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86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灵明泰顺, 溪山浩陈 通透、大气的人间美学(萧百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11 14:02: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文自然齐辉映,
溪山似景,炊烟如画,
灵明泰顺颜如玉?

弛心神,尽游历,
品赏咀嚼绿莽,
真丽昂首,质朴落淀,
大气通透人间畅!

干元既启,轮代变化;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这浩浩宇宙中奕奕人间的万事万物,貌似无穷,看似变化,却藏隐了深刻的道理,也积淀了丰富的美质,是以《庄子˙知北游》要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的话启发了我们,宇宙万事万物有一种根本的美,亦即“大美”存在,而这大美不是别的,就是所谓的“道”的自身表现。道,不仅是精神,更牵涉了物质,是两者的辨证统一。《老子˙第二十一章》: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窈兮冥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所说的“道”,乃是虚与实的统一,有限与无限的统一。道不能简单地归于物质或精神,它是化生万物的道理,看来抽象,却灵动、神奇而具有浓浓的感性意味,相当具有美学意义的魅力,“道”因而是一种美学上的想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14:03: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老庄所说的“道”,或许过于缥缈,但若把它代以晚近人文地理学的“地域性”(locality)概念 - 一种在具体历史社会脉络中,与“局部”(parts)辨证形成的地域“总体性”,则甚具启发性;更特别的是,“道”的说法还指涉了美的存在,意味了宇宙万物除了抽象事理外,亦具有美质,而可以透过主体感性加以把握。这样观念,若被应用在对于“地域性”的理解,可以说,“地域性”亦经常展现为地域之美的总体表现,是与地域中个体事物局部之美相互辨证而产生的一种整体美。以泰顺来说,作为一个在历史中浮显的地域,自然有着以总体面貌存在的“泰顺性”,其不仅将借由个别事物展现出美的特质,亦将借由自身而展露出整体大美的存在!
3#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14:16:16 | 只看该作者
说得也是,旅人如我几次在泰顺行旅,再再体会到了这美的存在,溪山造化作为一种“道”,总是借由人间寻常事物、透过巧艺构筑等而展现其所潜藏的美质,而令人惊呼不已!这种为“泰顺性”所展露的“大美”,虽如老子所说的“道”般,甚难用实证经验科学分析的方式予以研究,也无法以一般的感官体验而去理解,却可以借“玄览”的方式而迳以掌握。《老子˙第十章》:“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河上公注》:“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故谓之玄览”。玄览因而是一种兼具“览/感性”与“玄/理性”的心的作用,同时涵纳了体验与认识两个面向,是一让精神充当感官去“游”的体验,也是一透过“味”而“悟”的过程与结果。泰顺的大美看似缥缈,却可能、也只可能透过“味”的审美过程而来把握。诚如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将“味”的感受比拟为“飘飘而轻举”般,对泰顺大美之味的领悟是相当难以言传的,故而只能透过美学家苏珊˙朗格(Susanne K. Langer,1895-1985)所谓的“艺术语言”而予以把握。若借用海德格的语言来说,即是,透过“诗”的语言,来开显泰顺的总体性,来揭露泰顺的真理。

这就好比是喝酒吧!好酒入口时,色香气等整体在味蕾上打滚的经验,端得是美妙,尤其喝到微醺时,喝到将醉而未醉的当口,理性与感性交会,便进入了所谓“诗”的状态,经常会突然领略到潜藏于酒背后的一种无以言喻的真理与兴味!或因如此,中国人喜欢在喝酒时谈事情,在有节制的醉中达成协议,毕竟,那时最真,最容易领略事物背后的总体真理!类似的道理,旅人如我2006年在泰顺司前一家小饭馆吃饭时,竟会为那看似平常的农家土鸡汤而感动莫名。浓浓汤头中,除了爆姜外,听说便是泰顺人家寻常会以乌衣红粬酿成的红酒,用以敬神的红酒。难怪,汤头一入口舌,旅人如我似乎便为那浓冲味儿给激发地豁然而有所领悟;也就在那当下,旅人如我似乎已经知道了,那就是“泰顺之味”,“泰顺”就藏在其间!这种过程,好比是猎犬在追逐着山猪一类的猎物吧!猎犬虽没有看到山猪,甚至也没听到声音,但凭着浑身直觉,牠知道猎物便在荒莽之中,就在溪山的那块深壤之处!
4#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14:21:28 | 只看该作者
或因如此,泰顺人累积了与自然力量周旋的丰富智慧,并逐步养成了矫健精干的身体与朴质坚毅的性格,从而在一次次水难的淬炼下,以一种昂然不挠的生命姿颜,面对着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而在边境中磊落通脱地崛起!说得也是,这山境不管遭逢了多大变故,过不久后,总是很快地绽露了生机,并蔚为人间蓬勃的生气!以传统作福仪式为基础、食饮欢聚为内容、牵涉到文化认同的百家宴在近年的蔚为盛况,即是最好的代表,泰顺人总是在与传统有所系连、对自然有所体认的情况下,传承了文化,并化为与仙道自然宇宙紧密结合的生活方式。文化,于焉在有机的生活中,脉脉地緜延,而让泰顺,成为一方令人惊叹而具有文化深度的生态永续世界!

于是,且让我们弛放心灵尽兴地游赏与品味泰顺的大美吧!在对事物近身体验后,更以一种鲲鹏团扶摇直上九千里而与造化共遨游的姿态,综览着这属于泰顺的总体大美吧!从泰顺相对艰辛的具体历史社会过程可知,这是一种在边陲与荒莽双重交织的困厄中,被对比而出的朗朗美学!总是牵涉了泰顺先民面对洪水等灾难的特殊生命经验,以及在这种人间处境中,所积淀出的总体美感。说得也是,溪山如此边陲,又如此荒莽,其虽有风和日丽之时,却不时要展现狂暴、甚至狰狞的面目。泰顺的大美,于焉是一种为凶猛狂暴、为黑暗荒莽对比后所呈显的无形大美,一种在瞬间为巨大狂暴动量所激烈淬炼的浑然美感。龙蛇变颜,洪水怒激,当其时,泰顺先民身处于狂风暴雨中,见大水泛滥淹没了庄稼与田洋、摧枯拉朽地拔起成排的地基与房舍,甚至摧毁家园取走性命,想必是奋力挣扎,凄切哀号,而竭尽疲惫的力气,企图从洪峰荡流中抓住千钧一发间偶现的生存契机;而如若适值黑夜,则恐怖想必直线增量,毕竟,溪山莽莽,黑黯茫然而不知流向何处的势动漩流,在与山石相撞的轰然声响中,总让人兴起一丝直起寒毛的惴栗。这是一种生命面对大自然洪荒力量的攻击而即将灭顶前的奋力挣扎,总让历史中的溪山,沾染了一丝令人不敢正视的震慑!即便等到洪水退去、风暴乍宁,泰顺先民入目所见却又是满目沧夷,家园不再的恶劣情况,直冲内心的,恐将又是一阵阵无语但问苍天的猛然轰击!
5#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14:24:42 | 只看该作者
这般势动,亲身经历固然感到惊心动魄、凄恻哀号,但若抽身、以着人造距离观看,则不无产生一种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所谓的因巨量而滋生的“崇高” (Sublime)之感。山神不仁,虽不吝摧毁生命,却也在当下,试炼了溪山的子民,而要让他们呈显出一种因为人性而焕发的光辉。说得也是,在这屡屡受创的历史中,个体总会投入救灾,家族总会商量对策、伸出援手,仙灵也总会施以慰借,而让长期受山体起伏训练而矫健精干的泰顺人,以一种坚毅朴质的态度,含着眼泪,一次次地从受创的大地、从蛮野的摧残中昂然崛起!他们天问,却不失志,也不沮丧,更不因此而退缩,而只是重行检讨、积累自身因应龙蛇变脸而与溪山周旋的能力与智慧,并有如蜈蚣般试图从边陲的处境中,一次又一次地战胜洪水等试炼,在护守、重建家园的过程中,豪不畏惧地伸开双臂迎向了不仁的山神,而以一种朴质犷野但充满自信的章华,润享着溪山所将带给他们的至美恩泽!难怪,这泰顺的大美,是如此地令人赞叹!如此地令人神往,毕竟,那是以智慧、生命所成就的人间至美!
6#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14:25:24 | 只看该作者
于是,且让我们随着泰顺先民的心,一起来领略溪山赐予人间的美泽吧!说得也是,洪水终究过去了,试炼毕竟通过了,此际,人文与自然已以一种濡沫相生的方式而在焕显著特属于泰顺的绝美容颜。于是,只见溪山似景,炊烟如画,……造化,竟然借由自身,而映照出泰顺和颜如玉的灵明美质!这无疑是一种经过“‘逆厄’与‘泰顺’”两者相互辩证所产生的总体美质,具有着大美的性质,是经过以水为主的厄逆后,所产生的格外美丽的泰顺境界,一种为“黑暗狂暴”所反衬出的“通透太清”之美,是人间和畅仙境的道境凝映,差可用“灵明”而比拟!
7#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14:26:19 | 只看该作者
于是,当旅人如我等行走在泰顺的大地上时,总不难感受到随时辨证在朴质莽犷与文雅细致间的特殊美感。一方面,为白昼黑夜交替呈显的山林田野之间,总还处处感觉得到一丝尚存的洪荒气息,不仅绽露出归属于绿莽的自然氛围,更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渗透到吃食、衣着、民居与行脚等种种人文的领域,而融情为浓呛、蛮犷的私语密码,等待着旅人们的品赏咀嚼;另一方面,为礼法、仙灵所左右的人文领域,也不时企图彰显其井然的秩序、文雅的追求,而在敬献天地的虔诚中,以局部浓厚的鲜艳色彩,表达了一丝对于喜气的追求,并回头影响了自然领域。这是一种在雅丽中但见质朴的美感,也是在质朴中可见雅丽的美感,质朴与雅丽的相互对话辩证,来回渗透濡润,让溪山所在的人间世界,充满了一种为自然绿莽所涵容的喜艳率真之美,差可用“真丽昂首,质朴落淀”以形容之!这是一种接近道家去伪饰的人间至美,在其间,虽可见雕饰、也包含色彩,却整体绽露出大气通透的畅然之感!
8#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14:29:41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大美,令人想到了《周易》“贲卦”所推崇、昭示的“六爻”从“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徙”、“六二:贲其须”、“九三:贲如,濡如”、“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到“上九:白贲,无咎”的美学演化之道。这虽然是一种生发于人间的纹饰之道,却是一种从自然朴质出发,经历了人间艳丽华彩,却终究反璞归真而回到了自然朴质的“白贲”之美!一种在溪山幕幕浩陈中,领略泰顺造化自身所淌然在人间蕴生的通透、大气之美!

灵明泰顺,溪山浩陈,于是,且让我们在近身领略着泰顺人间种种物是所凝然的“真丽昂首,质朴落淀”之感的同时,也驰骋着无尽的想像,趁着飞云为雁荡洞宫夹挤蕴生的势动气旋,像那南雁高飞到洞宫的天关之处,以一种庄子所言,“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垠之野”的逍遥心态与敖荡美姿,尽情地浏览峻秀溪山在自我浩陈之间,假手山神不仁的试炼,所落落开显的人间灵明至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