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7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旧桥续新梦老骥重伏枥 《闽东日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21 23:0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郑多金在“张坑桥”新址的工地上注视着弟弟郑多雄忙碌的身影,“第十三座大桥了!”年已七旬的老人眯缝着双眼坐在桥头感叹时光的易逝。建于清朝道光八年的“张坑桥”由于牛头山水电站的蓄水即将要被淹没,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寿宁县筹资100多万元进行迁移,新址就选在芹洋乡尤溪村一处俗称“袋仔面”的地方,郑多金从正月开始就没回过家了,吃住都在尤溪村,5月8日,“张坑桥”在新址上的虹桥已初现端倪。
<>  作为闽东北木拱廊桥造桥技艺的传人,郑多金的造桥技艺被录入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年已七旬的郑多金对于传人深感头痛,此次跟他学艺三年的弟弟郑多雄初出茅庐在“张坑桥”新址显显身手,老人对这四十出头的弟弟也格外关注。从80年代末开始寿宁城关的“升平桥”被县里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经县文化工作者不断推动,至今寿宁有6座廊桥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使这一至今全国仅存100多座的民间艺术文化瑰宝得以发扬,著名桥梁专家唐寰辰、上海交大、清华大、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的有关专家、教授先后到实地考察并将其称作“山地人居文化遗产”。此次“张坑桥”的异地搬迁在寿宁是第一次,标志着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全从被动转为主动。拆桥建桥,暮年的郑多金又有机遇一展传承的古老技艺,再圆廊桥旧梦。他说,明年他又会去浙江泰顺造桥。</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