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阳土楼
上交阳曾氏村落位于县城东向5里处,属罗阳镇。关于“交阳”地名的由来,《曾氏宗谱》载:“鹤巢之地,孤峰耸峙,阡陌交互,包络无遗;且东之晓阳、吴阳,北之 阳,西之罗阳,南之阳边、川山阳,皆与鹤巢有相交相接之势”,故而得名交阳,此文出自交阳曾氏二世祖奎象之手。在清朝嘉庆年间,原籍福建泉州的曾奎象曾二次到温州境内考察。他的考察,对后来曾氏决意迁居泰顺交阳起到重要作用。
△ 旧时的水城厝
△ 正在翻新修建的水城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交阳的仓楼(土楼),当地人也称为“四面厅”。这种型制的建筑有别于合院式建筑,合院或建筑一般是一正房、两厢房或再加上门楼(倒座),正房、厢房、门楼之间形成一个庭院,而土楼是四面夯高墙,再在墙内建造屋室,四面的建筑便围成了中央的天井。
交阳仓楼占地面积约625平方米,围墙下层用块石干砌,上部用泥土夯墙,厚约43厘米。围墙内部用柱子与梁木形成二层建筑框架。四个屋角均有楼梯上楼,二楼四面回廊相通。
△ 为修建新做的木材
曾氏建造仓楼的初衷是为了贮藏粮食,但它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防御。仓楼围墙高大,大门厚实,大门前还有防护的大刀,不过现只存留刀架了。听村里的老人讲,原来门前有两把悬挂的大刀不停的摆动,门外之人根本无法擅自入内,不然,将被大刀砍死。
△ 修建工人正在作业
仓楼的屋角兼设有“炮眼”,如果有人来袭,可在此和架炮(铳)射击。仓楼的左右方和后方挖有护城河,既有隔离作用,“护城河”的水又可为防火所备用。村里人说,在古代,一旦有山贼土匪侵袭,村里人便集体到仓楼内防御,仓楼里有粮食和水井,人们可以长期居住在里面,既安全又不怕断粮断水。
水城厝
仓楼是曾氏的公共建筑,但曾氏先祖对仓楼的使用也有明确的规定,据《曾氏宗谱》中记载:“仓楼正厅方用分大房用,右方分四房用,门内方角分三房用,右方角分二房用。”所以,仓楼由原先的贮藏粮食、躲避侵扰而慢慢地成为居所,如今仍有一户人家在里头居住。历史上,仓楼还办过书斋和武馆,一度成为曾氏族人习文练武之地。
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农耕民族,这百年来,在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转型,乡村中持续恒久的生活状态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显而易见,我们古老的家园正在远去;但是,家族观念仍然存留在部分人的心中,古朴的风俗亦有所保留。(泰顺门户网 廊桥文化)
真的是太好了,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要好好保护,同时期待翻新修建后的样子,点 Z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