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详细论述了泰顺地域文化形成的环境和历史脉络、地域文化的六个特点,并对其文化元素,从物质类和非物质类两个方面,对各项内容(亦即各项地域文化品牌),分别做了介绍。我们不难看出,泰顺地域文化品牌具有明显的多样性,不仅种类繁多,几乎涵盖泰顺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活的各个主要方面,而且无不精采纷呈,引人入胜。 这些地域文化品牌,是泰顺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活几千年发展的结果,更是历尽一次次劫难,保存下来的精华。它们是我们祖先遗留给后代的瑰宝,不仅属于我们当代人,更属于我们的子孙后代。进而言之,它们不仅属于泰顺人,而且也属于中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我们有责任保护它,并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当地开发利用,用以提高我们的物质生活,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一、泰顺地域文化品牌的组成 由于各地移民的迁入和相对封闭环境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保存,泰顺地域文化品牌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泰顺在浙江全省乃至全国都是是文化遗产的大县。泰顺的地域文化,大略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乡土建筑文化多姿多彩 泰顺多山多石多木材,泰顺人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修造了数不胜数的乡土建筑,包括各类古桥、传统民居、宗祠、宗教建筑、石亭,以及数千公里长的古道。 泰顺的乡土建筑,地域特色明显,在房屋的构架体系、构件形式、斗拱、屋顶形式、举折、生起与侧脚、藻井与轩廊以及民居雕饰等方面,都体现出泰顺的特点。泰顺的石砌墙,就地取材,不须斩凿,坚固而又呈自然美色,尤其鹅卵石砌墙,让人惊叹。 另外,泰顺县内乡土建筑广泛分布,至今为止仍有一大批村庄保留较多的传统建筑,是泰顺乡土建筑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原因之一。泰顺有的村庄仅明清时期的优良建筑便至少有三四处,甚至更多。类似泰顺这种以村落为单位保留较多的明清古民居的情况,在全国并不多见。 数百年来,泰顺石匠、木匠在浙南闽北各地修桥铺路建屋,在所经地区留下自己的影响。浙南闽北的许多著名的建筑物,如全国著名的武义古村落俞园和郭洞的古建筑,其砌石部分便大多是泰顺石匠的杰作。 (二)地方物产丰富 泰顺地形复杂,气候温和,降水丰沛,多云雾弥漫,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丰富的地方物产。泰顺茶叶早已畅销国内外,近年来泰顺石、猕猴桃、竹木制品等产品也已声名在外。总的看来,泰顺目前已开发的产品只占泰顺丰富的物产的小部分,地方物产的开发还有极其广阔的空间。 (三)地方饮食多种多样,畲族服饰别具一格 来自浙江的温州沿海、丽水山区,福建的闽东北、闽东南的移民和闽西南的客家人、畲族移民,将浙南和福建各地的美食、特色菜传入泰顺,并在泰顺生根发芽、融汇交流。因此,泰顺的地方饮食多种多样,不仅有按温州和福建沿海的做法烹调的海味,更有按浙南和福建多个山区的不同做法制作的山珍和米食。许多饮食的口味和外形既同于输出地,又带上泰顺的特色。加之食料多生成于无污染的本地环境,泰顺的地方饮食往往给来此旅游的外地客人以意想不到地惊喜。 地方服饰的变化通常要快于地方饮食,尤其是在交通已得到极大改善,大量泰顺人外出各地经商的今天,传统的地方服饰已难以寻觅。只有畲族人民在某些独特节日的服饰和穿戴打扮,使人感受到别具一格的特点。 (四)传统手工业及其产品 在泰顺这种山多地少的山区,大部分的家庭主要依赖农业以外的经营活动,即使农民也不例外。依靠山区丰富的林矿资源,泰顺人早就走上多种经营的道路。建国以后,毛竹、土纸、木炭、茶叶、蘑菇、草席是可供收购的农副产品。近年以来,茶叶、陶瓷、木制玩具、叶腊石开采和加工、草席、竹编、土纸、竹制品加工、木材加工、酒业等渐成规模。 (五)自然风光秀美 泰顺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近80%以上;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在近年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编制公布的《全国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中,浙江省位居全国之首,泰顺在全省69个参评县(市、区)中名列第一。在我国东部人口密集地区的大部分区域每年较多天数遭受雾霾笼罩的今天,泰顺优良的自然环境正日益体现出它的诱人之处。此外,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天关山森林公园、氡泉、浙南大峡谷等自然景观,以及新形成的浙江第二大湖泊飞云湖,都已成为或正在成为游客青睐的好处所。泰顺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相得益彰,互相辉映,是泰顺地域文化品牌多样性和完整性的重要表现。 (六)民俗风情颇具特色 泰顺民俗风情的形成,深受古老的家族文化、民间信仰以及社会生活的影响。二者一方面和文化教育等元素一同塑造了泰顺人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又与社会生活一同塑造了具有泰顺特点的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和民间艺术。 家族文化中的宗祠祭祖和岁时扫墓,民间对各个地方神祇的崇拜形式和求神、娱神活动,构成了地方民俗风情的相当部分,并极大地影响了泰顺的地方文学艺术。泰顺的木偶戏、药发木偶已成为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的构成部分,而源于泰顺的采茶舞曲早已闻名天下。此外,泰顺还有碇步龙、龙凤狮子灯、八宝灯、抽狮、畲族民歌等多种具有特色的艺术形式,因此泰顺县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名声赫赫的百家宴,则反映了山里人的和睦与好客。 (七)历史名人、红色文化和泰顺商帮文化值得挖掘和宣传 泰顺虽然偏在山区,文化发达程度不如温州沿海各县,但历史上尤其是宋代对文化的重视程度和日趋普及的情况,以及涌现的历史名人及其在国家和地方发挥的作用,仍有值得称道之处。这些历史名人,是今天泰顺文化的重要来源,值得挖掘和宣传,同时又是泰顺旅游资源的“灵魂”部分,不应长期处于被冷落的状态。 泰顺是革命老区,是中国共产党较早开展活动的地区之一,刘英、粟裕、叶飞领导的工农红军在泰顺开展了多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在这一区域建立了党政军组织机构健全的革命根据地,此后浙南游击纵队又在泰顺坚持武装斗争直到泰顺和温州解放。泰顺的红色文化也值得挖掘和宣传。 改革开放以来,泰顺人克服种种困难,走出一条创业致富之路。对泰顺商帮表现出来坚韧不拔的个性、吃苦耐劳的毅力和团结力,以及想尽办法创业、爱家爱国的精神,政府应进行必要的宣传,从而促进泰顺经济文化的发展。 (八)方言众多,蔚为大观 泰顺方言,可分闽北语系(蛮讲话)、丽水语系(罗阳话、司前话)、温州语系(莒江话、百丈话)、闽南语系(彭溪话),还有畲族话、汀州话等五六种。由于方言众多,而且彼此不易听懂,当地百姓不得不靠普通话做为民间交际语言。类似泰顺这样方言如此复杂,百姓如不懂普通话便不能对话的县份,在中国并不多。 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经县委、县政府和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近年来泰顺先后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廊桥之乡”、“中国廊桥博物园”等国家级荣誉称号,文化品牌日益响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报工作也走在全省全国前列,药发木偶戏等5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凤狮子灯等14项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泰顺民歌《采茶舞曲》被列入世界优秀民族民歌、亚太地区音乐教材。 二、廊桥为泰顺地域文化的首要品牌 泰顺的地域文化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要想从中抽离出一部分,作为泰顺地域文化品牌的代表,并非明智之举。不仅破坏了泰顺地域文化的完整性与和谐性,也难以说明被抽离出来的“代表文化”的成长环境与发育过程。因此,只能将抽离的部分作为“首要品牌”来认识,而且要放在泰顺自然与历史的大环境中说明其特点和发育过程。 泰顺本地人士大都认为,在泰顺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品牌中,历史悠久而富美学价值,并且至今还在使用的木拱廊桥,是在全国和国外最为著名的泰顺地域文化的首要品牌,甚至可以视作泰顺地域精神的物质体现。虽然木拱廊桥的建筑形式比较广泛地存在于浙南闽北山区,在数量和年代上未必突出,但泰顺木拱廊桥精美的建筑造型却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浙南闽北地区廊桥的符号。 泰顺号称浙江的青藏高原,无数从高山深谷流出的大小溪流,使之成为浙南闽北四个水系的源头。修建大大小小的河流,解决过河问题,是泰顺文明史的重要内容。泰顺古桥众多,1987年底仍然保存的1949年建国以前建的桥梁便达476座,长7923米。泰顺桥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结构类型多种多样,可分为木拱桥、木梁桥、石拱桥、石梁桥、堤梁式桥(矴步)等五种类型。为了便于行人避雨,造桥者多在桥身上加建桥屋,称其为廊屋,故此类桥梁常常被叫作廊桥(Lounge Bridge)。其中,由直木穿插别压编织组合而成的曲形拱桥,如薛宅桥、溪东桥、北涧桥、仙居桥和三条桥等木拱廊桥,几乎都是泰顺最著名的廊桥,在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泰顺古方志《分疆录》一书有“三条桥最古,拆旧瓦有‘贞观’年号”,此外1982年县文博馆在三条桥屋面上,发现刻有“绍兴七年”字样的旧瓦。贞观为唐朝太宗的年号,时间在627-649年;绍兴为南宋高宗年号,绍兴七年即1137年。许多研究者据此认为泰顺木拱廊桥历史比宋代开封的虹桥更为悠久,至少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体系。在泰顺现存的各种大件历史文物中,历史之久远无出廊桥其右者。 1986年5月,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出版,记载泰顺木拱桥4座,泰顺廊桥引起关注。2000年7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刊登泰顺文兴桥的照片,此后,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的宣传,以廊桥为代表的泰顺乡土建筑扬名国内。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泰顺的15座古桥梁和1座古碇步,都列入国家重点文化保护单位。2006年和2007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有关教授,带领各校以及另外一些大学的师生和美国地球观察组织的志愿者70余人,在泰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多学科的地域历史文化考察,泰顺的廊桥和古建筑开始走向世界。2007年美国哈佛大学中国地方史教学网页,放置泰顺各地包括廊桥和古建筑在内的全景式照片数十张,泰顺县成为哈佛大学中国地方史教学的3个个案之一。2008年美国塔特尔出版社同时在东京、鹿特丹、佛蒙特、新加坡出版英文版著作《中国桥梁:现存的中国古代建筑》,被评为当年世界上最美的十本建筑图书之一,该书采用泰顺廊桥或建造场景的大小照片41幅,泰顺廊桥从此闻名海外。2009年,中国(泰顺)木拱桥营造技艺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座座凌空飞架的廊桥,为原本就相当美丽的泰顺山乡又增添了几分秀色。外地客人跋山涉水,穿过古道,跨过廊桥,便进入了苍松翠竹掩映下,由古老民居构成、充满古代家族文化气息的乡村世界。而当地村人跨过廊桥,经过上山再下山,便进入了位于东海之滨的府城,再从府城走向中国各地。廊桥沟通了山海,连接了浙闽,将泰顺与外界联系起来,今日又将泰顺的地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联系了起来,使人们经由廊桥体味着乡间生活的惬意与洒脱。 泰顺的木拱桥都采用了廊桥这种形式,桥上建廊屋不仅增强了桥梁的稳定性,使桥身显得更为优美,它还是人们休息、交流、交易的场所。桥上往往建有神龛,也可供村人和路过的行人烧香拜佛。廊桥的桥头建有房屋,古树掩映下的桥头即是村人做生意的地方,也是演出木偶戏和表演民间艺术的地方。在泰顺各地,廊桥早已成为乡民生活场景中重要的一部分,并化为泰顺人精神的体现: 人们善于利用天然材料的本形、本性、本色,使建筑与天地和谐,莫非是泰顺人的质朴在造桥上的体现?而那独具特色的直木穿插别压编织的组合形式,却又充分体现出质朴者的大聪明。泰顺虽然是偏僻山区,廊桥却四面开窗,行人在桥上可以四望无余,让人看不出山乡的闭塞。那座座桥上挑檐欲飞的桥顶,让游客既看到桥身的稳固凝重,又看到桥顶的灵秀欲飞。凡此种种,都源于乡民长期受耕读持家文化薰陶下形成的精神世界,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还有一点令人感叹:泰顺的桥梁,绝大部分都是民间捐资修建,一些村民甚至为建桥而破家。一座座古桥,无疑又是山里人乐善好施、修桥铺路的公益精神的充分体现。 大凡历史文物,由于年代久远,其使用价值多已不再存在,只留下了观赏的价值。然而,泰顺的廊桥,尽管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至今却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同在。尽管一座座钢筋水泥大桥拔地而起,而那一条条飞架在河流上的廊桥,却仍然默默地让行人从它身上走过,到达河流的彼岸。泰顺山乡溪流纵横,在某些村庄走廊桥依然比走远离村庄的公路桥便捷一些。 三、以廊桥为核心的泰顺地域文化品牌的体系 客观地讲,泰顺地域文化的各个品牌,除了廊桥比较突出之外,其余各项都很难算是精品。确如人们常说的,泰顺山水虽美,但论山比不上雁荡,论水比不上楠溪。即使比较突出的廊桥,例如北涧桥、溪东桥,确实美轮美奂,但邻近各县的廊桥与北涧桥、溪东桥的差距,却并非泰顺之山与雁荡山、泰顺之河与楠溪江那样大。然而,我们却又必须看到,没有几个地方的地域文化有像泰顺那样,既丰富多彩,而又和谐搭配,呈现出自然山水与传统人文景观共同构成的整体美。这种整体美不仅体现在泰顺县境,而且体现在各个旅游小区。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泰顺地域文化,必须从整体美的角度,而不是只强调其中的某个品牌,哪怕是做为首要品牌的泰顺廊桥。 依我们的看法,以廊桥为“首要品牌”的泰顺地域文化,各品牌联系性强,构成一个彼此联系的完整而和谐的体系。但仅仅认识单一品牌是不够的,必须认识由所有单一品牌共同构成的体系。也只有在清楚认识体系的基础上,才能看清单一品牌的作用。 如果我们将泰顺的地域文化比喻做人,我们便会发现: 第一,廊桥和古民居保存较多的传统村落是泰顺地域文化的骨架,没有这个骨架,泰顺地域文化的其他因素便难以安上。两者是古代泰顺人最主要的生活空间,也是今天泰顺人的精神家园之一,目前游客访问最多的旅游资源,也是廊桥和古村落。 第二,广大民众的社会经济生活、所讲的方言,以及他们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俗风情,是泰顺地域文化的血肉。没有它们,美丽的廊桥和古村落只是木头和石头架起来的框架。只有加上了它们,泰顺地域文化才会成为有血有肉的完整的“人”,有关这个“人”的一页页的历史才会写就。从旅游的角度来说,没有它们便没有景区的生气,便难以让游客停留较长的时间,并且多次前来参观。 第三,过去居住在各村庄中的历史名人,他们或者对国家和地方做出各种贡献,或者因某些方面的言行而引领社会,或者因某些优良品行而长活在本地人心中,成为泰顺地域文化的“灵魂”。近代为中国而奋不顾身的人物,包括为改变中国而在泰顺坚持革命斗争的共产党人,为反帝反封建而捐躯、为推动经济文化发展而做出贡献的党外人士,以及令人佩服的现代企业家们,都构成泰顺地域文化的“灵魂”。有了这种“灵魂”,泰顺的地域文化才会有精神,才有感人的力量。 第四,各地丰富的地方物产,多种多样的地方饮食和传统手工艺品,便是泰顺地域文化这个“人”手中携带的礼物。建议各地安排游客住有本地民居特色的旅馆,吃有本地特色的饮食,并介绍各地有特色的泰顺土特产,从而让游客对泰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满足他们的购买欲望。 第五,泰顺的秀山丽水是泰顺地域文化这个“人”的生长环境。要让泰顺人民热爱泰顺,必须要让他们认识泰顺。喜欢深度游的游客同样如此,他们要在泰顺玩出味道,自然也想对孕育泰顺地域文化的自然环境有所认识。因此,山水之游是必不可少的,应该将山水之游和人文之游有机结合,交叉进行。何况泰顺有秀山(如乌岩岭、天关山),有丽湖(飞云湖),有大峡谷,有温泉,不同类型的景点颇多,可以吸引相当多的游客,甚至会成为醉情于山水的那部分游客的首要参观对象。 四、对泰顺地域文化品牌建设的粗浅建议 依据上述论述,对比目前的现状,笔者对泰顺地域文化的品牌建设,提以下粗浅的建议: 第一,建立泰顺历史文化博物馆。要增进泰顺人民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感和人文素质,地方历史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而要发展泰顺旅游,或促进泰顺未来的发展(如利用本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吸引外地环境污染较严重地区的有钱人前来休养或养老),也必须让人们对泰顺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以及今日状况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建议在泰顺县城建立泰顺历史文化博物馆,展出的内容,似应考虑如下方面:(1)泰顺的地理环境及重点自然景观;(2)泰顺移民入居与区域开发史;(3)历史名人及其事迹;(4)廊桥;(5)古民居;(6)古道;(7)家族文化;(8)历史上的宗教;(9)泰顺方言;(10)多姿多彩的泰顺民俗风情(包括畲族文化);(11)红色文化;(12)今日泰顺(包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第二,建立泰顺廊桥博物馆。由于廊桥的巨大影响,除了在泰顺历史博物馆中辟室展示之外,似还应在县城建立专门的廊桥博物馆。廊桥博物馆不仅要详细地介绍廊桥,而且要将廊桥和其周边的村庄、古道、商贸、历史人物、宗教活动、民俗风情、自然风光串连起来。从旅游的角度,指以某座特定的廊桥为线索,将周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连带介绍,并用最好的表现方式予以表现。 第三,应该鼓励具有一定的人文资源的古村落建立本地历史文化博物馆,将村中的地理环境、历史状况、历史名人、百姓的劳作生活、民俗风情,在馆中予以展示和表演,最好让观众也参与相关的活动。 第四,泰顺古民居的保护和宣传刻不容缓。近年来政府在廊桥保护和宣传方面取得不少的成绩,而在构成泰顺地域文化骨架的两大元素之一的古村落的保护方面,仍处于落后的状态。目前许多古民居处于即将倒塌的状态,对古民居的保护已刻不容缓,建议政府尽快全面启动古民居保护的工作,并将申请历史名村做为下一步宣传泰顺地域文化的用力之处。只有这样,廊桥和附近的村庄才能联成一个完整的历史文化区域和旅游点。 第五,以若干个地域相近的廊桥、古民居和自然景观为中心,构建若干个有特色的旅游风景区,并通过定时循环式的旅游班车或便于行走的古道,将它们联接起来。 第六,加强对廊桥资料和历史名人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有关各地廊桥的修建过程,包括出资人和造桥师傅的情况、廊桥和邻近村庄的关系、廊桥与区域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必要展开文献和口碑资料两方面的调查,并搜集不同时期的廊桥照片。在逐一研究的基础上,编纂《泰顺廊桥志》。 泰顺历史名人,历来缺乏研究。建议在确立历史名人标准的前提下,展开对他们的深入研究,并编纂《泰顺历史名人志》。 同时,搜集、整理历史名人的书信文稿,尽量予以出版。其中,文字量大者,可出个人专集,少者则若干位合为一起出合集。使游览廊桥的人不仅能欣赏廊桥的建筑技艺,还能深入了解廊桥背后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此外,通过文化研究的开展,也打响泰顺在学界的声望,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泰顺游览。 第七,所有的旅游开发,在设计时务必要保持廊桥、古民居、古道以及周边山水的原汁原味,如果大拆大建,必然造成对历史文物及周边环境和谐格局的破坏。如有确实需要修补之处,应学习台湾的外科手术式的做法,即坏一块修一块,不动其他。 凝练泰顺地域文化概念 飞云泛轻舟,廊桥连古道。 风俗延明清,木偶窜山乡。 美食兼浙闽,老宅飘茶香。 氡泉若神水,泰顺好延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