆散文作家刘亮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人说,刘“在一头牛、一只鸟、一阵风、一片落叶、一个小蚂蚁、一把铁锨中,倾注了自己和所有的生命”。</FONT></P>
<P><FONT face=宋体 size=3>  正因为乡土文学表现了人民的生活美--乡土民俗风情,表现了作家对故乡、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所以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具有悠长的艺术生命力。乡土文学的创作正处在新的转折点,希望此前的曲折历史能够为新乡土文学鉴往知来。相信乡土文学作家能够延续中国千年文学史的人文良知,从容耐心地书写,深入全面地表现,使我们时代的新的农民形象鲜活地留存在这一时代的文化记忆里,让土地上蒸腾而起的云霓照亮文学的前路,让来自乡土故里的文学滋养给贫血的精神注入健旺的生命力,使中国的乡土精神再次汇入成长变化的时代精神大潮.</FONT></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发表于 2005-12-5 20:24:00 | 只看该作者
乡土文学值得提倡!
3#
发表于 2005-12-7 00:03:46 | 只看该作者
<>乡土文学是作家乡愁的艺术记录,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乡村文化的内核,我觉得泰顺就是一个可以出乡土文学作品的地方.事实上,泰顺正活跃着这么一群乡土文学爱好者,他们记录了泰顺农村生活及当地民俗风情。</P>
<>廊桥网首页特别开辟了《乡土文学》专栏,并设个人文集,意在让更多人将乡土文化不断挖掘、宣传。</P>
4#
发表于 2005-12-7 11:24:4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