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683|回复: 1

屏南木拱桥,非遗展上的“活手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9 18: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屏南木拱桥,非遗展上的“活手艺”
2009-08-19  《中国公路文化》  刘净植 韩斌

===========================


黄春财:74岁,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15岁开始学艺,20岁便独立建造了上圪桥,成为“主绳”。

今年的农历正月十五(2月9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开幕。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种类最全、内容最丰富的一次传统技艺大展,1176位民间艺人参与其中,2322件珍贵实物与世人见面。在这次展会上,我们有幸见到了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传承人黄春财。

老木匠黄春财的展位前有些特别:别的展位都是传承人在那里展示技艺,他却时常指挥儿子:“你来把她抱上去。”小儿子黄闽辉立刻把一个小女孩抱到桌上的木拱桥模型上,围观的观众随即发出阵阵惊呼,不停地有人拍照。黄闽辉说:“因为中央电视台采访的时候,主持人站上去了,大家看了节目以后,都来要求站到上面试试看。”

木拱桥的模型是黄春财一家为了参加这次展览做的,大约1.7米长,半米多高。天天有人站上去,模型仍牢固如初。“180斤的人站上去也没问题,我就站上去过。”黄闽辉说。

模型尚且如此牢靠,真桥就更不用说了。而且,福建屏南木拱桥不用寸钉片铁,完全用木头椽靠椽、桁嵌桁地紧密衔接而成。桥上还建有桥屋,能遮风挡雨,俗称“厝桥”,也就是廊桥。

美国电影《廊桥遗梦》是赚人眼泪的爱情故事,中国福建屏南的廊桥却能讲述一个长达千年的历史建筑传奇。屏南县的木拱桥始建于宋代,如今现存最负盛名的有15座,其拱架结构与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如出一辙。

生长在长桥镇长桥村的老木匠黄春财注定与桥有缘,是掌握着建桥古老技艺的能人。

“我今年74岁,如今会修这个桥的,我是最年轻的了。”黄春财操着浓重的福建口音对记者说。

屏南的古建筑、古桥的大梁上,“主绳”和“副绳”的名字都会连同建造的时间一同刻在上面,是可以留待后世瞻仰的无上荣光。

黄春财出生于造桥世家,从小就觉得家乡的木桥非常漂亮。他的祖父黄金书在清末就是闽东北著名的造桥师傅。“我父亲也很有名”,黄春财说。他15岁跟着父亲学习木匠工艺,四处造桥建屋。20岁便独立建造了上圪桥,成为“主绳”。“主绳”又称“主木”,是他们这行里最高的荣誉,相当于建筑设计师,是既能设计又会计算绘图且能指导施工的巧匠。屏南的古建筑、古桥的大梁上,“主绳”和“副绳”的名字都会连同建造的时间一同刻在上面,是可以留待后世瞻仰的无上荣光。

黄春财说,在屏南的古桥上,梁上所刻的“主绳”名字和建造时间清楚地记录了这座桥是建于哪个朝代,历代曾经参与修缮和重建的师傅的名字也会刻在上面。文人雅士们常常因为古桥的巧夺天工和历史悠久而诗兴大发,“每道梁上都题有诗”,黄春财笑呵呵地说。

对于寻常百姓来说,这些如彩虹般横跨河面飞跃峡谷的木拱桥,不仅是使他们通行无阻的建筑,还是休闲的好场所。桥上建屋的长廊式设计,既可遮风挡雨,又适合聚会聊天。黄春财说,他们长桥村有座万安桥,乡亲们喜欢在桥上打牌、下棋、打麻将。尤其是在夏天,还能睡觉,因为那里又凉快又没有蚊子。万安桥始建于宋代,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木拱廊桥,清代曾经重建过,1930年再度重建的时候,主绳的师傅就是黄春财的父亲黄象颜。

黄象颜一生造桥31座,造屋54栋,黄春财说起自己的父亲便无比自豪。他说父亲教给了他很多独特的技艺,比如设计建造利用水能舂米的水碓,现今只有他会做了。

然而,当他跟父亲学了一身好手艺尚未大加施展时,由于公路桥梁的修建和现代建房技术的盛行,他们建造木桥木屋的手艺便没了用场。上世纪60年代之后,黄春财便失业了。

黄师傅从此转了行,跟着学机械的妻子开起了造纸厂。天生的巧匠善于触类旁通,很快他连造纸机器也能画图设计,“从做机器到最后出纸,完全没问题”。造纸厂一度开得红红火火,只是每逢看见乡村间那些凝聚着祖辈智慧、记录着父辈和自己曾经骄傲的木拱桥时,他就会想:这个技艺大概到此为止了吧?

木拱桥越看越好看,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愈发认识到它的价值。请黄春财重建、新建木拱桥的人也越来越多。

时间一下子推到了2005年。因为要建水库,际头村一座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木拱桥需要进行保护性迁移,这样的工程需懂得古桥建筑技术的能人才行。于是,黄春财师傅就这样被请出了山。

离开了老本行将近40年,黄师傅手艺还在,只是身边没什么帮手了。他说:“我们这是祖传手艺,一般不传外人,每代传3个。本来我还有两个弟弟,我是老大,先学了手艺,等到后来没有桥做了,他们也就没有学了。”

黄春财带着大儿子黄闽屏开始迁建金造桥,还把长年在外打工的小儿子黄闽辉也叫回家来帮忙。或许因为从小耳濡目染,儿子们学得很快,金造桥建好的时候,大儿子已经作为“副绳”把名字永久地刻在了梁上。

黄春财这一次出山便一发不可收。国家的重视和新闻媒体的大量报道,使福建的木拱桥一时间广为人知,黄师傅的一身绝技也名声大噪。

木拱桥越看越好看,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愈发认识到它的价值。屏南多座古桥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请黄春财重建、新建木拱桥的人也越来越多。屏南的国家级风景区白水洋要打造新形象,在景区内恢复古建、建造古桥,特意请黄春财师傅坐镇。“这下有用处了”,黄师傅说:“从前做这行很苦,不赚钱,也得不到重视,我好多年没活做,现在真是好得太多了。”

一身绝技有了用武之地,黄春财家也靠这门手艺过上了不错的生活,“我买了小车,让小儿子开着去跑外面的事。”黄师傅满是靠手艺吃饭的自豪。不仅如此,两个儿子也学上了家族的手艺,正式成为他的继承人。“大儿子主要学施工操作,小儿子学计算绘图。”他说。

2008年,当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黄春财成为了这一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木拱廊桥技艺易学难精,再传弟子还待有缘人。

两个儿子半路出家,如今都是梁上能留名的师傅了。是木拱桥传统技术学起来很容易,还是由于家传的天赋异禀?黄师傅笑着说:“不用天赋,脑筋灵活就可以。现在的人比过去聪明,如果喜欢这个,学起来不难。”

实际上,在过去黄师傅学徒的时候,要求是很严格的,光锯木头就要学4年,还要学刨、刻等手工细活,功夫过关才能学造桥、造屋这样的大工程。但是进入工业化时代,现代机械改变了很多东西。“现在锯木头、刨木头都能用机器了,还要他们锯3年干什么?直接教技术就很快啦!”黄师傅说。

传统木拱桥建筑工艺有一定的程式,但实际施工中,要善于计算每根木头的长短数据。每个数据的精确与否都决定了整座桥的安全、成功与否。这在外人看来牵涉到物理学等诸多计算问题,而在黄家人眼里,主要是靠祖辈积累下来和自己长期施工的经验。

黄闽辉告诉记者:“其实就看你喜不喜欢,心态不同,学的程度就不同。我曾经也觉得这东西没什么用,只是因为家里需要帮忙才回来学,但是后来越学越有意思,现在计算、绘图我都没问题了。”当他跟着父亲和哥哥建好了十锦桥,梁上第一次刻上自己名字的时候,他感到很荣耀。

如今黄氏父子靠手艺奔忙在各个古桥古建的维护和修建项目中,就是在农展馆的现场,找他们要名片的人也络绎不绝。黄春财说:“400多张名片都发完了!”

不过,这个祖传的手艺大概从下一辈起就得传给外人了。黄家的下一代有着自己的人生选择,黄春财和黄闽辉都说:“他们有他们的发展,不能强迫他们,这门技艺有兴趣才能学得精,而且做这行要有相当的耐心和耐力。”黄春财说,遇上真心喜欢这门手艺的有缘人,收徒不在话下。
发表于 2010-9-17 10: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国粹都能发扬光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