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6298|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桥4000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14 13:2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午十点出发,目的地文成泰顺。<BR>相对104国道我还是愿意经过永嘉,从跳头西拐到芙蓉镇(不是电影里的芙蓉镇,这是坐落在雁荡山麓的小镇,它以工具业而闻名于国内业界)。镇子的西边有条小溪缓缓流过,溪畔石埠上的洗衣女正用木棒捶打衣物,捣衣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沿小溪西进是条蜿蜒的盘山道,这两年经过乐清永嘉人民的努力昔日的沙石路成了平坦的油路。海拔渐渐上升,弯弯的山道上随处可见那些古老而破旧的民居散落在4、5百米的山间村落中。当然那里也不乏衣锦还乡者,在岭底乡一些小村里可以看到他们这那里开着大排越野汽车,建起6层楼房,很气派。 <BR></P>
<>翻过清江与瓯江的分水岭,就到了珍溪边上。那源自湖上垟的溪水依然清澈如昔,但不见了以往见到的欢腾奔流的情形,毕竟已近小雪,我们这里也迎来了风霜高洁的秋天。公路边上的那条瀑布97年时曾冲垮路基,道路中断了近一年,而现在若非留意察看,还真难觅踪迹。<BR>路旁还有座小水库,水坝下面是三面壁立如削的绝壁,这就是原先的莲花瀑。一路下去两旁山势奇绝,枯水的溪滩上立着两块状若菠萝的巨大石块,这里就是楠溪江的水坦景区(游客很少,不售门票)。</P>
<>待到水坦村口,迎面是“商旅迎宾店”,店里有部公用电话。店老板是一位六十左右的老头,给我泡方便面的是四十左右的外地女人,说一口能听得懂的普通话。村里人与她说的永嘉话她还听不太懂,常常要老头子翻译成普通话,看来她到这里还不太久。<BR>小店门口正对着一弯清清溪水,对岸有座小山,山头立着木电线杆,架着两个大喇叭。这时喇叭响了起来,山谷间便飘荡着短短的一句话,过了不久村的那头跑过来一个人,他到小店里来听电话。记得九十年代,电话初装费还要三千多元,那时若有地方能让你跑着去接电话就算不错了,十年弹指一挥间,那些曾经亲历的事仿佛成了久远的记忆。</P>
<P> <BR></P>
<P>珍溪一路流到西湾头,接纳了另一条小溪水,变得丰满起来。樟树、清溪、古村、农田共同组成了珍溪下游的田园风光。</P> <BR>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4 13:30:38 | 只看该作者
<>走出永嘉,通过雄伟的东殴大桥,经娄桥,越桐岭,过陶山就到了飞云江畔的马屿。飞云江穿越了洞宫山脉的重重拦阻,来到此处,江面变得宽阔舒缓,那些从大山深处带来的砂石便渐渐沉积下来。建筑业的发达大大促进了对河沙的需求,一条条采砂船在江上不停忙碌着,江水浑浊不堪。这恐怕是没有办法的事,谁叫我们有钱没钱都想住新房,只是江上的捕鱼人的日子怕是更难过了。 <BR></P>
<>沿飞云江之到泶口(“泶”字下面应该是“山”字)左拐溯珊溪而上,经过十几公里不太好的沙石路就到了巨屿镇。从巨屿到珊溪沿飞云江两岸有两条路,我走的是北线路稍远,那里有当年与粟裕并肩作战的浙江省第一任省委书记刘英纪念馆。走过纪念馆还要路过一座弯弯的石拱桥,拱桥的后面是深邃光滑的溪谷。</P>
<> <BR></P>
<P>珊溪镇是文成的第二大镇。一条自东向西的长街穿过珊溪镇,直到西边的珊溪中学附近的短短一段才形成了小镇中最繁华的地段。我就在这条街上的白云旅社(?)住下了。旅社门口有台彩票投注机,老板着了迷,扔给我一本旅客登记簿,让我自个填。<BR>旅社没水,老板说这里晚上停水,守着那么大的水库居然要停水,至今还是不得其解。<BR>珊溪镇的西北就是珊溪水库大坝,是座大型的土石坝。据说珊溪引水工程每年要向温州提供6亿方。水库还发挥着巨大的防洪功能,今年台风中珊溪水库削减了每秒3000方的洪峰使得下游没有超过每秒4000方的警戒流量。<BR>来到大坝下时天色已晚,我想在明天早晨拍朝阳下的水库大坝,就因这个想法珊溪大坝没能在我的相机中留下影来。</P>
3#
 楼主| 发表于 2006-1-14 13:35:3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小镇还笼罩在淡淡晨雾中。靠近水库大坝雾越来越浓,直至白茫茫的一片干干净净。<BR>告别这座烟笼雾罩的小城,向西南沿盘山公路穿过西山的塌方处(幸亏开的是摩托,汽车恐怕要等上一两天了),远远的看到了云遮雾绕的小村,我又进入了珊溪水库库区。 <BR></P>
<> <BR> <BR></P>
<>站在水库大桥上放眼望去,水库笼罩在茫茫大雾中。升腾的水汽随风飘摇,那些沙洲、渔船在晨雾中忽现转眼又消失在茫茫雾色中,仿佛童话般的仙境。大桥旁边是简易的客运码头,如果没有摩托,我会在这里乘上客船走进这雾色飘摇的水库中到一个个我不知道的地方去。有时我会想如果我有足够的钱,我会在江湖上飘荡吗?但最要命的问题是我没有足够的钱。</P> <BR> <BR>
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4 13:37:19 | 只看该作者
<>来到筱村坑边时,是在南雁荡山余脉中有些寒意的上午8点多钟。前边不远岔路口,一个赤足的汉子正在拐进去,我赶紧开到路口,掀开头盔面罩高喊起来:“筱村,文兴桥,怎么走?”那个男人转过头看了看,把手指了指他的前方,然后等在路边。从他身旁经过时我很奇怪,已是小雪了,即便是浙南,早上大山里的地气还是很凉的,他赤着足要上哪去呢?<BR>我把车子停在半旧的房子旁边,目光越过右前方的小土坡,那座有着古旧的暗红色桥身的文兴桥便乍现眼前。<BR>沿着草色枯黄的田埂走着,左边是收割后的大片稻田,右边就是刚才看到的小土坡。漫不经心地拐过土坡,只见山环水绕,青山苍翠,绿水盈盈----这就是玉溪,它不知源自雁荡山还是洞宫山脉,由南而北逶迤而至,到了文兴桥下形成桥下清清浅浅的一潭秋水,然后折向东北在珊溪水库休息整顿后汇入飞云江。桥下,一群鸭子,白色的华鸭悠闲地嬉戏觅食。<BR>文兴桥横跨在长满狗尾巴草的玉溪两岸,也许因营造失误,桥身有些倾斜和变形。暗红而微微右耸的桥身,灰黑的瓦,在枯黄苍翠的田园山色中,凝重里又活泼跳动。 <BR></P>
<>回到溪岸走上木桥,晦暗的桥屋内,我又见到了那个刚刚别过的赤足男子,他正在虔诚地顶礼膜拜。神龛供奉桃园结义的刘关张三兄弟,神龛前放着一个求签筒,桥栏上挂着签诗,路人可以在此占上一卦,然后自求自解。这位兄弟在秋凉的早上,赤足走过洞宫山里湿凉的山路,来到这神龛下磕首求签,是否他相信签诗上写有他前世今生的奥秘?还是他能肯定自己的虔诚会为他带来今生的幸福?<BR>无言地走出这有些阴冷的廊桥,秋阳朗朗的照着前面几间老房子,紧挨着的就是边上停着我的摩托的半旧不新的二层楼房。尚未油漆的木窗,没有粉刷的红砖墙,历经年复一年的风吹日晒雨打霜冻后,显尽岁月沧桑。一楼大门敞开着,其实应该说根本没有门,只是从结构上可以想到当年主人曾想建几扇气派的落地门。赤足男子告诉我,这里住的是守桥人的一家。守桥人是祖孙三代三个人,每天早上头一件事,就是拿起扫把,把文兴廊桥打扫干净,不时要上桥看看,小心油烛香火之患,因此也就无法外出打工赚钱,只靠山边几亩薄田,种些粮食蔬菜度日。十数年来,许多人富起来了,守桥人家的日子过得还很清苦。<BR>赤足男子在这农闲时候准备到外面打工挣点钱,我希望桥上的虔诚能带给他好运。其实,好运就如上帝掷的色子总让人难以把握。</P> <BR>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4 13:40:26 | 只看该作者
<>本想先看看泗溪姐妹桥、洲岭的毓文桥、三条桥再经犀溪到寿宁,但我的全盔比较紧,戴了多年的眼镜脚有些软不太容易挂到耳朵上,于是到了东垟就折向了泰顺县城罗阳。<BR>在县城街边停下车来,站到街边数着数,一共25人从我身旁走过了,终于与遇上了与我一样的眼镜先生。在他指点下,很快换了副眼镜直奔寿宁而去。一路车辆很少,路况又好开得很痛快。<BR>下完一个岭,海拔从罗阳的七百多降到了五百余米,前面是热闹的集市--犀溪。集市沿公路而设,一架手推车、两个箩筐铺上木板塑料布沿路一摆就是一个摊位,服装鞋袜、五金塑料、食品饮料包罗万象。条件好一些的摊位会拉起篷布或撑起大伞以遮荫。这天不时刮起大风,风大时有些篷布、大伞便会倒在自己或是旁人的摊位上给本来就热闹的集市更带来小小的忙乱,也许当地人见惯了这场景,总是见怪不怪无动于衷。 <BR>廊桥是在电影廊桥遗梦放映后几年才声名鹊起的。高中时,一时兴起借了本芥子园画谱临了几天,画谱上说“瓯闽间桥上悉有屋”,当时并不知她就叫“廊桥”。这几年访桥的人多了,廊桥这个名字也在这里流传开来,一说到廊桥便有人为我热心指路。<BR>桥就在公路旁,穿过短短的小路就到了。桥名“福寿桥”,又因廊桥位于犀溪村水尾也叫“水尾桥”。寿宁政府对待廊桥是重视的,桥被编了号,桥上还有政府张贴的关于这座桥的简介。<BR>福寿桥下的溪水不是文兴桥下浅浅静静的一潭,而是飞花碎玉般地东流而去。不同于文兴桥的还有,福寿桥将整个桥身紧紧遮盖,窗开得小而高,桥屋内比较暗一些,向外望去常常是屋檐遮盖下的一点天空。</P>
<>桥头有瓒先亭和祭祀处,桥的那头新建了座祭祀陈靖姑的临水宫,据说陈靖姑是妇幼的保护神,在闽东北很受欢迎。在这以后我最常看到的就是临水宫,而不是想象中的妈祖庙。<BR>沿溪漫步,沿岸种着柳树,远处是低矮起伏的山峦,若有人相伴,真想这样走上一天。</P>
<> <BR></P>
<P>离开犀溪不久,车上的gps定位系统告诉我翁坑就在前头。<BR>公路旁,路过几处民宅,一条溪,一座桥在翠竹绿树的掩映下出现了,溪是浅浅窄窄的,因为正是山民秋收番薯的季节,溪水略显黄绿浑浊。意外的是这座短短的桥竟有三重楼阁,顶上的那重书着三个大字“升仙桥”。廊桥同样遮得严严实实,站在桥内1.76的个子是不够的,我举起相机才透过这圆圆的窗口拍下这山环水绕绿树掩映的闽北民居。</P>
<P> <BR> <BR> <BR></P>
<P>桥边也有座庙,黄泥垒的墙围得方方正正,破旧的木门挂上了一把锁,闭锁的门扉掩不住满院的苍凉:除去黄绿的杂草,院内空无一物。这在各地纷纷建庙修祠的今天不太正常。这里发生了什么?或者将要发生些什么呢?答案大概不会复杂,我没有去找,而是直接去了数十公里外坑底乡的杨梅州。</P>
6#
 楼主| 发表于 2006-1-14 13:46:29 | 只看该作者
<>车过寿宁县城不久就用到了备用油,到坑底乡还有五十公里,一箱油才跑了560公里,我估计再跑上百来公里是不成问题的。<BR>越过两个海拔1000余米的山口,下面就是坑底乡。他位于洞宫山海拔800余米狭小的山间谷地上,是福建寿宁连接浙江庆元、景宁必经之地。一条横一条斜着向上的短短街道就是坑底乡的全貌。<BR>进入乡里让我很是惊诧,坑底乡方圆数十公里竟无一家手续齐全的加油站,上几天给安监局会同乡政府给关掉了,有人笑笑告诉我现在在这里50元一升也买不到油,一种让人无奈又无助的笑。到杨梅州来回还要几十公里,恐怕无法再开50多公里到寿宁加油站了,就此回去又不甘心。彷徨中终于有人告诉我如此上去一公里有个关着门的加油站,试试看吧。果然,公路边上有两开间的修车铺显得空空荡荡,我大喊一声加油,“在这里”十多米外有个声音回答我,我觉得这是这次出发以来最动听的声音了。价钱是不必问的,直接加了20元油。加多了恐怕自己太吃亏,加少了又觉得有些对不起油老板冒着风险在此孤独的守候,给人方便。<BR>车从那条横着的水泥路到坑底浩溪,再往前是一条狭窄简易的机耕道,坡陡弯急,路面岩石裸露,高低不平。这里的溪谷被雨季的洪水深深下切,路沿溪谷而开,深谷就在身旁的那一侧,向下看去,壁立千尺。有时遇上对开的摩托,车子不得不开在外沿,竟觉得有些心慌,该不是恐高症吧!而那些山民开的摩托常常载上二三人,在崎岖的山道上开的稳稳当当,都是真正的高手啊!<BR>正是枯水季节,小溪的涓涓细流聚于峡谷一侧,留下一个个深浅不一的水潭,水平如镜,阴影处水潭是一片浅浅深深的幽蓝,带着冷冷的凉意,阳光处是一片黄绿错杂的温暖。俯瞰溪谷乱石横陈,那些巨大的石块宛若盆景中的石子。蓝天和峰峦在水面上划出道道优美的弧线。 <BR></P>
<>地头和司前是此行的必经之处,那翠竹掩映的村庄在秋阳暖暖照射下显得有些慵懒和闲散。秋收冬藏,山民收获了地里的番薯加工成番薯丝和淀粉或者干脆藏到土窖里,还有的山民干脆懒懒地晒着日头就像那双孔石桥边上晒着的几廉番薯丝那般自在悠闲。</P>
<> <BR> <BR> <BR></P>
<P>走过司前、新安水库,土路与对面的长岭、长岭岙村隔着深深的溪谷,这条如搓衣板似的机耕路将我带到了两百米下的溪边山村----杨梅州。<BR>村口停着辆拖拉机,周围围着附近赶来的一群人,原来是贩肉的屠夫来了。肉案已经摆好,躺着半片肥猪尸体。屠夫举起肉斧,不能说游刃有余却也是手起刀落三两下将一后腿砍好。<BR>旁边是小店,喝瓶啤酒问问路。小村南面通向石英矿,运气好的话上去可以捡到漂亮的石英石晶体,往东穿过杨梅州老村,沿溪畔的古道可到杨梅州桥,过桥的古道通往泰顺。我开摩托沿公路至此实在是绕了个大弯,里程恐怕要以十倍计之。<BR>村子不大,基本是黄泥垒的二层楼房,溪水在村前弯弯流过。村里几个老人在忙碌着晒番薯丝。一位大妈抱着她的孙女,她第二个孙女,“生儿名气,生女福气”大妈叹了口气,“只是姓传不下去了”,依旧抱着她的孙女在屋前光光的乱石路上来来回回的走着。</P>
<P> <BR></P>
<P>村里的年轻人与大妈的儿子媳妇一样外出打工了,还有的合家外出了,剩下断壁残垣。“几处残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但在杨梅州村看不到水井,也许他们从不曾有过水井,现在他们用的是自来水。大山里的清泉用不着沉淀、过滤、曝气、加氯直接用水管接过来,龙头一开就是清纯的自来水,为了方便村民还将打通关节的毛竹连在一起,把泉水通到了地里。</P>
<P> <BR> <BR> <BR></P>
<P>村畔溪谷宽阔平坦,溪水至此形成一个狭长的深潭,那幽蓝幽蓝的水,两岸陡峭的青山正是一路所见,只不过我从山腰俯瞰走进了谷底,美丽的杨梅州溪就在我的身畔(这条溪在全国5级河流数据库中注的是东溪,而浙江省政府网上公开的泰顺地图上标的是寿泰溪,我找不到网上福建省分县详图,看来还是我们浙江领导勤政为民,呵呵)</P>
7#
 楼主| 发表于 2006-1-14 13:49:26 | 只看该作者
沿着溪畔小路,只见山回路转,杨梅州桥那灰白苍老的身子缓缓舒展在两岸青山之间碧潭之上,在一片稀疏的灌木外与碧潭青山融为一体。廊屋同样是封闭的,不同的是相隔数米镂出的窗象葫芦、折扇、五星、满月....别致而清新。 <BR>桥外,透过雕花窗楹是满眼碧蓝碧蓝的秋水。在秋风的催促下,枯叶或飘零于地或远随流水。然而扫过落叶的秋风的手并不总是无情的,它染红了溪畔崖壁的点点红叶,为他们换上一生中最为绚烂的盛装。那些叶子,从当初的嫩芽初绽,着一身嫩嫩的淡绿,到盛夏烈日里的浓浓绿荫,最后在秋风中点点薰红片片解落,两百多个日子,有多少忧风愁雨的凄凄惨惨,多少阳光下爽朗的笑声,末了还有多少的牵挂和不舍已不重要,来年他们都一样象春风吹开的二月花一般化作春泥更护花。<BR> <BR> <BR> <BR> <BR>
8#
 楼主| 发表于 2006-1-14 13:51:59 | 只看该作者
<>离开杨梅州依旧要经过那条搓衣板似的山路,不断的颠簸震脱了固定前风挡的锣丝。四根支杆剩下一根还连着,挡风玻璃一头耷拉在前大灯上,就这样一路开回寿宁。<BR>寿宁建设路口就是一家摩托修理店,小伙子在一大堆零件里找出四个不一样的塑料夹子固定风挡。“拧了六个锣丝,六元钱吧。”真是有些贵,“这个夹子有些大,夹不住支杆。”我说这话时,小伙子将递过去十元钱找还了五元,就这样算了!居然不知道将支杆包一下再夹住。没办法只有自己动手了。<BR>旁边是象山宾馆条件还不错,也没还价40元入住了。这也是这次旅行中除了加油以外单次消费最高纪录了。<BR>县城不大,位于洞宫山南麓800余米的山间台地上,名鳌阳,呈“π”分布的胜利路、建设路、工业路几乎概括了这个县城。</P>
<>传说寿宁与浙江的景宁、泰顺、庆元一起在明景泰年间设立,四个县合起来便是“景泰寿庆”。<BR>吃过晚饭,一个人逛到建设路上,县城正在庆祝设县550周年。街边挂着寿宁人文风光、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各个方面的图片,这对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很有用。<BR>建设路上一个不起眼的小弄堂进去就到了升平桥。桥内灯火通明,也设有神龛。桥外沿河小路没有路灯,只觉得黑乎乎一片。为了拍下升平桥外貌,我走到河岸边,脚下软软的,感觉是个垃圾堆但黑黑的不能确认。没有三角架,只好把相机放在地上拍,触手之处粘粘乎乎的不知粘上了什么东西,害得我起身后见到墙壁就使劲地察。</P>
<> <BR></P>
<P>不远就是工业路,有些冷清。工业路中段,远远看去仙宫桥好像带了三顶帽子,护栏为绿色,供奉马真仙。因为这个桥在城中,捐款的人也比较多,捐的钱也就多了,所以造的古朴,华丽。</P> <BR>
9#
 楼主| 发表于 2006-1-14 13:55:21 | 只看该作者
因为海拔较高,清晨的鳌阳城冷飕飕的带着寒意。吃过早餐便向芹洋出发,鉴于昨天的教训,在出城的三岔路口找了个加油站。令人意外的是加油站里大门紧锁。“生意不太好天气又冷,这个加油站恐怕要到九十点钟才开门。”那人还告诉我前边的加油站开门会早一些。其实那个加油站同样地还没有营业,只是我能够敲打宿舍门板将工作人员唤出来。当那人穿着棉衣裤披着棉袄抖抖叟叟地加完油后,又来了辆皮卡,他们去下党村,正好同路。车里身材魁梧的中年人说“那边岔道多,跟着我们开吧。”其实我的gps里装了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大约相当1:250000的矢量图,大概是不会迷路的。<BR>这时阳光已穿过大山的晨雾,慵懒无力地照在身上,将那些山里的土房渡上了淡淡的暖黄。山里的孩子三五一群、二三结伴沿公路缓缓走来,就快到学校了。同样的十年寒窗,他们的付出怕是更多。 <BR>车子在闽北大山里蜿蜒穿行,清晨的雾气渐渐散去,抬眼望去是一重重一层层的大山蔓延开去直到遥远的天际。在这大山的怀抱里还散落着小小的村落与层层梯田相伴。七八点钟的山村炊烟已散尽,朝阳下枯黄草色的田埂、金黄的土墙异样的耀眼。 <BR> <BR>广地村是芹洋、下党的必经之地,不管事先知道与否,游人到此一定会被村尾的清清池塘所吸引,流连不已。 <BR>从广地到芹洋还要跨越深深的溪谷,这里正在建一座铁路大桥。溪的上游,芦花掩映下,土路沿着绝壁通向不知名的幽静村子,芹洋就在溪的另一面。 <BR> <BR>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1-14 13:56:17 | 只看该作者
待到芹洋遇上了长长的游行队伍,这里正在举行中小学运动会开幕式。街边是围观的群众,队伍前面同学们打着腰鼓,举着旗子。有些班是清一色整套运动服,更多的是白忖衫蓝裤子。白忖衫蓝裤子,白衣飘飘的年代,有多少往事和他连在一起?看着就让人觉得亲切。<BR>五十多个班,队伍很长,也走了很久。队伍最后还放起了鞭炮,大人们也跟着吹起号子。运动会不单是孩子们的节日,同样也给了小镇一个快乐的理由。 <BR>芹洋过去不远,就是张坑村。村口一群闲人懒懒地晒着太阳。这里海拔比县城下降了三四百米,日头已经很高了,停下车来,暖暖地,舒服得让人不想动。那个胖胖的大嫂主动地要带我看桥,她说她常常带人去看桥,看来是个半专业的导游了。于是钱江250-f载着我们俩向张坑桥飞奔而去。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1-14 14:00:31 | 只看该作者
张坑桥飞跨与长濑溪上(这条溪,在我的电子地图上标的是西溪,西溪也是上游闽浙交界处一个乡政府所在地,长濑溪恐怕只是长濑、张坑当地人的称谓),廊桥南北走向,南岸陡峭,北岸平缓,有层层茶园。古道从公路旁下切,穿过廊桥,沿北山茶园盘桓而上。因为通了公路,古道和廊桥不再是交通的要冲,当初修建他们的很大一部分理由已不复存在,如今他们存在的最大理由也许是审美上的或者还有怀旧的情怀。下游开始修水库,这桥也得搬迁了。其实大山里的洪水是惊人的,那些年纪大一些的廊桥哪一座不是修了再毁毁了再修的。大嫂对我讲了关于水库和廊桥一些事,说的有些空泛,但让我惊讶的是这个大山里的大嫂竟然对环保什么的知道不少。大嫂愤愤不平的说电站答应的茶园赔偿太少太少,一亩茶园一年有几万收入呢!我想如果雇几个茶农把我们龙岗林场荒废的茶园承包下来,几年下来,便会有四海飘泊的资本,用不着为生计而坚守一份工作。 <BR>沿故道到了廊桥边上,桥下碧绿的溪水映着山峦蓝天更显得张坑桥那苍老的痕迹。沿桥北西侧陡峭的石壁下去,是一片夹杂着卵石的沙滩,溪水静静淌过。喝一口清凉的溪水,沁人心髀。抬头东望,张坑桥如长虹飞挂。想起张若虚的一句诗“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桥、江河、大山哪一样又会是亘古不变的? <BR> <BR>离开廊桥,我们沿一条新开的公路绕了好大的弯来到张坑桥下有一百米处,此处地势更为险要,两岸山体壁立如削,这正是张抗侨新址所在。此处远离水面,高于以后水库坝高,看来可以远罹洪水之患了。 <BR>沿公路南行来到达尤溪村。尤溪是长濑溪的支流,水尾就是尤溪下桥,相比倜党不群的张坑桥,他显得朴实无华。 <BR>沿尤溪走过村子是尤溪上桥。<BR>到长濑桥要徒步一段路,因为开摩托穿着厚厚的衣服,天气热得让我受不了了,就放弃了。<BR> <BR>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4 14:01:34 | 只看该作者
上游,幽蓝幽蓝的长濑溪缓缓流来,一座石拱桥通向层层叠叠的黄土民居,这就是溪源村。因为水库移民,溪上又建了一座混凝土大桥,大桥边上是座颇具规模的新学校,学校边上便是移民新村。我不知道移民是如何安排的(那位大嫂也不太清楚),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搬入着新村,尽管老村有着田园诗意的美景,但新村还是蛮吸引人的。 <BR> <BR>在新桥上,告别了大嫂,因为耽误了她不少时间,给了十元钱。大嫂推辞说,她闲着没事,每天都是来来去去地闲逛。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1-14 14:03:50 | 只看该作者
由溪源村沿长濑溪渐渐上行,11点到上党村。村口便是鸾峰桥(据说他的单跨是最长的),桥下巨石堆垒,面目狰狞。幽暗的桥屋内,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红布,写着有求必应,这是迄今为止看到最灵验的廊桥,至少看上去如此。桥中神龛前的香炉里插满残香,香炉旁边放着签筒,右侧桥板上挂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解签诗。 <BR>桥上游,清澈的小溪弯弯绕过古村,到廊桥前,被一条浅坝拦截,于是在村子前面形成了一个半月形水潭,蓝天白云、山峦绿树、石堤土房一起糅进了这潭碧水之中。 <BR>走进村头的那家小店,店主是个清秀的妇人,说话很好听。我要泡包方便面,她说放在锅里烧两包吧。那敢情好。她转身取了方便面,却又关起了店门,原来她家的厨房在二楼。厨房里四方桌上有猪大肠、红烧肉、还有鱼,小康水平绰绰有余了。乘烧面功夫,要了一瓶啤酒,闲聊起来。当地务农实在不来钱,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临走前总会在鸾峰桥祈福许愿,若是平安回来且是赚了些小钱,总要买块红布挂到桥上的。这里的村民将他们日常生活的企盼沉甸甸的挂在鸾峰桥上,只是他们没有想也许这座老桥承载的竟然空无一物。<BR>面条烧好了,老板娘客气地让我吃红烧肉、猪大肠:“电站电线包工的在这里吃饭,这些菜是为他们准备的,你多少吃一些没关系。”哈哈,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当然我不会愚蠢的去吃那几条看上去还完整的鱼。最后,两包方便面一瓶啤酒两元三角,真便宜!<BR>走出小店,又碰上了早上加油站遇见的皮卡,原来是他们,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呵呵! <BR>要离开了,回望这座山水相依的小村,竟是如此熟悉,是在哪一场褪色的老电影里见着的吗?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4 14:04:56 | 只看该作者
待续。
15#
发表于 2006-1-14 14:38:29 | 只看该作者
期待者!
16#
发表于 2006-1-14 14:50:10 | 只看该作者
<>骑摩托车游浙闽廊桥,真是勇敢的创举呵!看着这个帖子,不由想起前年国庆节廊桥网组织的四天三夜浙闽廊桥大搜捕活动!还是兴奋得很哪!!!</P>
<>期待楼主更多精彩照片!~</P>[em01]
17#
发表于 2006-1-14 16:39:38 | 只看该作者
真是高人!佩服佩服[em02]
18#
发表于 2006-1-14 21:27:34 | 只看该作者
<>我有摩托车也想这样全中国巡游一番!</P>
<>在成都读书时就想骑自行车回来了,可惜没有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骑游,后来也就耽搁了!</P>
19#
 楼主| 发表于 2006-1-15 15:38:56 | 只看该作者
<>沿西溪一路上去可到浙江庆元举水,出下党的路并不险,但崎岖颠簸不输于昨日杨梅州的山路。同样的车子又出了问题。因为后轮有些慢漏气,所以我在后货箱里放了带数显气压表的手提气泵。他连上内置镍氢电池组分量不少,虽然我将它包在衣服里边,但一下一下的颠簸就像一把重锤一锤一锤的捶打着货箱。现在的货箱基本是再生料做的,厚度也薄了许多,当初买它时便犯嘀咕,终于再下党与杨溪头村之间的散居的几户人家旁破掉了。<BR>就在停车重新绑扎行李时,走出来一个老头,老头能讲普通话:“红麂皮,红麂皮,要不?”我正烦着呢,才懒得理。“30块,就30块一张!”想想真是便宜,要知道麂现在是省级(?)保护动物。我说了一句:“大爷,是你打的吧。”老头神情大变,厉声说:“你不买,问那么多干什么?”我知道此话说到了他忌讳之处,果然我再要他先拿出来看看,老头便翻了脸:“没有,没有,哪里有什么皮子!”说罢便回屋了。<BR>不久就在这条烦人的公路上看到了杨溪头村,黄泥墙,黄砖墙的村子前面安卧这一座廊桥——杨溪头桥。 <BR></P>
<>此时,gps屏幕显示浙闽省界不远了,我的心中也充满了期盼,我希望到了浙江境内路况会大为改观,不过我可没有对廊桥许愿。但许不许愿同样灵验,4公里后,也许还不到,在那座叫什么的电站厂房下数百米,我开上了崭新的柏油路!</P>
<>这一路人烟稀少,那些小庙石桥便这样前不着店后不着村孤独的不知立了多少年。</P>
<P> </P>
<P>那座跨于一潭碧水之上本身便兼具了小庙的功能,桥内有好几张四方桌子,但空无一人。他叫笼桥,这是在桥内集资建厨房的纪念匾额上看到的。匾额记满了四方人名,有出资一元两元十数元的,也有出工一天两天十数天的,想起江湖上的一句话“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出个人场”。正因为前不着店后不着村,有个厨房显然非常重要,总不能老叫香客与户外运动者一样自给自足吧。不只于此,在那一池深潭边上,硬是在陡峭的山壁上建了个厕所,茅草顶下一个大缸,缸上铺两块木板是蹲坑。虽然简易,山青水绿却是风景绝佳。<BR><BR> <BR></P> <BR>
20#
 楼主| 发表于 2006-1-15 15:42:06 | 只看该作者
别过笼桥,沿这条崭新的油路,不久便看到了步蟾桥如黑龙卧波出现在眼前。举水到了,举水也叫月山,这名字是有来历的。步蟾桥位于月山村水尾。月山村因其形似月,而喻之为仙境,步蟾桥取也有蟾宫折桂之意,桥呈南北走向。廊屋当心间和东西桥头各间为主檐歇山顶,当心间设佛龛,上书“步蟾桥”匾额。神龛两侧有一对联:“村径列雁经龙凤,野渡连虹许步蟾”。桥枋侧上画有劝人行善行孝的“二十四孝经”。桥头两侧数株苍劲挺拔的古树,像是忠实的卫士,紧紧地守护在两边。桥上游溪中有一巨石,站在桥上望去酷似一只头朝上尾朝下的卧狮,称“石狮岩”。<BR>东侧山岗上荐元塔高高耸立,直插天宇,步蟾桥横卧溪中,相映成趣。 <BR>步蟾桥上又是一大片稻田叫梅花洋,梅花洋上便是月山村。稻田早已收割,农夫正在点火烧荒,举水溪畔飘摇的轻烟下,便是古朴的如龙桥。他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似龙首下倾,故名,桥内由数根粗大圆木纵横组合铆接而成,形成架设廊屋的拱骨平面,以木板铺垫,桥内有木凳供行人小憩。桥北建钟楼一座,南端设桥亭,当心间设神龛,两端置阁楼,桥中置“如龙桥”匾额一块,“如龙桥”三字遒劲有力,相传为七岁幼童所书。 <BR>走过如龙桥是复旦亭。复旦亭初建于清初,古人说“旦复旦兮”,也暗含反清复明之义。复旦亭上西眺可见白云桥,桥依山石而建,重檐歇顶檐正翅,小巧玲珑,两端梅柳掩映。桥身为木拱架,桥面上中间铺砌青砖成人字图案,两侧用鹅卵石拼砌成铜钱形状,相传那就是古时所谓的“金瓮砖地”,是最考究的过道;从银屏峰飞泻而来的一股清泉经龙湫三井直奔于此而汇于举溪,桥下有一石潭,潭上潭下各有一落差十余米急流飞瀑。在桥上可听到妙如古琴的流泉声,大有“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之韵味。 走过白云桥就是云泉寺,觉得最漂亮的就是他的钟鼓楼,不同于其他寺院云泉寺一身洁白颇有超凡脱俗的意境。走近云泉寺山门,迎面白粉墙上有“白云深处”几个大字,“山门不闭待云封”,此时的云泉寺山门却被一挂锁紧紧锁住。<BR>经云泉寺顺山涧溯溪而上,来到银屏山下,只见藤箩遮蔽的山谷中,有一帘瀑布一波三折垂挂下来,从四、五十米的石崖上腾空飞跃,喷薄出轻雾袅袅,龙潭里银珠溅跃,如珠落玉盘。<BR> 由此上去是落岭村,那里有有两株全国罕见的“杉树王”。大的一株树高35米,经围5.55.米,材积达37立方米,处全国第二位,浙江省第一。可惜修水泥路无法通行。在那里俯瞰举水,村前溪水曲似银钩,背靠一片半圆状的竹林,村庄座落其间,如同山环水抱的一轮圆月,故名月山。<BR> <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