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氏大院的期待
2009年12月01日 温州都市报记者 许鹏怀 蔡挺/文 倪华初/图
=====================================
对泰顺县雪溪乡的贫困户来说,500元钱是一个家庭几个月的生活开支,热心市民送上的衣服、棉被,也可让他们过一个暖暖的冬天。然而,要想真正摆脱贫困,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图①
图②
昨天,我们驱车两个多小时后,于中午11时许来到了泰顺县雪溪乡。在雪溪乡政府人大副主席陈开铜的心里,类似于蓝俊七老人这样的低保户,总是令他与同事为之牵挂的。知道“移动温暖列车”要到雪溪,陈开铜就忙着联系乡里一些贫困家庭。
昨天中午,当我们在雪溪的山坡上见到 蓝俊七老人时,他正锁上房门,拄着拐杖,准备到山里干活。老人今年 85 岁,属于五保户。他家的房子,其实只是一间面积20来平方米的棚屋而已。屋顶是石棉瓦,所谓的墙壁,只是一些木板、竹条拼凑而成的,四周透风(如图①)。
蓝俊七的家原来住在山前村。四五年前村里发生了一场火灾,共有10多户村民受灾。后来这10多户村民就统一搬到了现在的双溪村。因他的房子没有保险,他就搭起了这间棚屋居住。记者在他家里看到,里面除了一张床、一个发黑的炉灶、陈旧的锅碗之外,已经别无他物。他的床头,铺的是稻草。
看到陈开铜与我们进门,话语不多的老人马上用本地话与他聊了起来。老人说,他今年已85岁了,至今没有结婚。虽然年纪这么大了,但平时还上山干些农活。而陈开铜因经常来看望他,所以特别熟悉他家的情况。拎着热心市民所送的被子、衣服和装着500元现金的红包,老人憨厚地笑着,一脸幸福。
胡氏大院,期待着你的脚步
胡氏大院(如图②),可谓是雪溪乡的“山中瑰宝”——它占地4500多平方米,保护完好,有着100多年的历史,被列为浙江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昨天下午,胡氏大院所在的桥西村村支书胡昌语拉着记者的手说,这颗“山中瑰宝”不应该被冷落,希望大家多来看看胡氏大院,多来体验雪溪的青山秀水。
据胡昌语介绍,桥西村共有900多村民。青壮年村民大多外出务工,在家的村民几乎没什么别的收入。前些年,因不时有游客来参观胡氏大院,部分在家的村民有了额外的收入——村里有人办起了农家乐餐馆,有人开起了杂货店。
记者在现场看到,胡氏大院就位于村口的马路边,是一处大型的合院式建筑群,由主体建筑胡氏大院和附属建筑胡氏大宗祠、胡氏小宗祠、胡氏书斋等构成。该大院于1832年动工开建,耗时42年,于1874年完工。胡昌语说,在前些年,每逢周末,一天有上百游客。当时,村里的两家农家乐餐馆生意兴隆。但从去年开始,随着新58省道的建成通车,这里就逐渐人烟稀少。而村里的农家乐,有一家也已经关门了,位于胡氏大院内的另外一家,也是惨淡经营。他分析说,造成这种现象,可能是公路改道,很多车子不再从这里经过的原因。同时,村里也没有条件到外地对胡氏大院进行推介,因此,它才逐渐淡出了一些游客的视线。
胡昌语说,希望市民能常来雪溪走走看看,尝尝地道的农家菜,看看村里的这颗“山中瑰宝”,也希望有关单位能共同想想办法,帮他们一把,提升胡氏大院的人气。
青山秀水,期待着你的关注
“地理位置偏僻,人均土地面积少,资源较少,交通不方便,信息闭塞,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下,这些是我们乡发展的困难所在。”雪溪乡党委书记王永我这样介绍雪溪乡的现状。
王永我说,10多年前,该乡在泰顺县率先建成了蔬菜大棚基地,规模最大的时候曾经发展到300多亩。由于人均土地面积本来就少,加上周边一些乡镇先后建立了蔬菜大棚基地,致使近年来雪溪乡蔬菜大棚基地规模日益缩小,没了发展空间。
因经济条件落后,该乡至今还有540来户低收入农户,占总户数的四分之一。其中210多户系低保户。虽然经济落后,但雪溪乡已对70来户家庭进行一对一帮扶。对于一些需要资金进行脱贫致富的家庭,乡政府又对他们进行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的帮扶。今年,雪溪乡双桥村还建立起了“助困帮学基金会”。
王永我说,这些年,为了发展雪溪乡的经济,让这些村民脱贫致富,乡里可以说是想尽办法。他说,在雪溪乡保兴村,如今有一块面积为800来亩的平坦土地,这里土地肥沃、交通方便,可以用来发展种、养植业。若有人有意向,可以到当地进行考察、洽谈。此外,当地另一大优势是劳动力充裕,村民们可以为一些企业从事来料加工业务,希望能有企业向这些村民抛来绣球。
新闻链接:http://wzdsb.66wz.com/system/2009/12/01/101538351.s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