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62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廊桥遗梦] 《钱江晚报》寻访廊桥全记录(下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2-26 08:3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廊桥为何而存在
  2004-2-25
  ●廊桥分布:浙南闽北山区。
    ●廊桥起源:在浙南山区,廊桥的出现首先是为了方便交通。大山阻隔了人们与外界的交流,翻一座山需要半天时间,而看起来两个山头相距也不过十几二十米,廊桥便在这样的山头间架上了。浙南多山,到达一地,往往需要走上许久。这时候廊桥便又承担了歇脚驿站的功能,每座廊桥的廊屋两边都有供人小坐的长木板。碰上下雨,廊屋又是极好的避雨之所,被称为“避雨伞”。正是“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在完成了必须的交通需求后,廊桥更重要的是作为风水桥、祈福处而存在。廊桥上必建有神龛,哪怕是一座长不过十米的小桥,桥中央也必供有关公、财神或者陈十四夫人之类的神像;考究些的,会在桥上再建一层阁楼,专供神像,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开放供祭祀用。于是廊桥的外形也因此而格外漂亮,不但色彩浓烈绚丽,许多都雕梁画柱、重檐飞梁。支撑廊屋的斗拱立柱也极其繁复,工艺精湛。浙南廊桥中惟一的国保庆元如龙桥,便以其斗拱花式的繁多而著名。
    在浙南山区,稍成规模的村子过去都会建有大小不一的廊桥,大部分廊桥都建在村口溪流上,俗称“锁住水头”,以防止财富外流,保住一村的风水;根据不同的地形,廊桥建造地也有不同的选择。比如泰顺坑口桥所在的地形如一口大锅,村子就在锅底,于是坑口桥也就建在锅中央,保护着整个村子,也是起到一种“锁”的作用。
    在村里,廊桥是村民聚集的中心地,因此在村民生活中,廊桥又自然担当起了村务公布处和消息发布中心的功能,不但村中的家长里短在这里得以散布,许多村中公示也都在廊桥上张贴,有些则用墨笔直接书写在了木质的廊板上。经年累月,层层叠叠。泰顺三条桥上有首脍炙人口的《点绛唇》词,据传为宋人手笔:“常忆五月,与君依依,解笑趣,山清水碧,人面何处去,人自多情,吟吟水边立。千万缕,溪水难寄,任是东流去。”
    ●现存廊桥数量:泰顺县目前有33座廊桥;根据2001年文物普查登记,庆元县有价值并登记在册的廊桥有52座,据文保人员估计,实际现存应该有60多座;全省有廊桥近200座。
    ●生存现状:除庆元如龙桥、兰溪桥、泗溪上下桥、仙居桥、南阳桥、薛宅桥等国保、省保、县保单位外,其余廊桥暂时无法得到持续的、定期的、全面的保护和维修,处于无保护状态。因廊桥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大部分位于山野之中,有的因其使用价值的退化而处于废弃状态),大部分廊桥只能靠当地群众的自觉维护。
   

没有他,兰溪桥早已灰飞烟灭?
  2004-2-25
  廊桥的过去,艰难、寂寞,在人们充分认识之前,生存便是第一要义。
   
  初识“吴傻子”

    在庆元县问当地人,有没有比较了解廊桥的人。当地人说:有,有个“吴傻子”。从说话的人的口气里和表情中,我们看不出他是赞赏还是揶揄,也不知这“傻子”指的是什么意思。
    我们在庆元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找到这位“傻子”的时候,他正在刚搬的办公室里爬在很高的梯子上,把一只看不出颜色看不出年代的罐子往橱顶上放。同行的人说我们运气不错,因为老吴常年在乡间奔波,一辆自行车骑遍了庆元的山山水水,一年当中在办公室的时间不多。我们可以想见老吴风里来雨里去的辛劳,一张黝黑的面庞,深刻的皱纹,还有一双发亮的眼睛告诉我们一位基层文保工作者的执著。
    老吴在领导面前接受采访很拘谨,全然没有平时我们所见过的专家谈起自己专业时的那种神采。在以后对庆元廊桥的进一步采访和了解中,我们明白了老吴的拘谨其实是一种谨慎,同时也说明在浙南山区,廊桥仍然只是个养在深闺的小姑娘,它还需要等待人们的赏识,它的地位暂时还需要排在香菇、竹笋之后。
    作为文保工作者,老吴是“半路出家”,1980年前他还是一名电影放映员。“1984年我去成都开会,专家提到我们这里的廊桥,说很有特色,还说这种木拱桥在其他地方几乎找不着了。”从此,老吴和廊桥结缘,成为庆元对廊桥进行专门研究的第一人。

    四个月,与兰溪桥一起入梦

    二十多年前,吴其林费尽心血保下了后来成为省保单位的兰溪桥,并设法整体搬迁至松源溪上,与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吴三公庙作伴。
    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的兰溪桥,全长48.5米,桥拱跨度39.6米,这是全省现存跨度最大的木拱廊桥。如今已与近旁的西洋殿(纪念香菇始祖吴三公的庙)合并为省级文保单位。
    当年的兰溪桥位于兰溪桥水库大坝附近,水库筑坝蓄水必会冲垮兰溪桥。“当时县委召开常委会,决定拆除兰溪桥。”老吴说那是1983年的事,当时人们的文保意识还没有现在那么强烈,但多少感觉到这桥有点价值,于是决定将桥上留有文字的木料保存,没有文字的木料则出售。这一消息引起当地的五大堡乡和后广乡乡民的争执,“不是争着保护兰溪桥,而是都说卖木料的钱应归自己”。
    争执引起了老吴的关注,于是老吴实地考察了兰溪桥后就打了一份报告给县委,说明兰溪桥是珍贵的文物,建议原拆原建。兰溪桥当时还没有知名度,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保护工作难度相当大,一时也没有人理会老吴。这可急坏了他,老吴只好带着材料逐一游说有关部门。经专家考察后,省文物局认为兰溪桥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建议迁建兰溪桥,于是县里便把这项工作交给了吴其林。
    迁建需要大批资金和木料,县里财政困难,只能拨给五万元,剩下的担子就靠老吴一人挑起来了。“现在的百山祖乡,也就是原来的车根乡捐了七十多立方米的木料。”如今说起这事,吴其林仍然感激乡亲们的支持。随后他又请来当地的工程队,可工程队从来没接过这样的活,老吴就带上铺盖,在桥边一住两个多月。
    1985年兰溪桥选址重建的时候,老吴又在工地上住了两个多月,亲眼看着兰溪桥一块块地重新按原样搭建好。“每一块都是编号的,不能搭错。”说老吴认识兰溪桥的每一根木料决非虚言。

    廊桥未来,生存还是毁灭?

    老吴的话至少反映了一点:虽然廊桥的名声日渐响亮,但在它的存在地,人们对它的认识仍然懵懂。
    庆元的廊桥从数量上来说是最多的县。廊桥中惟一的国家级文保单位如龙桥便在庆元,加上省级文保单位兰溪桥、县级文保单位白云桥等,庆元廊桥有着完整的文保体系。
    对于我们是特意来看廊桥,带路的司机便有些不以为然:“廊桥很难得吗?这种东西我们这里多得是,不就是桥嘛,我看索性把所有的廊桥都移到一条河上最好,这样你们采访和游客看就都方便了。”
    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玩笑话,如果这样的建议真的是当地人的一种想法的话,那么廊桥的前景也许有些令人担忧。
    交通不便,经济的相对落后,现代建设上不去,这成就了廊桥的生存,但是另一方面它也面临着妥善保护的现实问题。在庆元采访,我们无法了解庆元廊桥的整体情况,县内至今尚无较为详细的廊桥地图。目前庆元文管会正对县内廊桥进行建档,我们只能尽可能了解到一些廊桥的基本资料,罗列出这份极不详细、极少数的庆元廊桥一览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楼主| 发表于 2004-2-26 11:13:46 | 只看该作者

请进

发表评论请进http://www.langqiao.net/BOBBS/dispbbs.asp?boardID=1&ID=420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