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15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泰顺廊桥 “活化石”的第一次试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6 10:1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当地人一直叫做“蜈蚣桥”的那些桥梁,突然有了一个洋名———“廊桥”之后,泰顺的那些桥梁一时间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有形的建筑遗产的保护很难,无形的廊桥建筑工艺保护更难。据了解,泰顺现有廊桥大约33座,但能建造廊桥的工匠又有几个呢?记者为此展开了一场寻访之旅。</P>
<>  尘封千年的绝艺</P>
<>  在北宋时期绘就的中国名画《清明上河图》当中,有一座桥,犹如彩虹飞架汴水,所以取名虹桥。虹桥在中国桥梁史上的地位很高,与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泉州的万安桥,潮州海阳县的广济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后三座桥至今仍保存于世,而唯独汴水的这座虹桥却只留在画中。</P>
<P>  人们一直认为,虹桥技术自宋以后已经失传。我国一位古建筑专家在日本讲学时,曾按《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结构,用筷子搭出拱桥模型并解释此类桥梁的合理性,在日本引起了轰动,还被誉为“中国一绝”。</P>
<P>  上世纪七十年代,桥梁专家茅以升在组织一批科学家考察泰顺的木制拱桥之后,发现这些木拱桥结构与虹桥极其相似,都是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茅以升等人从而得出结论,这“中国一绝”的虹桥技术并未失传,并且活生生地保留在泰顺。</P>
<P>  瑰宝尘封了千年,终于开始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P>
<P>  但是,泰顺木拱桥的真正风靡,却还是得益于美国小说《廊桥遗梦》的问世。泰顺的木拱桥正是从那时起有了“廊桥”这个洋名字,并从此受人追捧,一发不可收拾,泰顺也有了“中国廊桥之乡”的美誉。</P>
<P>  后来,又有专家经考证,认为泰顺廊桥的工艺是当地人自己摸索出来的。泰顺廊桥的出身,至今仍是一个谜。廊桥的建筑工艺,还有人掌握着吗?这,也是一个谜。</P>
<P>  等了一生的机会</P>
<P>  泰顺那些著名的廊桥已经都有数百年的历史,如今,民间还有人会造廊桥吗?</P>
<P>  去年,泰顺县文博馆一位工作人员查看来福廊桥时,看到石碑上记录,廊桥的木工名叫董直机。有心的他多问了一句:“这人还在吗?”就这样,董直机老人在一个意外中进入了人们的视野。</P>
<P>  董直机老人如今已年过八旬,他从小就做木工,是泰顺岭北乡村尾村人。50多年前,他25岁的时候,曾经参与建造附近的来福廊桥,负责桥面上的廊房。</P>
<P>  工作人员找到董直机老人后,问老人会做廊桥吗。老人当场很有信心地说:会做。于是,新闻媒体采访了老人,并称老人是廊桥工艺的“活化石”。</P>
<P>  老人昨天告诉记者,来福廊桥的桥身本是石拱桥,他只是做过桥面上的廊屋,桥身并没有做过。老人说,他13岁的时候曾看过浙闽边界做过一座廊桥(现属福建省境内),17岁的时候,他开始学木工,并从此对廊桥着了迷,研究廊桥的建筑工艺,读过很多张廊桥建筑图纸。他在年轻的时候,还特地跑了四五个省,去现场揣摩廊桥工艺。</P>
<P>  然而,老人一直没有等到造桥的机会。</P>
<P>  半个世纪的记忆</P>
<P>  董直机老人被称为廊桥工艺的“活化石”之后,心里惴惴不安,毕竟,他只做过桥面的廊屋,并没有做过廊桥桥身。</P>
<P>  于是,老人四处呼吁,希望亲手建造一座廊桥,证明自己的工艺,也为了廊桥工艺可以借此传承下去。</P>
<P>  老人的构想,是在岭北乡村尾村一个叫“钥匙头”的地方造一座廊桥,这个地方,与山上的千年古道和森林公园相连,原先本有一座廊桥,可惜后来被洪水冲毁。</P>
<P>  去年,老人的构想得到了共鸣。村里非常支持他的想法,并筹备了启动资金。</P>
<P>  老人开始唤醒埋藏了50多年的记忆,制作廊桥模型。由于老人年岁已高,不能再到一些廊桥现场察看,这个模型,老人是全凭记忆搭成的。老人说,他前后做了一个多月,做坏三个模型之后,才搭成现在这个模型的。老人站在模型旁,看记者在用力地压模型,很自豪地说,自己这个模型虽然是用手指粗的木棍制成,但可以承受100公斤的压力,一个人坐在模型上,也没什么关系。</P>
<P>  老人说,他把模型送给了县里的专家审定,做了一点点修改。新建的廊桥就是根据这个模型,在建设过程中,听取专家意见,把一个斜角由36度改成了38度,让桥的高度稍微降低一点。</P>
<P>  不能失败的试验</P>
<P>  记者在造桥现场看到,这座取名“同乐”的廊桥已经上了梁,梁上还挂着红布,整个骨架已经搭好。</P>
<P>  在现场不远的工棚里,木工师傅正在根据事先绘好的图纸,给栏杆雕花。师傅说,别看这栏杆才两三米长,但雕完一根得两天功夫呢。</P>
<P>  从模型到廊桥,是一个困难又费钱的过程。董直机老人说,这场试验绝对不能失败的,否则对不起这么多捐款的人。因此,这个过程中,他天天在现场指导,保证每一根木梁的前后顺序是正确的。</P>
<P>  据了解,这场造桥试验从去年8月份动工,至今仍未完工。工程不仅费时,也耗资巨大,需要40余万元。对于山区群众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这项民间自发的工程也因此屡屡陷入困境,数次停工。记者在边上看到,光造桥锯下的锯末,就堆了上百平方米,有一人多高。</P>
<P>  幸运的是,这项工程得到广泛的支持,不仅当地村民出钱出力,甚至远到上海等地的人士,听闻造桥壮举之后,纷纷慷慨解囊。一场试验就这样屡败屡战,坚持到现在,并且胜利在望。</P>
<P>  同乐廊桥总长34.4米,木梁与木梁的衔接处,没有一枚铁钉,都是木梁纵横相贯、穿插别压形成。粗大的木梁,当时都是六七个大汉抬上去的。据了解,廊桥的廊屋将采用三层结构,足有六米高。董直机老人说,泰顺现存的廊桥,最高不过两层,同乐廊桥建成后将是最高的廊桥。</P>
<P>  董直机老人告诉记者,根据目前的进度,没什么意外的话,同乐廊桥大约一个月后即可报喜,最后完工。老人很有信心地说,建成的廊桥,开小汽车没有问题。</P>
<P>  传承工艺的桥梁</P>
<P>  年过八旬的董直机老人对记者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这场造桥试验,把廊桥工艺传承下去。为此,他还正式收了几个徒弟,亲自教授工艺。</P>
<P>  老人颤抖地拿出一张名片,说这个人是他的徒弟,瑞安人,姓金,是个搞工程的,他现在应该已经掌握廊桥工艺了。老人曾对他说,以后有哪里需要兴建廊桥的,尽管接下来,遇到什么问题可以找他帮忙。另外,老人说,现在跟他做的几个人估计也已经掌握了这门工艺了。</P>
<P>  路上,遇到一名村民,他告诉记者,大家捐款兴建这座廊桥,就是希望这造桥绝艺不会失传,要通过造桥给木工师傅提供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也掌握这项工艺。</P>
<P>  有识之士指出,这场耗资40万元的造桥试验,为今后修筑廊桥留下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有形的建筑遗产保护已经是十分困难,这无形的技术保护起来就更难了。泰顺已经有半个多世纪没有新建廊桥了,这场试验,也是适时地为廊桥工艺的传承搭起了一座桥梁,但愿这工艺和泰顺的廊桥一样,可以永世流传。 《温州晚报》记者杨沈平</P>
<P>  新闻资料:</P>
<P>  “桥梁博物馆”</P>
<P>  泰顺被誉为“千桥之乡”,桥梁数量达958座,结构类型也多种多样,有木拱桥、木平桥、石拱桥、石平桥等。尤其是木拱廊桥,以其巧妙优美的结构造型,再现了《清明上河图》的虹桥形象,被誉为“中国瑰宝”。其中以泗溪姐妹桥最负盛名。</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发表于 2005-6-1 00:17:42 | 只看该作者
真不错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