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村,位于泰顺县筱村镇新浦社区北部,前有新浦溪萦绕,后倚白云山,左右群山环抱。“温州市民协调查基地”的牌子,红绸缠绕,挂于村口。这座有着1200年历史的古村,日前刚被授予这一新殊荣。 没来库村前,一个泰顺当地的朋友力荐:“一定要来库村看一看,看完后你会惊叹,并会怀想唐朝的库村人,是如何隐蔽在白云深处,自得其乐的。”亲临库村后,斜风细雨里,卵石青阶上,记者感受最深的,是这个村子浓郁的书卷气和纵深的历史感。古时书生商贾齐聚堂巷 库村始建于晚唐时期,包氏和吴氏是库村最有影响力的两大家族。这两个大族的先祖——唐朝进士包全和吴畦相继归隐白云山下,开泰顺耕读文化之先河。一千多年来子孙昌盛,先后创建三个书院,将耕读当作传家之宝。据县志记载,唐、五代、两宋时期,本境考中文武进士者共有82位,而单单库村的吴氏后裔,在两宋就占了19位。 库村的书卷气不仅散见在史志里,更在移步易景间随处可见。“衣德堂”、“食德堂”、“恒德堂”等,是库村古村落里典型的古民居。新浦社区党委书记蓝锡俊告诉记者,以堂号命名民居,在该县非常罕见。清一色的以“德”冠名,在全市来讲,也属少有。“食德堂”的门楼上至今悬挂着御赐的“钦旌节孝”匾额,是为了旌表清代乡贤包涵之母在嫁入包家后,三个月丧夫,不思改嫁,立志守节。这个宅子不凡的历史,在门楼上尽显。遥想当年那个人才井喷的时代,定有琅琅的书声从鹅卵石砌筑的围墙内传出,溢满村庄。 当记者沉浸在对彼时库村盛景的遥想时,蓝锡俊指了指“石英门”前空落落的石墩说,“这里有一对拴马石,几个月前被盗了”。这对拴马石——上马石、下马石高约1米,属明朝文物,而今失窃,令人惋惜不已。同样令人怅惘的,还有那条库村人一提到就自豪的商业老街。老街一度是新浦及周边村镇的重要集贸地,当年泰顺的药材和山货,大部分是通过这里,翻越文成县内的山路,运送到瑞安等地。如今的老街老字号大多改作民居、裁缝铺和烟酒店,门窗紧闭,一派闭门谢客的颓势。“小时候,我们都在这些店铺买东西,现在店铺大多不开了”,驻村干部翁海云回忆说。 而今要造古民居文化园 日前,浙江省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在泰顺举办。省内外60余位古村落保护与研究专家在会上特别指出,泰顺古村落众多,古村发展不能单一化、模式化,要善于挖掘各个村落的特色,利用特色来发展自身。同时,让古村“活”起来,也为专家们所强调。古村不能仅由一座座冷冰冰的宅子构成,村子里生活着的人,才能让古村重新充满生命力。 筱村镇党委书记翁士堤告诉记者,他们初步计划要围绕“隐士”的主题,在库村打造一个古民居文化园,目前正由专业的设计院进行总体的规划设计。记者在库村看到,村中一个旧时的戏台正在修缮,届时,村民们将可以在这里欣赏到木偶戏、越剧等戏剧演出。而基本由吴氏子孙筹资修建的吴畦纪念馆,也已初步完成框架建设。 关于专家们强调的“特色”,记者问翁海云:“你觉得库村最大的特色在哪里?”“人文底蕴”是她给我的答案。的确,1200年的历史,是库村的资本,也是库村的底气。但眼前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发展,怎么发展,比如资金如何争取?用在何处等等。翁海云就听说改造商业老街时,准备将街上的一棵老树给移去,她有点想不通,拿着图纸说,“你看看,这棵树放这也挺好看的,不知道为什么要把它移走。” 在翁海云看来,即便小到一棵树,都是古村发展中需要好好考量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