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拱桥又称叠梁拱桥、贯木拱桥、编梁木桥,是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工具及技法,运用称为「编梁」技术,以榫卯连接而构成的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其特点是桥身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架,桥面建有廊屋。
浙闽木拱桥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代。光绪年间《庆元县志》中记载了自宋代以来营造的各式木拱廊桥多达二百三十多座,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屏南县、寿甯县、周宁县;浙江省泰顺县、庆元县。其影响扩展至福建省福州市、南平市及浙江省温州市、丽水市所辖区域。目前闽浙地区遗存着木拱桥仍过百余,在这些现存廊桥中,以明代隆庆年间的溪东桥历史最为悠久,以屏南长桥镇的五墩六孔的万安桥最长。跨度大是木拱桥的特征之一,福建寿宁鸾峰桥、杨溪头桥跨度达37.6米,堪称中国木拱桥之最。 木拱桥有包括设计与施工在内的一整套技艺,主墨木匠既可根据自然、水文、资源因素设计出单孔、多孔的拱桥;又可根据木拱桥要实现的空间与文化功能建造出单檐、重檐以及二柱、四柱桥屋,以满足社区民众举行仪式、开展娱乐活动、进行信息沟通的需求。在营造过程中,工匠们创造地发明了水架柱、天门车,水平槽、木冲锤等复合型造桥专用工具。
木拱桥充分发挥了木材轴向抗压的力学特性,利用木桥受压产生的磨擦力,使构件之间愈压愈紧,抗倾斜,抗位移,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木拱桥的核心技术是运用木料经纬交错构建桥梁稳固结构,称为「编梁」。主墨木匠既是木拱桥的设计者,又是施工的总指挥。木拱桥竣工后,主墨木匠的姓名及其他信息会书写在桥屋内梁上,并被载入当地方志、写入其宗族家谱之中,享有无比的荣耀。目前木拱桥传承世家在木拱桥的建造、维修与保护工作,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廊桥习俗 闽浙木拱桥既承担着交通和驿站的实用功能,同时也是社区居民交流信息、聚会娱乐、承载民间信仰的重要文化场所,平时居民们在廊桥内一起聊天、喝茶,怡然自得,发挥着增进社区民众情感和文化认同的重要功能。 廊桥中多设有神龛供乡民祭祀,神龛多设在桥屋当中靠下游侧,神像面对上游淌来的溪水,寓意着神灵能够镇住来水保佑廊桥平安,寄托着村民对家庭幸福安康和来年生活风调雨顺的祈愿。祭祀的对象各桥不一,有佛教的观世音菩萨,也有道家的土地公婆,还有就是地方神灵,如临水夫人、马仙姑等。祭祀的时间以春节、每月的农历初一、十五为主。在营造过程中也多伴随有一系列信俗活动,如择日起工、祭河动工、取币赏众、踏桥开走、上喜梁(桥屋中梁)福礼、圆桥福礼等都会举行仪式以消灾弥祸。此外,村民们还根据需要成立建桥护桥董事组织,购置桥山桥林等,以备修复桥梁之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