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95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的学校更名西南民族大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6-8 13:27: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天收到一封信,是母校寄过来的,信里说景教育部批准,西南民族学院正式更名西南民族大学了!听到这个消息令人兴奋!

圣 地 之 恋
     ——写在西南民族学院更名“大学”之际
           雪  川

    只有当纪念碑成为可以理解的时候,可靠的成文证据也可以作为雄辩的时候,历史才真正开始。
                                             ——斯宾格勒

罗布江村,英雄碑前的祭悼

  罗布江村伫立在首任院长王维舟塑像前,久久地瞻仰着。
  老院长王维舟,是一位令中国人民肃然起敬的英雄将军。多年以来,罗布认定老院长的传奇人生,老院长疆场浴血、校园育人的高风亮节,是新中国民族教育史上“挽昆仑独秀”的辉煌一页。
  两年前,在西南民族学院50周年庆典前夕,也是这样一个春日融融的日子,在将军院长塑像揭幕仪式上,民院这位第六任党委书记罗布江村,在充满感情的致词中,回顾了老院长功在千秋的光辉历程:
  王维舟,1887年6月出生在四川省宣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王维舟同志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1920年5月就加入了朝鲜共产党,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他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33军军长,中央军委委员兼四局局长,八路军129师385旅旅长、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西路军副司令,中共中央西南局常委,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兼西南民族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八届中央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王维舟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新中国民族教育的元勋。
  而今西南民族学院即将正式更名西南民族大学。在这大喜日子即将来临之际,罗布在王老塑像前恭恭敬敬地三鞠躬,无限深情地告慰先辈:
  “尊敬的王老,52年前,您受命于百废待兴之时,以老一辈革命家的智慧和胆识,亲手创办了西南民族学院。您的后人至今犹闻玉沙路西南局创业之初小课堂里朗朗的读书声;更记得衣冠庙外、武侯寺东,一大片荒地草场上建起的校园里,您和各族师生在一起挑泥土、平场地、递砖瓦、砌新墙的劳碌身影。5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后继者铭记您关于“要学会本事,劳力与智力相结合,为使各兄弟民族落后地区变成经济繁荣地区而努力”的谆谆教诲,“为党为国,忠心耿耿”,终于旧貌换新颜,打造出了一个崭新的民族大学!
  “进入21世纪后,面对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和高校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对人才的需求,我们这一代后继者正抓住机遇,创造先机,以您当年铁马雄风的气慨,跃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我们确立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战略,在学校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都锐意进取,完成了一次让世人瞩目的革故鼎新。”
  回望学院的建设与发展,罗布感到十分欣慰。
  如果以上世纪末的1999年作参照,当年,学校在校生总数仅7000余人,设9系1部,共23个本科专业,12个硕士点。跨入新世纪以来截止到2002年,45个民族的在校生总数跃升为18000人;19个下设的院、系、部,已经拥有本、专科专业59个,硕士点18个;教学固定资产由1999年的900万加大投入至1亿多元;1999年,学院占地仅507亩,现已达到1600亩。
  学院原有学科专业基本上是基础性学科专业,且以文科为主,应用专业甚少,理科专业薄弱,更没有工科和经济类专业。如今,专业开设齐全,已逐步涵盖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工学、理学、农学、商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其中,应用性专业长足发展,理、工、农以及经济、管理类专业跃升为60%以上,其余也都是应用性专业或社会急需、就业前景看好的基础性专业以及民族类专业等。
  此外,藏、彝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法学理论、企业管理、民族学等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都办得颇具特色;以普通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主,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外国留学生教育业已初具规模;申博扩硕的努力已受到权威机关的高度重视,用不了很长时间,学院必将成为博士学位的授予单位……
  想到这些,久久凝思的罗布,不禁向王老塑像长鞠一躬:
  “尊敬的王老,当年,您借用智者的话告诫后人,‘志不强者,智不达’,‘每个人对往事总不免有所迷恋。重要的是,在进退得失间,不要对自己为之奋斗的信仰产生动摇’!每当念及您的教诲,我们就生出无比的大智大勇。
“我们坚信不疑,信仰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藏学系老教授胡书津恰好路过塑像前的草坪。
  这位50年代初为达赖、班禅做过翻译的汉族藏学家,如今已年近古稀了。在他眼里,刚毅中透出慈爱,奔放里不乏平和的罗布江村,是个率真的康巴汉子。此刻,看见默默伫立塑像前的自己的学生、现在的书记,他静静地走上前。
  “罗布。”胡书津是罗布25年前的老师了,他从未改变过对弟子的称呼。
  看见恩师到了面前,罗布笑容可掬,上前搀住胡老:
  “胡老师,是您呀,扎西德勒,扎西德勒,太好了。”
  “是太好了。航空港的新校区这就要变成我们一块新的圣地了。我在梦里也想起当年看见桑耶壁画的感觉。我仿佛看见阳光普照的草原上,那些栩栩如生、或静或动的赛马,和那些英俊骠悍的骑手。罗布啊,你那匹马排在头阵,可要当心马失前蹄哟。”
  罗布心头一热,回恩师的话说:
  “您老放心。那幅壁画上,不是有个钢刀插进腹部也无所畏惧的骑手吗?您的弟子们都在效法我们的王老院长,创民族教育大业,就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罗布,我们满意呀。真所谓‘雏凤清于老凤声’,我和我们学院的广大同仁,为如今民族教育的大发展,为我们新班子上任三年多来的变化,由衷地高兴呀。”
  “胡老师,您又动感情了。您老要爱惜身体。”
  他知道老师很容易激动。
  胡书津确实无法平静。
  眼前的罗布,是个实实在在干民族教育的康巴汉子。
  他和罗布在25年的相处中,渐渐产生了一种血脉相融的师生感情。
  谈起往事,谈起和罗布建立的不解之缘,胡书津禁不住热泪盈眶:
  “我甚至将自己的后事都托付给罗布了。我要他将来把我的骨灰……撒在我老胡一辈子梦绕魂牵的青藏高原。”
    罗布虽然来自藏区,却对汉、藏、彝、羌、回、蒙等各族同学视若同胞兄妹。
  正是罗布视民族团结血浓于水的真善美追求,造就了他的古道热肠和一身胆气。
  他很快就承担起了班长和院、系学生会主席的职务。
  用当时的副院长,后来的四川省委副书记冯元蔚同志的话说:“罗布这小伙子品学皆优,是块可以成大器的好料。”
  罗布是从甘孜州海拔近6000米的卡瓦落日山下,赞多措拉马湖畔的新龙县考进西南民族学院的。离开老家那天,回望如龙镇北如长龙盘踞的山脉,这位敦厚结实、多才多艺的藏族小伙子,突然产生了将来一定要报效家乡父老的强烈愿望。
  他从内心深处感谢阿妈。作为藏族首批妇女干部,阿妈担任过公社书记,她非常注重对罗布的教育,还在他小时候阿妈给他讲过一个老妈依泽日布直的动人故事:
  1936年,红军长征路过瞻化县(就是后来的新龙县),土司和地方上一些恶势力散布说红军是强盗、土匪,说红汉人来到藏区,要抢菩萨肉吃,要把脏血倒进雅砻江。老妈依泽日布直不信这些。
  红军来了,老妈依泽日布直为他们备草、备粮、喂马、送柴。
  红军在瞻化成立了苏维埃博巴政府。他们任命泽日布直作妇女部长,协助红军女干部冯明英工作。她勤奋工作,常常废寝忘食。
  红军离开瞻化时,为感谢她,红军和瞻化博巴政府还特意为她颁发了荣誉证。
  不久,反动政府清剿赤色分子,开始大搜捕。老妈依泽日布直藏了起来。
  若干年后,人们在雅砻江岸发现了一个头发蓬松、两眼呆滞、神智不清的疯女子。她就是泽日布直。据说,她精神失常,是遭人暗算所致。
  让罗布惊诧的是,阿妈说,泽日布直老妈依,就是他的祖母。罗布两岁时,祖母去世。
  老妈依早年为革命出生入死的事迹,罗布从懂事起牢牢地记在了心上。他发誓,一定要学一身好本领,将来报效家乡,报效民族,报效祖国。

  此刻,罗布站在纪念碑前,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他想,学院更名大学是一个成功。然而更名只是标志着从此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意味着新的起点的开始,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
  “十五”发展目标,写在了航空港新校区:
  “依托四川,立足西南,面向全国,服务西部,把西南民族大学建设成为西部民族地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科技咨询的重要基地。”
  在办学规模上、在调整办学结构、提升办学层次上、在改善办学条件上,到2010年,西南民族大学将成为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特色鲜明、适应性强、多学科综合发展、高质量、高效益、高知名度的民族大学,将更好地为少数民族服务,为民族地区服务,为西部大开发服务。
  他想到校园内所塑的另一个伟人居里夫人所说的话,“我们必须有恒心,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事的。无论代价多么大,只要契而不舍,我们就一定成功”!

摇篮与甘泉

  1999年11月,罗布江村走马上任。
  让这位43岁的党委书记感到欣慰的是,国家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一个西部大开发、科教兴国的热潮,正卷地而来。教育产业化形成的竞争局面,让他感到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那个该是收获季节的金秋,一向饭量好、睡眠好的罗布,变得寝食不安了。
  西南民院处于进退两难的窘况。当时,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仅3000多人,成人教育学生4000,总数不到8000;校园面积从规划面积3000余亩,锐减至507亩,教学固定资产900余万元,发展流动资金捉襟见肘,全院职工900余人,教授、副教授收入,平均不足1500元……
  最严重的现实是招生难。每年招生,学院都面临大幅度降分录取的尴尬。
  对振兴民族教育,作为新一代有良知的少数民族高级知识分子,罗布心中早已唤起了一种崇高的责任感。这是一个不能回避、不能听之任之、视而不见的问题。
  怎么办?
  改革!彻底改革!
  首先从一潭死水、人浮于事的人事制度上开刀!罗布知道这并不那么简单,但非动不可!
  学校一个时期以来工作效率低下,整个局面混乱无序,一盘散沙。工作上推诿,待遇上攀比,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连一份三五天就可以做出的请示报告,竟然也拖上一两个月才拿出来,而这时候,需要及时处理的事情,已水过三秋,无法弥补了。
  他决心知难而上。于是,书记动议,来一次全员变革:中层干部全数免去现职,重新聘用,实现干部队伍专业化、年轻化。
  在民院,很多人都谈起沙马拉毅被启用的经历。
  罗布从90年代初当上副院长分管人事起,就一门心思想让年轻有为的沙马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那段岁月里,沙马以坚忍不拔的努力,克服了千难万险,创造了让世人惊骇的“沙式彝文输入法”。
  1999年9月20日,哥本哈根“国际信息标准会议”进行到第三天时,中国西南民族学院彝族文字学家沙马拉毅研发的“沙式彝文方案”,经专家组第三次审核鉴定,终于获得通过。
  那天,消息传来,罗布高兴得像个孩子。
  沙马为民族尊严和知识产权而战的拼命精神,让罗布感到如同在荒原的艰难跋涉中,终于身临一眼清冽的甘泉一般欣喜。
  上任院党委书记不久,罗布便向上级组织机关起草报告,决定启用这位德才兼备的彝族科学家,担任副院长。
  正是从沙马身上,他感受到大刀阔斧革新人事制度,起用学科带头人担任要职的紧迫性。
    和沙马拉毅一样,一批年轻有为的管理专家,教学、科研卓有成效的学者型实干家,在学院广大教职工的拥戴下,纷纷光荣地挑起了重任。
  与此同时,学校又千方百计寻找、挖掘、引进人才,陆陆续续以优厚的待遇请来了张明善、杜懋陆、杨嘉铭、徐光弟、刘雪梅、甘庭俭等知名教授、学者、画家、体育健将。学校向引进的人才赠送住宅、配置笔记本电脑。其间,当引进某教授突然遇到没有住房时,罗布毅然让出自己刚刚分到的一套宽敞的三居室新房。这事在成都高校一度传为美谈。
  后勤社会化改革也优选出了一批具有市场意识和服务精神的中层干部,让他们走上了后勤中心社会化管理的领导岗位,在工作中初显身手,被称作是“雷厉风行的红管家”。
  由此,民族学院的教育、教学、科研、后勤工作,仿佛装上了高能量的驱动器,开始将学校推上快速前进的主航道。

他心里装着一片大海

  当好一个党委书记,最要紧的东西是什么?
  罗布常常扪心自问。
  他想,当然是对人对事以诚相待。对人,一心可得千人,千人难得一心。只要能舍一己私利而与人相处,别人是愿意和你以心换心的。
  有太多太多的事实证明罗布这样的人生态度。
  学校原有好几十个两地分居、渴望调来成都的教职员工。1992年罗布作副院长分管人事工作以后,十余年里,他一个个亲自关照,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常常是一个教师,或者一个工人的户口转迁,或工作落实,有关部门竟要让你跑上一二十趟,到头来还让你等上三五月。
  令人肃然起敬的是,罗布亲自关照解决的异地调动,据不完全统计,竟然有50余对!
  工会主席青麦拉母谈及自己的亲身感受,说到动情处,眼睛里转动着泪水:
  “用肝胆相照来形容罗布书记的急我们所急,一点也不为过。”
  很多师生提起贫困生受到学校呵护的故事,都说,“罗布书记心里,装着一片大海”。
  2002年新生入学,来自东北的一位蒙族新生由她70多岁的老奶奶陪着来到学校。就在报名处,人们发现祖孙俩哭丧着脸。孙女因报不成名只有和老奶奶一道回家了。他们身上仅有乡亲们资助的2000元,缴不够学费,更没有老奶奶回家的路费。
  就这样眼看着孙女要失去上大学的机会,老人伤心地哭了起来。
  党委书记罗布江村等院领导恰好前来视察。听说这一情况,他立即表态说,全免学费!老奶奶身上必须带够回家的盘缠。而且,该生每年都免缴学费!
  老奶奶拉着孙女给书记下跪,哽咽着说:“恩人啊恩人,我们遇见了好人了”。
  罗布扶起老人和孩子,对这位新同学说:
  “不必这样,这里是我们各族同胞自己的大学,有困难,共同来克服吧!只要年轻人扎扎实实地学,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学一身本领就好。”
  人们还提起2000年入学的新生里,一位来自大凉山的彝族同学和来自西藏的一位藏族同学?两个残疾青年。他俩报名时因腿脚残疾、体检不合格按规定只能退回,同时两人身上也都只带了不足2000元。来自西藏边远山区的那位藏族同学,他的2000元,还是村里连续举行了三天的篝火晚会,好心的乡亲们为了庆祝穷山沟里第一个大学生而艰难筹集的。身体不合格不说,钱也不够,两个青年绝望了,他们想,我们还回去干什么呢?两人都有轻生的念头,想找个地方,结束自己没用的这一生算了。
  情况汇报到罗布书记那里后,他指示招办,免费留下两个贫困的残疾学生。
  为了让老少边穷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尽可能多一个大学生,学校每年都拿出近150余万元扶持特困学生,用于减免学费!
  2002年暑假,罗布回故乡新龙探亲期间,当他得知有三个孤儿无人抚养就要辍学。他当即决定将三个孤儿供养至完成学业。
  有人问他,罗布,你一个拿工资的共产党干部,哪里做得了那么多善事。
  他说,解决一点算一点,我不过尽点心意罢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楼主| 发表于 2003-6-8 13:27:55 | 只看该作者
数字化神经的情感征服

  罗布江村踏着坚实而又轻松的步伐,来到了二教学楼。
  今天,他自己悄悄安排了对数字化教学现状的一次检测。
  对他来说,这是个开心的日子。
  对数字化建设,罗布自90年代初以来就满怀憧憬。
  还在90年代中期,他就幻想应该追上数字化时代的步伐,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必须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
  2000年,学院终于在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战略中,制定了“以服务于教学、科研、管理为目的,以网络硬件设施建设为基础,网络应用为内容”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规划。如今学校已在校园网建设、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OA)、数字化图书馆、网络教育等方面迈开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步伐。
  现在,学校已有600多门课程使用电子课件授课?年内将结束西南民大粉笔加黑板的历史,实现1000余门课程全部使用电子课件?。在校本部投资1100万元进行改造的数字化智能(多媒体教室)教学楼,即第二、第三教学楼已先后投入使用其规划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居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高校的领先地位。
  其中,多媒体教学系统提供远程上传、下载,和管理维护多媒体课件的功能,特别让共享者尝够了甜头。师生们在校内任何地方,都可以下载调用相关的课件。
  在校园网管中心,采用外国最新技术自行开发的动态网页信息发布系统,整合原有信息资源,一改过去全校网页集中管理维护、集中信息发布的模式,为学校、各院系部门按不同权限分别提供了管理和维护的自主权,保证了学校、各院系部门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安全性。同时提供了风格统一的多种界面模板,使网站内容更加丰富。目前,校长信箱、信息公告、各单位信息、网络故障报修等模块,均已正常运行且效果良好。
  现已开通的内容建设项目,除电子课件库、动态网页信息发布系统、多媒体库之外,藏、彝、傣民族网站,网上博物馆,中文期刊资料系统,科研网站,就业信息网站,各院系部门的网站,BBS、FTP等,都被称作民院的“数字革命”。
  兄弟院校纷纷前来探访,不少同行大为惊讶:
  “真没想到,‘第三世界’的西南民院,已进入发达院校的第二方阵了!”
  “民族学院结束黑板加粉笔的步伐,应该载入中国高校发展史册。”

  他点击着、浏览着正在上课的一些多媒体教室里的情景。
  对,停在这儿。授课人是谁?
  是艺术学院院长、教授曾明。
  在罗布的评价系统里,像曾明这样的教授是鲜见的。他基本功扎实,博闻强记,不温不火、不快不慢的讲述里,有一种连老先生们也都认为是“节奏好、观点新奇、内涵丰富”的魅力。难得曾明管理也是一流的。在院领导的指导下,他常出奇招怪招,要么同四川美院协议合作,让师生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鉴赏水平;要么借亚视作平台走出去,拓宽学生的视野。才三年功夫,就把治下近2000人的学院,铸成了一座远近闻名、生源济济、效益可观的的艺术殿堂。
  罗布为当年人事变革,让强者担纲的这一举措,至今深感欣慰。

  切换。这又是谁?
  是科技处处长王康教授。
  他正在讲解制约藏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几个因素。
  落后的养殖方式,落后的品种,落后的技术以及落后的自然经济形态。在养殖方式上,他指出,在高海拔、高寒地区的原始游牧业,虽然有一个长膘期,但也有个更加漫长的掉膘期。冬春掉膘可达30%-40%,这是它与现代畜牧业最大的区别之一。所以我们说牲畜个体体重增长呈现出典型的进三退二方式,而不像现代畜牧业一样平稳增长。这样就延长了生产周期,加大了成本,增大了风险,降低了效益,这是其一。
  其二呢,市场经济的需求曲线是平稳增长式,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是典型的季节性宰杀,集中上市,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这里面,季节性产出在生产和销售之间需要一个蓄水池,也就是借冷藏加工体系予以调节。
  王教授说,这是产业链条化的缺陷,是其相关产业的联动性、中下产业衔接性差的典型表现……
  概念准确、说理透辟、逻辑严密,是王康的风格。而且,重要的是,他做学问近年来专注于应用。特别是三年多前,他参与“天保工程与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取得成果。

  再切换。
  是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课程。
  学识丰富的徐亚欧教授正在讲述自然界中的自然法则。
  他侃侃而论。学子们都睁大着眼睛。
  他说,由于自然法则的神秘契约,每消失一个物种,都可能造成与之相互制约的动物泛滥。由于食物链的作用,每消失一种植物,就会有近30种依附于这种植物的动物和微生物也随之消失。
  遗憾的是,其中许多物种,人类还无缘认识它们。
  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位于食物链下层的动植物都灭绝殆尽了,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如何生存?400年来,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在加快。同学们要记住,物种灭绝的速度是物种形成速度的100万倍!
  其中,一个超自然的因素,就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现代文明。
  人类用智慧创造出的枪支弹药,在野生动物世界刮起血雨腥风,盗猎者们的贪婪和凶残,正在结束自然界曾经有过的辉煌……
  声情并茂。
  不愧是多元发展的生命科学教授。

  党委书记脸上写满了笑容。
  他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上什么课?
  操作人员熟练地点击出杨宪泽教授上课的情景。
  是在为一批新生上课。他说,43年前的今天,风靡全球的互联网络还只存在于少数电脑术士的脑子里。那个时候,美国国防部的ARPA(阿帕)资助在各大学研究小组之间建立计算机通讯网。这项实验的天才设想,来源于MIT的立克里德。当时人们还以为电脑只不过是大型计算机,是立克里德独具慧眼,看到了它在通讯方面的巨大潜能……
  今天,我们已经在努力建设一座没有围墙的校园,数字化的校园了。
  数字化教育把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庄。
  这个村庄的资源正在被一次次重新瓜分。我们的学校和我们每个人一样都面临着挑战。
  同学们,我们应该像最初那些术士一样,以超群的努力和空前的热情,来学好计算机科学,为民族教育的数字化建设,作出每个人自己的一份努力。
  ……
  罗布走出了多媒体中心。
  他有一种被数字化激动、被数字化催促的紧迫感。
  校园的绿色,天空的蓝色,是那样地浸透着深情,充满了生机。
  民大的师资确实有了一个令人欣慰的阵容。杨宪泽教授说得好,学校和每个人都面临着挑战。核心问题是什么?人才呀。
  数字化教育依赖着人才去掌握、去发展。
  像这些教授一样的人才,是构成学校数字化神经系统的重要资质。

航空港新校区,超越现实的世界眼光

  2002年春,罗布从中央党校学习归来,深感任重道远,他加快了凭借航空港让西南民院腾飞的速度。
  航空港新校区占地1000亩,从2002年5月28日破土动工,短短一年时间,就完成了120000平方米的标准建筑面积。给排水、强电、光纤、电话、网络、输气管道、消防、园林绿化、水景、运动场馆、围墙、大门等,30多个工程项目,工程量大,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
  在航空港校区建设的全过程中,从征地拆迁艰苦谈判,到规划设计方案的每一个细节敲定;从牵动金融、财政和方方面面关系的资金组织,到考核、确定施工单位的招投标工作;从把好工程质量关,随时突击检查,到工程变更中洞触幽微,找到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纰漏,人们发现,首次领衔工程指挥长的党委书记罗布,吃不好,睡不香,为了处理工程上棘手的事务,或是刚刚端起饭碗就放下出发,或是夜里才从工地回家,施工队临时需处理急难事宜,又义不容辞地立即返回……
  他要求指挥部全体工程技术人员一切着眼于“高”——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
  新校园必须在现代化、数字化、生态化、特色化几个方面先声夺人:
  现代化。规划设计科学,功能分区明确,建筑设计先进,风格创新独到。即便十五到二十年后也不嫌落后;
    数字化。彻底改变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教研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借数字化创造市场机遇,蓄起强大的科技强校、科教兴业、科教兴国的潜能,让数字化带动科研走出校门,走向市场;新校区完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办公自动化、电子阅览、多媒体教学;
    生态化。处理好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即园林景观与工作生活环境的融合,实现以人为本的环境设计理念,充分构建一个花草丰茂、春色满园的绿化园林;
    特色化。充分展示民族大学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独到特色,借校园景观文化展现绚丽多姿的民族风貌和民族魅力。
  校园“四化”的设计,是民族学院更名大学之际,又一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新构想,是中国西部民族教育在新时期得以突飞猛进的战略决策。

  罗布确实想得很深,想得很远。
  今年是学校确定的“教学质量年”。正是在强调“质量是生命线”的教育背景下,航空港新校区崛起在蓉城城南。
  新校区一期工程仅仅耗时一年,这个奇迹的含义绝不限于工程本身。
  抢时间,促进度。抢出来的时间为的什么?
  三月以来,喜事不断。
  正是这些喜事在催人奋进:
  3月1日,经国家教育部评审,西南民族学院以高票通过,“学院”更名“大学”;
  3月6日,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日语本科2000级学生徐芳芳,接到日本驻华大使馆的邀请,于三月下旬赴日本作友好访问。该同学在2002年12月22日由日本大使馆重庆事务所与四川大学举办的四川省第二届日语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
  3月12日,本校经管学院张明赞博士的两篇论文被ISTP收录。ISTP(Index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ceedings)系国际权威检索系统;
  3月13日,沙马拉毅教授(西南民族学院副院长)经第三届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认定及后备人选评议专家委员会认定,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等部门审核,省委、省政府批准,当选为第三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3月15日,学院外语系获全国英语辩论赛西南赛区第一名;
  3月17日,《西南民院学报》获人大复印资料综合排名2002年度“全国高校学报第五名”……
  全院师生员工都在拼命追赶时间,挑战时间。

  罗布想到了牛顿关于时间的阐述。
  具有极高预测能力的牛顿力学,每时每刻都能提供未来所有可能的信息。人们只要把宇宙未来某个时刻所有星球的位置、速度放入一个解牛顿方程的大型机算计就行了。冻结在那个时刻的,便是整个未来的景况。
  西南民族大学在5年后,10年、50年后是什么状况?
  真有一台解牛顿方程的计算机,能准确地算出未来,那才真叫好啊。
  可是,罗布听一位教授说过,牛顿预测未来的时间学说只不过是一种哲学观。牛顿方程式把时间里的方向抽走了。没有方向,岂不是无稽之谈?
  国家民委副主任图道多吉对学院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时指出:
   “全院师生员工要深刻认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把握机遇,加大力度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立足四川,服务西南,根据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产业结构调整及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招生规模、专业设置、办学层次、教学内容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调整,加强对外交流,突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学科建设;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为西部民族地区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努力建设成为西部民族地区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的重要基地,成为高质量、高效益、高知名度的民族院校。”
  这一宏伟蓝图正在一天天变成现实。
  脚下这片圣土,这片正在崛起西南民族大学崭新未来的航空港,仿佛让罗布江村听到了民族大学振奋人心的脚步声——
  从“六五”到“十五”期间,学校教学、科研人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00余篇;出版各类专著500多部;学校设立各类科研机构20多家;国家和省内10多家重点学术机构挂靠在学院;学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已达3328个。其中,获国内各级奖励727项。
  学院走出了第一个藏学博士(格勒),第一个羌族博士(刘国恩)……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师生逾120人;学院有过降边嘉措、吉狄马加那样优秀的诗人、小说家,也正在涌现大批的文学家、艺术家;此外,学院校友中,藏族将军刘永康、杨四喜,嘎玛泽丹,也出自这个学院;涌现出国际象棋大师刘适兰、战斗英雄安忠文等。更有难以计数的各民族校友,承担着地市州县的党政领导重任……像他们一样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如今也正在天南地北展现着他们的魅力和风采!
  罗布兴奋地看到,将教学、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的积极性,正在形成新一轮的开发热情:
  以学校教师为主要科研骨干、针对绵阳民兴数码研发的“嵌入式金融POS机”项目,经国家科技部评审,已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立项资助,并无偿资助人民币70万元。这是学校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该类高水平层次项目的资助;
  学校在大邑、理县等地已经建立起来的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正在不断拓展疆域,进行一场绿色革命。在理县,从古尔沟往北,呈扇面阶梯式推进的草原大走廊,将四川红原、若尔盖、壤塘、石渠、色达草原?甘肃甘南、青海玉树、西藏那曲、阿里等草地连成一片。在翡翠玛瑙般的这一块块宝地上,我们将开展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畜草研究,沙化、鼠害的治理研究,草原多样化物种的种子研究,以及多学科多专业的实地采风、实践等……
  此刻,浮想联翩的罗布,仿佛又看到兴建的西南民大博物馆已经落座航空港。
  那象征着藏传佛教崇高地位的赤金佛龛、佛像、佛塔,那装帧精美的藏文经典和表现力丰富的艺术珍品唐卡;那记录了粗耕农业文明的羌族全文拓片、古兵器、甲胄、钱币、文书、官服、委牌、印鉴等;那古老悠久内涵深邃的彝族文化,那寄情花草、取乐鱼虫、绚丽多姿的彝族服饰,那数不清的漆器、木器、竹器、陶器、铜器、铁器、乐器、古角器,以及形形色色的牧具、农具、织具、纺具、渔具、猎具等……10000多件藏品,堪称西南民族大学震慑人心的煌然杰作!
  正是这些令世人瞩目的民族遗存,和民院由前辈创造、后辈发扬光大的骄人业绩,已经和正在引来许许多多海内外的名校考察、访问、联姻。
  迄今为止,学院已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费尔班克斯大学、帕克学院、菲尼克斯大学、加拿大印第安联合学院、新西兰怀卡托大学等20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并越来越巩固了校际关系。与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日本、澳大利亚,以及香港、台湾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西南民族大学驰骋天地、俯仰乾坤的新形象,已经矗立在航空港!
  罗布江村听到,民族教育如春潮澎拜的脚步声里,正滚动着21世纪的阵雷。
  他在心里轻声呼唤:
  勇敢冲刺吧,人类的进步,期待着各民族同胞涌现一辈辈英雄!
  正如他在《雪域文化与新世纪》中点醒的含义——
  如果说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文明的第一缕曙光,那么,当今天下,各民族团结拼搏的文明,才是人类发展史上如日中天的辉煌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