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892|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严山峡谷寻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2-10-13 00:3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阿格

    作者按:本游记有裹脚之嫌,驴友朋友读者大人读到哪算哪。还不行的话,建议直接浏览文后照片。

    在泰顺三魁、西洋、仕阳三镇的交界处,有一条东西走向10公里长呈葫芦状的峡谷,我称之为严山峡谷。峡谷底部的坑尾村和中部的黄沙坑村隶属三魁镇,峡谷的上部就是严山,隶属什阳镇,从峡谷顶部往下一拐,就到了西洋镇的横路村。“严山”其实是一个区域的名称,包括泉亭、仓楼两村,传说古时村口有两个巨石,白天分开,夜里合拢,将葫芦口封的严严实实,故名严山。早就听说严山峡谷有古碉堡、古民居和千年古松,我挡不住诱惑,于十月五日约俊等四人前往严山探宝。


[B]黄沙坑百年碉堡[/B]



    八点十二分。

    从三魁镇政府所在地出发,往南一公里,然后西折就到了峡谷底部。这时路慢慢地粗糙起来,汽车底盘不断地发出揪心的碰撞声。车在蜗行。正是深秋时节,天空很悠闲,但农人没有闲。狭长的稻田里堆满了刚刚收割下来的稻杆,一张张竹簟竖插,将一个个巨大的稻桶三面围住,农人就站在缺口边挥舞着一把把挂满颗粒的稻杆。有稻香,但我们闻不到。

    黄沙坑处在峡谷的中部。村口右边一棵高大的古松从天空中斜斜伸向峡谷的中央,算是迎客,更像是把守村口的将军。古松周围是一大片的常绿阔叶林,深秋时节还是郁郁葱葱,与近旁金灿灿的稻田相映成趣。公路在峡谷正中,溪涧在公路右侧,村落建筑物分布在公路和溪涧的两边。沿公路建造的是清一色的花岗岩房子——外墙和柱子都是采用当地的花岗岩,因为运输方便、美观坚固,现在三魁、仕阳、西洋一带的现代民居大多使用花岗岩建造,这在其他地方是罕见的。古民居躲在花岗岩房子的后面,伸出诱人的触须——翼角,矮小而倾斜的古木门楼时不时地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映入你的眼帘。汽车在慢慢行走。突然一条大黄狗迎面扑了过来,俊连忙刹住车,关上车窗,但就在这时,一座高大的土黄色立方体建筑物出现在我们的左侧。停!同来的秀和我几乎同一时间大叫了起来。

     眼前这座建筑物当地人称碉堡,建造之时的主要目的是用作防御,呈立方体型,高四层,顶部是方形屋盖,似一巨型笠斗。四面是厚厚的泥墙,第四层中部皆开设一小窗户,外面凌空悬挂一个方形木制吊斗,似湘西的吊脚楼,大概是用来侦察的。背部除吊斗窗口外不另设窗,前、左、右三面开设的窗户仅容一人伸头。第二层正对吊斗的地方有一个圆形窗口,我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枪(铳)口了。想象当时外敌来侵,合村老小集中碉堡之内,力壮者持枪(铳)守护,确实枪火难攻!

    泰顺虽地处山区,但明清时期的倭乱和兵燹给泰顺人民还是带来了太多的灾难。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秋天,3000余倭寇从福鼎桐山登陆后,直逼泰顺,从雅阳一路劫掠至三魁。倭寇在三魁驻兵十天,疯狂烧杀,一是溪水为赤。之后又扰掠大安、下洪一带,烧毁当地全部民房……我不清楚严山峡谷一带的老百姓有无遭遇倭害,但他们那一颗悬的心很难放下是肯定的,惹不起但可以躲得起,于是各地纷纷建造碉堡用于防御。目前境内的碉堡已剩不多了,眼前的这座保存得比较完好。

    跨过一座石板桥,左转跨过一道明清时代的门楼,就到了一个小四合院。正面是五榴二层木结构古民居,显得小巧玲珑。民居的右侧就是这座碉堡了,进入碉堡的惟一一扇小门就设在这一侧。走近碉堡,墙上的千疮百孔依稀可见,我用手抚摸这座饱经沧桑的泥墙,细碎的泥沙纷纷下掉,似哭泣的眼泪。



[B]泉亭九榴的古门楼[/B]



    九点十四分。

    车子继续往前走。爬过一个“之”形的小山坡,再往下一冲,就算到严山了。在泉亭村口,公路的下方,我们见到了一座九榴古宅和她漂亮的门楼。

    古宅坐落于小溪边,门楼就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与先前碉堡旁的门楼相比,显得华丽而稳重。门楼主体由花岗岩砌就,两侧有精美的镂花,顶部瓦檐舒缓自然。两个翼角一龙一凤,卷曲着伸向空中,象征宅院主人吉祥的命运。门楼匾额题字:“秀挹亭泉”。进得门来,转头逆光细观,又一番景象,笼罩在和煦阳光下的以茂林修竹为背景的门楼古朴典雅,气息氤氲。左边的围墙已坍圯,右边的斑驳点点,更能衬托门楼的气派。

    与雪溪胡氏大院相比,九榴古宅并不显得如何的高贵,也少雕梁画栋,但其整洁大方的格局仍显示出当初主人的豪迈气质。


[B]董家大院[/B]



    九点五十五分。

    峡谷更窄了,公路两边还是现代气息很浓的榴式民居,看不出这儿有俊所说的董家大院。在老乡的的指引下,我们沿着一条米把宽的古老石阶上去。石阶很古老,也少人走,布满了青苔,左边悬崖长满了绿意葱葱的蕨类植物。登毕百来步石阶,一阵凉风徐徐袭来,一抬头发现我们已经上到了山坳一个开阔的高地——当地人称上仓楼,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气象。只见左边山脚从东到西黑压压的一大片房子,在修竹茂林和野草藤蔓的掩映和缠绕下,显得非常的荒凉。前方开阔的田园中,十几张竹簟依次平铺,晒满了刚刚收割的稻谷,远处分明是等待挖掘的蕃薯田。我想,应该到了所谓的董家大院了吧。深秋十点钟的太阳照在这片安静优雅的山坳高地上,令人生出几分回家的感觉。

    整个董家大院形状呈环状半月形,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由主院、书院、综合房和门楼道路系统组成,气势宏大而讲究实用。为了说明清楚,先了解门楼系统吧。我说它是系统,完全是基于不止一个而是两个门楼的理由。左边是主门楼,砖木结构,通向主院。主门楼左侧紧挨着的是副门楼,砖石结构,仅容两人行走,很简易但并不失厚重,通往书院和综合房。与村口九榴的门楼相比,董家大院门楼显得十分的朴实,没有雕花,也没有龙凤什么的。

    跨入主门楼,又一个豁然开朗的感觉。好大的天井阿!足有500平方米。从门楼到主院厅堂是一条由五根大理石条并排拼接而成,它把恁大的天井分割成两半,随手种植的丝瓜、藤豆等家常植物,给庭院沫上了一丝慵懒的气质。正房9榴,左(东)右(西)厢房各7榴,二层重檐。正厅后面有水榭,底下是水渠,可以想象当初设计的精妙。相对于开阔的天井,主院厅堂略显窄小而缺少气派,但是主院经历了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仍显神采,不可以说不是个小小的奇迹!据《严山董氏族谱》,康熙年间董应恒从罗阳坪溪迁居严山,为严山董姓始祖。“不数世而枝叶繁衍”,国学生董绍选带领他的两个儿子董含章、董朝章(皆为例贡生)另立门户,于乾隆年间搬迁上仓楼。看来,这片建筑群就是董绍选和他的两个儿子陆续建造起来的。
   
    折回主院门楼,东拐经过副门楼,前面是一条一米多宽50多米长呈S形的通往书院和综合房泥路,路边缠满了藤蔓和野草,空气中散漫着莫名的幽香。在第一个拐弯处,书院的前面,是一个百来平方大小的水塘,当初设计的时候应该是为灭火考虑的。塘边高大如芦苇的分明是茭白,塘中简易的棚架是专门为瓜类藤蔓准备的,因为少污染水还算清澈,上面几只白番鸭在快乐地游来游去。
   
    顺着水塘拐了一个弯,书院的整体建筑就出现在你的面前。左右两边的巨大的“炎”字型防风墙很显眼,门楼就在两堵防风墙之间的中央位置。说是门楼,也太夸大了点,因为连接两边防风墙的土墙已坍圯,剩下的只是孤零零的由四条石梁搭成的一个框架而已,远看似镜框。石梁打制的很精细,上部横梁还有装饰的花纹,依稀可见当年的气度。门楼前后竖放着一捆捆待干的稻杆,酷似稻草人。书院正堂五榴加两侧各一榴共七榴,多年无人居住,地面上长了一层薄薄的绿苔。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了,使人多少生出人去楼空的感慨。是啊,鸽子飞了只能留下空巢!

    折回书院门口,沿泥路东拐,在紧挨书院右侧防风墙的地方就是综合房的门楼了。这扇砖石结构的门楼在董家大院算是最气派豪华的,但与泉亭九榴的门楼相比,顶部瓦檐还是显得有些朴素,或者说是敦实。瓦檐下面的图案和雕花什么的挺有古意,外侧题额为:“爽气西来”,内侧题额字为:“意迪吉”。门楼木门常设而不关,耷拉着靠在砖墙上。门楼内外野草满径,荒芜得很,地面的绿苔在桔树、石榴树的映衬之下,显得更绿了。九榴房子显得空荡荡的,没有任何人影。朋友通曾经是这里的主人,童年时呆过一段时间,他说目前严山一带出自该董家大院的子孙已超过600人,现在大院里的人已经基本搬走,要么到了城里,要么在公路边另立门户,他们(也包括通自己)很少有时间来看自己的故居了。
  
    董家大院似一湾新月,静静地躺在大山的怀里,似乎深秋当午热情的阳光也无法唤醒她寂寞的容颜。倒是大院西侧高地上的董家碉堡显得神采奕奕,注视着下方的一举一动。


[B]千年古松和被遗弃的古村落[/B]



    下午两点40分。

    等我们休息过后再启程时,太阳已偏西了。汽车往上走,一支烟的功夫就到了峡谷的顶端。公路从此分叉,一条往下通向西洋镇的横路村,一条往上南折后通向仕阳镇。站在峡谷的两山之间,清风徐来,沁人心脾,真爽啊!往峡谷方向望去,村落星星点点,新老民居交错相间,似一条跃跃欲试的巨龙。

    不必经历多少周折,我们就找到了躲在民居后背山上的古松。从下往上看,由于缺少适当的背景,古松的气势大打折扣。于是我们绕开民居,经过窄小的田埂,上到了古松的背面。这时,古松真正的面目在你面前一览无遗:粗壮的躯干直冲云霄,虬枝弯曲着从树颠一直挂到了树根,似将树干轻轻掬捧,一些枝条来不及长壮就枯死了,挣扎着向空中探出身子。少年时到莒江读书,路过青石领,看过太多的千年古松,但与眼前的古松相比,似又小巫见大巫了。听说村子的前面还有一条比这还大的古松,前几年死了,树干也被砍了。真可惜啊!衷心祈祷眼前的千年古松再活上一千年。
   
    就在我们为失去的古松感到遗憾之际,我们注意到,在千年古松的左侧,有一个用石围墙圈成的梦幻一般的古村落。古村落被遗弃多年了,恰似一个上了年纪而失宠的女人,静悄悄地蜷缩在一片舒缓的山坡上。村落的后边是毛竹林,前面是灌木林,右侧是田园,左侧是一条古道。经由古松脚下往东走,不出20米就到了村落的门楼。门楼老实巴交的,像多年未娶媳妇的光棍汉。
   
    进了门楼看到的第一座房子是五榴二层木古民居,向右倾斜的很厉害,有一推即倒的感觉,但我不敢去碰她。厅堂和走廊堆满了柴禾,前后左右五个灰斗各具特色,悄悄地像在等待什么。沿着一条依稀可辨的石头路,我来到背后旧房子前,有七榴,未显露坍塌的迹象。接近黄昏的太阳懒洋洋地铺在古宅黝黑的瓦背上,给古村落镀上了一层淡淡的古铜色,周遭很寂静,只听到千年古松摇曳的声响。

    当我们匆匆从古宅逃了出来时,正碰上一群孩子在不远处的田野里打篮球。我们将他们叫了进来,拍了几张相,权算作是最后的作品。(完)


黄沙坑碉堡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21013020187983.jpg[/upload]



董家大院全景[upload=jpg]uploadImages/200210130222265749.jpg[/upload]



董家大院东侧[upload=jpg]uploadImages/200210130235186210.jpg[/upload]



书院[upload=jpg]uploadImages/200210130245527381.jpg[/upload]



书院内看外景[upload=jpg]uploadImages/200210130255855473.jpg[/upload]



田野深处大院一角[upload=jpg]uploadImages/20021013027153074.jpg[/upload]



综合楼荒废后地面上绿苔片片[upload=jpg]uploadImages/200210130281745381.jpg
[/upload]



综合楼门楼[upload=jpg]uploadImages/200210130294851135.jpg[/upload]



董家大院后背山被遗弃的门楼[upload=jpg]uploadImages/200210130321896489.jpg[/upload]



千年古松[upload=jpg]uploadImages/200210130331466087.jpg[/upload]



被遗弃的家园[upload=jpg]uploadImages/200210130342017952.jpg[/upload]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发表于 2002-10-27 16:59:46 | 只看该作者
阿格同志下次寻古别忘了带上我
有时间我们一起去一下凤阳那里怎么样
3#
 楼主| 发表于 2002-10-27 17:24:20 | 只看该作者
富春,我正有此计划,关键是交通问题难以落实。机会来了我会通知你的。
4#
发表于 2002-10-27 18:12:58 | 只看该作者
一路辛苦了。
好的。随时等你通知。
5#
发表于 2002-10-27 19:32:50 | 只看该作者
阿格同志,把上海专家的建议发给我。
我是林允情,我的邮箱linyunqing001@163.com
6#
 楼主| 发表于 2002-10-27 20:06:51 | 只看该作者
允情,昨天深夜我才到家,专家的建议要等到整理后才能发给你。另外,为保全面还要与晓波、庄通、富春他们简单汇总一下。最早在明天晚上。难等了。
7#
发表于 2002-10-27 20:13:44 | 只看该作者
我今天白天都在忙视频点播的维护,明天还有领导讲话稿和工作总结得写,我看明天晚上我们先碰碰吧
8#
 楼主| 发表于 2002-10-27 20:21:09 | 只看该作者
假如放在明天晚上,要早一点,最好七点左右就开始,天太冷了。地点我看就放在博大吧。
9#
发表于 2002-10-27 21:18:3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阿格同志辛苦了吧! 我要来吗?
10#
发表于 2002-10-27 22:10:3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展览从夏天办到秋天延续到冬天,晚上感觉到“脚冻”了
11#
发表于 2002-10-28 15:31:22 | 只看该作者
哈哈
该休息 休息了
12#
发表于 2002-10-28 18:25:50 | 只看该作者
天气变得好快,秋风悄悄地来;因为你的可爱,所以给你关怀;晚上被子要盖,别把猪爪冻坏;吃饭多啃骨头,那样可以补钙;不要骂我很坏,祝你天天愉快!
13#
发表于 2002-12-2 17:34:54 | 只看该作者
格格。。呵呵。。纵有万邦风情,难却数里幽寂。
14#
发表于 2002-12-3 20:41:02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黑白友在2002-12-2 17:34:54的发言:
格格。。呵呵。。纵有万邦风情,难却数里幽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