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79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情系家乡山水间——记本土诗人吕人浚先生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4-3-3 16:07:23 | 只看该作者
泰顺其实还有一位诗人大家可能都比较陌生,不过廊桥网不日将隆重推出他的作品,就是我们网站里的上章秀才,他已经出过一本诗集,详细的信息以后慢慢讲述
其实也许是我们不知道,或者在泰顺本土或者已经走出去,泰顺有着很多诗人、作家等等
2#
 楼主| 发表于 2004-3-2 13:0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风徐徐,草木吐绿。
  羊年的春天对于我县文艺界来说,有一件特别值得让人纪念的事情,那就是现居温州的泰顺籍回族作家吕人俊先生向我县“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捐赠了个人多年来积攒的5万元稿费,同时我县文学艺术界有史以来,第一个以泰颐籍作家命名的“吕人俊文学艺术奖”也正式设立。这对今后繁荣我县文学艺术创作,鼓励新人创作精品起到推进作用。同时,作为我县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会成立以来收到的第一笔个人捐款,5万元稿费捐赠的背后则是吕人俊先生一段浓浓的家乡情结,日前记者专门采访了吕人俊先生。

倾囊捐助 诗人义举请绵长

  用自己积攒多年的稿费来捐助家乡的文艺事业,可谓是71岁的吕人俊先生一番良苦用心。当记者眼前这位慈祥而健康的老人,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在座的每个人无拘无束地亲切交谈时;从他那双殷切的目光中仿佛让人读出,他对家乡文学艺术事业未来的发展所寄予的几份期盼和希望。
  提起此次捐款,吕先生说,前年就有这个打算了。2001年,自己过生日,儿子当时为是否做寿而征求他的意见,考虑了之后,吕人俊先生说不想做,太浪费了。于是儿子又问他是否有别的要求,吕人俊想了想,对儿子说,如果行的话,自己想为家乡的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做点贡献,捐出自己的稿费给家乡的文艺界,希望能够促进家乡的文艺创作,他的心愿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自从有了捐款的念头后,吕人俊先生就为此事开始认真做起准备起来,但是日常琐事繁多,此事一直被耽搁,许多时候想到自己的心愿没有完成,吕先生连觉都睡不好。因为魂牵梦绕的家乡那方山水实在是让他太眷恋了。他一直觉得身为泰顺人,更应该为家乡做点什么。



坎坷人生 孜孜不倦创作路

  “梅花香自苦寒来”从泰顺大山里走出来的吕人俊先生秉性里也溶入了大山的豁达和坦然,所以在文学道路的追求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而他的人生经历似乎更能给正在文学创作中执着追求的我们一种启发。
  吕人俊先生于1933年出生于我县原莒江乡下村,1949年温州解放后,当时才17岁的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吕人俊先后辗转朝鲜战场。而与诗结缘则是在部队,那时吕人俊主要从事医务工作,当时部队里有一位教官比较喜欢文学,而且拥有很多文学书籍。每当空隙时间,吕人俊都会去借些文学著作来读。后来有一次,部队里有个歌词写的非常好的诗人到连队演出,在他的启发下,吕人俊迷上了诗歌,继而自己也提起了笔学习写诗,并向《解放军文艺》和《解放军战士文艺》投稿,虽说很少采用,可是一些编辑的鼓励,却给了吕人俊莫大的安慰。当年的一份痴迷为吕人俊为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九年的军旅生涯结束后,1957年,吕人俊从部队转业到温州,分配到卫生部门。知道他会动笔,组织上交给他的任务是报道本系统卫生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是不务正业,每次创作出文学作品后,他都是偷偷地投寄到外地的报刊杂志上,直到发表寄来稿费后,大家才知道他还在坚持文学创作。但是文革期间,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吕人俊先生曾一度停停写写,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调到市文联又才开始笔耕不辍。多年来,为了写作,吕人俊先生养成了凌晨三、四点创作的习惯,每次一杯清茶、一包烟、一叠稿纸构成了他勤奋写作的全部内容。自1989至2002年间就先后出版过《流蜜的江南》、《花季蜜》、《诗林回眸》等九部散文诗专集,而他自己也先后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诗协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温州市作家协会顾问。



魂牵梦绕 故土情愫割不断

  虽说年纪轻轻就远离家乡,但是对于身后的那方水土,吕人俊先生却有着一种别样的牵挂之情。在从事将近半个世纪的文学写作生涯中,吕人浚先生曾担任过文艺报刊的诗歌、散文编辑,先后在省内外41家省级、国家级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歌词,散文诗等作品。个人创作颇丰的时候,吕人俊先生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的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和执着于文学艺术创作的青年人。当年在温州文联工作的时候,兼任办公室主任的他还义务承担起文联青年文学刊物的诗歌编辑,面对大量的文学稿件。他深深懂得家乡青年追求文学艺术的艰难,每当收到来自家乡文学爱好者的稿子时,都非常认真地帮助修改积极于以发表,以此激励家乡的文学爱好者,对于不能发表的,吕人俊先生就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悉心指导作者修改。对于特别优秀的还推荐到外面的刊物上。每当省市文联有活动的时候,他还不忘带上一些文学爱好者去参加。
  替人做“嫁衣”是一件辛苦的差事,但是看到在自己的帮助下,家乡文学爱好者的作品能够变成铅字时,对吕人俊来说是莫大的安慰。




情系文学 满腔热情为家乡

  多年来,吕人俊一直有这样一个习惯,每次收到稿费,除了留一点买书之外,都会单独积攒起来,以期待将来有一天能够做点事情。2002年12月,在泰顺县文联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之前,吕人俊就向县文联表示准备捐款,经商议后安排在文代会上,就在吕人俊先生原本打算回泰顺参加大会时,因突然生病住院做手术,没能启程。直至前不久,乘着春暖花开的大好时光,身体恢复健康的他才又匆匆踏上了家乡的这片土地。
  文字创作可谓是一项清苦工作,提起5万元的捐款,吕人俊先生坦然笑言,我不是企业家,我也不是很有钱的人,但是能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做点贡献,我很心甘情愿。据介绍,吕人俊先生出书所获得的稿费并不是很多,但通过为温州一些企业写歌词和报告文学,收入还算不错,多年积攒的稿费如今派上用场,吕人俊先生终于了却了一桩心愿。是的,对于一些富有的人来说,也许五万元算不上什么,但是对于吕人俊先生来说,五万元凝聚的却是几十年来不寻常的一番辛苦。
  3月10日,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在泰颐宾馆六楼会议室里,来自县文联各协会的负责人以及文学协会的会员,欢聚一堂与吕人浚先生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多年来,泰顺文学发展的不景气,让许多文学爱好者气馁,可是吕人俊先生却感慨地说道:人杰地灵的泰顺并不比外地整,在泰顺搞文学,不能跟着别人的路子,要发挥自己的优势,立足泰顺实际,结合泰顺的发展,创作出更多与泰顺有关的文艺作品。
  特别值得—提的是,泰顺的山水及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个文学艺术创作者,只要勤奋创作,热爱生活,不轻易放弃,并在创作中学会汲取别入的长处,结合自己的特点,一样可以取得不凡的成绩。
  “学还无止境,努力当自强”,采访吕人俊结束时,记者突然想到这两句话,也许这正是吕人俊先生通过自己多年的努力,意欲勉励家乡那些在文学艺术之路上,不畏苦难而执着跋涉的人们关于从事文学艺术事业所应具有的精神吧。
(作者:苏康宝 陈豹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3#
发表于 2004-3-3 15:17:09 | 只看该作者
这文章是很早在泰顺报发表的过的吧
我记得当初在报社的时候有看过

吕人俊老师的诗歌我有读过,很乡土的
很有那种乡间小路、细水、青岱的感觉

但是更多的是透出诗人那浓郁的乡愁,对家乡的热爱

我觉得他的诗风有民间就像陕北民歌那种特色
又像信天游那样读的舒畅

泰顺还有位诗人叫岑奇,不过没有读过他的诗歌


另,写这报道的另一作者陈豹文老师的诗歌也不错,在泰顺文联的会上还专门提过他的诗歌创作
去年他和苏康宝老师准备出书,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我邮箱里本来有他们几十篇文章,但是前几天邮箱清理,不在了。

泰顺文人还是很多的,我相信薛一泉大哥的《乡土泗溪》一定可以面市。
4#
发表于 2004-3-4 20:32:49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位诗人叫叶于润,还有一位新秀包登封。
副县长张黎华出过两本书,还有高启新等
上章秀才是谁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