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87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即从罗阳穿古道 便下百丈向温州——泰顺“温州大路”行记(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20 16:1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table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font class="title">即从罗阳穿古道 便下百丈向温州</font><br/><font class="news">泰顺“温州大路”行记(二)</font><br/><font class="gray">2006年09月20日</font><br/></td></tr><tr><td></td></tr><tr><td><font class="news"><!--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br/><p align="center">  <img alt="" hspace="0" src="http://www.wzdsb.com.cn/img/2006-09/20/xin_e949235679dd4300b22c350a6b5246ad.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br/><br/>百丈老街。(黑白友/摄)</p><p align="center">  <img alt="" hspace="0" src="http://www.wzdsb.com.cn/img/2006-09/20/xin_7426dcc51c6542d0934a313e9672d067.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br/><br/>百步峻路面和石栏杆</p><p align="center">  <img alt="" hspace="0" src="http://www.wzdsb.com.cn/img/2006-09/20/xin_e4493685b7b84328b9f9b10c7572fe8d.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br/><br/>三滩亭</p><p align="center"><img alt="" hspace="0" src="http://www.wzdsb.com.cn/img/2006-09/20/xin_8d2d822bfd9740e1b0a121b92343a533.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p><p align="center">  古道 路亭 孩童</p><p align="center">  <img alt="" hspace="0" src="http://www.wzdsb.com.cn/img/2006-09/20/xin_7fb452b3fd5f4105b2150adfe3d0d047.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br/><br/>古道边老宅内的生产生活用具</p><p align="center">  <img alt="" hspace="0" src="http://www.wzdsb.com.cn/img/2006-09/20/xin_4234db382b6e4f1c9616bdcacdd8275e.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br/><br/>百丈新镇</p><p align="center">  <img alt="" hspace="0" src="http://www.wzdsb.com.cn/img/2006-09/20/xin_1eb02b5e49f3472d8c780f80e971d3d7.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br/><br/>古道人家</p><p>  关于“温州大路”</p><p>  “温州大路”指明清时期泰顺通往温州的驿道。明至清中叶的路线,是从罗阳出东门偏北行,沿途每隔10里设一铺舍,按顺序有县前铺、赤坑铺、上稔铺、陈岱铺、洪口铺、周坑铺、莒江铺、新塘铺、白水漈铺、方岙铺,共10铺。过第10铺后,进入瑞安(今文成)县境,直至温州府城,全程185公里。这些铺舍是官府为传递公文人员而设的。</p><p>  至清代中叶,百丈口水运渐兴。在大雨涨水时候,木帆船顺流而下,当天可达瑞安县城。所以赴温路径,改由县城出北门,经三滩、百丈坑、篛坑头、恭坑、朱岭头到百丈口,行程30公里。由百丈乘船到瑞安(124公里),瑞安乘船到温州府城(35公里),水陆路程合计189公里。</p><p>  “大路”的称谓,为清代邮驿体制的产物。清政府制定的体制中,把各省内部州县之间的通道列为作官马支路,把州县内各乡镇站铺之间的通道称为大路。</p><p>  日前,我们从百丈新镇出发,沿“温州大路”经朱岭头、南峰、双岭、章坑、三滩、百步竣等地至泰顺县城罗阳,行程约30公里,用时10个小时。</p><p>  百舸争流古百丈</p><p>  清代泰顺进士董正扬在《百丈谣》中这样描写古道:“百丈百滩,一滩一丈。迢迢罗阳,如在天上。”这条罗阳至百丈的道路被称为“温州大路”,为清中叶以后泰顺县城罗阳到温州的必经之路。百丈口海拔99米,为全县乡镇驻地最低处,而罗阳海拔则为492米,比百丈口的海拔高了近400米。</p><p>  据说宋初有人从飞云江下游的平阳坑滩脚上溯至该地要经过99滩(丈),而此地又是司前、洪口两溪汇合,注入飞云江的出口处,故称百丈口,简称百丈。</p><p>  据明崇祯《泰顺县志》记载,明时就已设有百丈口市(集市)。但飞云江航运正式兴起还是清朝中叶。民国初期百丈埠已是船舶密布,百丈口在当时也成为闽浙交界的景宁、寿宁、柘荣、庆元等7个县的物资吞吐口岸。抗日战争时期百丈商埠繁荣达到了顶峰,一时江面上百舸争流,排筏如梭……</p><p>  因为珊溪水库建成蓄水,百丈已经消失在一片汪洋之中。昔日的繁华虽已成为记忆,但与之联结的“温州大路”却依旧蜿蜒在大山之中。</p><p>  我们在库区开客轮的柳良君师傅的带领下前往叶岸山村。叶岸山与百丈新镇仅一水之隔,在库区开客轮的柳师傅今年47岁,也是当地的一位老船夫了。</p><p>  柳良君(百丈新镇人,47岁):从我爷爷那辈开始一直到我这里,一家三代人都是开船的。我爷爷和父亲那时候开的是木帆船,从百丈沿飞云江走,一天就到了。但是从下游回百丈大多时候都要靠纤夫。我只跟我父亲去过一次瑞安,来往几天都是在船上度过的,吃在船上,睡也在船上。坐船的都是库区旁边村庄的人,他们从家里到镇上买点东西就得靠这船来往。</p><p>  叶岸山里有张宅</p><p>  正说着话,船已到对岸。登坡而上,进村口穿过一段绿树掩映的村径,即可看见气势不凡的张家大宅院。这房子是典型的四合院式布局,由台门、天井、厢房、正屋、后花园组成,围墙环屋一周。从结构上讲与泰顺其他的古民居相比,并没有特别的地方,但从其屋内透出的一股浓浓的人文之气,倒很让人感动。</p><p>  张家从清嘉庆年间从福建汀州上杭迁至百丈,经营砺灰发家,到张培基时已是百丈最大的南北货行张元泰的主人。张家在短短的数十年时间内发家,在当地留有种种传说。其成功之处,既有吃苦耐劳、善于经营的一面,另一面则是被归结为盖世武功,对其商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匡助作用,这在泰顺人的商业成功的例子中是绝无仅有的。至今我们在百丈街头说起张元泰,人们最津津乐道的是其能拿起千斤石碾子绕场三周,以及如何呵退飞云江上打家劫舍的水贼的壮举。</p><p>  从百丈到了南峰</p><p>  百丈新镇到朱岭头的古道有一段淹于水下,另有一段被新建公路覆盖了。我们从新镇坐车前往朱岭头,然后开始行走。其实从朱岭头到南峰村大部分路段也已不存在,沿途的大松树成了古道曾经存在的路标。</p><p>  入南峰村口,在小溪边有一块巨石,石缝中间长着一棵树。向导徐茂馆说此地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讲的就是村口的风物:“未破石板将,必定出宰相;破了石板将,以后出和尚。”传说那石头是天将的化身,保护着村里的风水。如果石板未被破坏,村里是能出宰相的。但后来村里来了个江西的阴阳先生,点破了此地的风水,使那巨石肚里长了一棵树,风水因此受到破坏,村里就出不了人才了。</p><p>  与“石板将”相距不远的就是南峰寺,肇建于西晋,宋、元时期屡毁屡建。现在我们看到的南峰寺规模大不如从前。守寺院的人叫陈居诲,白天在寺前的几亩田里劳作,夜间在大殿黯淡的灯光下敲着木鱼诵念经书,感悟着一个人的佛缘禅道。</p><p>  双岭村里有店家</p><p>  过南峰村后,沿古道上山到双岭村的道路,是现存的“温州大路”沿途松树最密集的路段,苍劲的古树华盖盘郁、绵亘成廊。登上近一公里的绿荫道后,在两山之间的平坦地带散落着几座老房子,村名双岭,有公路与古道差不多的方向从百丈蜿蜒上山。公路边开一家小店铺,开店的是一个名叫夏小月的中年妇女。</p><p>  夏小月(百丈新镇双岭村人,45岁):我们这个村以前交通很方便的,老路很多,有去横坑的,也有去司前和百丈的。现在都是水泥路了,比以前的路好走多啦。以前村里有好几家店,现在老路没人走了,我们这小店也没什么生意,柜子上的香烟都不超过10块钱,贵的烟没人买。</p><p>  夏小月的丈夫叫包广超,在村里开一个小茶厂。他们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在重庆西南大学师范学院音乐系读书,二女儿在北京做美容师,老三包叶群今年17岁,11岁时去平阳武校念书。</p><p>  包广超(百丈新镇双岭村人,53岁):我祖上原来是文成人,爷爷那辈迁过来的。我爷爷有六个儿子,当时带了三个过来一起挑担。以前这条路上有很多生意人来往,我们夜里睡觉,还会听到拄杖不断敲击路面石板的响声。</p><p>  大岗岭上古树多</p><p>  从双岭至章坑、叶山寮、篛坑头、仰天湖等地抵大岗岭。这是一段路面保存完整、古树品种多样的古道。从外围看,红遍半山腰的枫树像一队穿着礼服的仪仗队整齐肃立。入古道,竹苞松荫,古樟飘香,路面铺盖着红透了的落叶,踩上去沙沙地响。</p><p>  下大岗岭后,豁然开朗处有一村庄,因村中有三条溪流汇聚而称三滩村。带我们走古道的向导徐茂馆即此村人,他是当地人文史迹的“活地图”,对泰顺徐氏家族历史文化有很深的研究。</p><p>  徐茂馆(仙稔乡三滩村人,70岁):三滩地处要道,古往今来从这里经过的人都很多。以前“温州大路”从村中穿过,现在泰顺到杭州上海等地的车辆也是走这条路,一直以来交通都很方便。因交通便捷的缘故,古时很多外地人都落户三滩村。村里有26个姓,赵钱孙李——《百家姓》里的前四个姓都有了,还有“大肚黄”、“三横王”,姓江的,姓郑的……古迹也不少,有廊桥、碇步、亭子、渡口,现在只剩那座路亭了。</p><p>  徐茂馆先生所提到的廊桥就是三滩桥,从其42米的跨度来说享有“中国之最”的头衔,超过了曾被学术界认为是中国古建筑史中净跨最大的石拱桥赵州桥5米,成为新的极限。只可惜于1950年毁于洪水,现在只有残留在溪流两岸桥墩遗址。“飞鸟没长天,人归古渡前,秋声寒木叶,月色淡溪前。隔浦渔歌晚,遥山野烧连,客情良已倦,喜近旧林泉。”这是一首题为《三滩晚渡》的诗文。时过境迁,我们从百丈一路至三滩村,“人归古渡前”,已不见渡口何处,望那流水悠悠,只有凭诗文怀古一番了。</p><p>  只有那座远远望去像一顶大轿停放路旁的三滩亭,仍然伴随着一片山水,见证着古道沧桑。亭建于清光绪年间,这是我们一路走来所遇到的惟一一座保存完整的路亭。</p><p>  在三滩村与一些当年的挑担人访谈时,他们说除了山里的木材、茶叶等物资销往外地,温州等地的百货进山之外,私盐(未向政府纳过税的盐)也是在这条路上流通比较多的物资之一。除本县和毗邻的福建寿宁县走这条路去百丈挑运私盐以外,远在千里之外的江西广丰县也有很多商贾挑夫经三滩去百丈挑运私盐。民国时期,在“温州大路”以及其他要道上设有关卡,但管理很混乱,敲竹杠是守关卡的国民党兵常干的事情。三滩村一位曾经的挑夫回忆,当年守关卡的兵明摆着要敲竹杠但却故弄玄虚,说“让你过去有人不答应。”挑担人问他是谁,回答是:“我手中这杆枪。”</p><p>  与三滩村毗邻的岭北乡村尾村、上篛村等地,古代经济活跃程度曾令有关专家感到意外,竹木加工如造纸在这些地方非常普遍和兴旺。这些村庄生产的纸张就是途经三滩然后沿“温州大路”集中到百丈口,再销往温州、上海等地。</p><p>  仙居村和三滩村同属如今的仙稔乡,仙居村处在明至清中叶泰顺到温州的古道边上,三滩村则是清中叶以后泰顺“温州大路”必经的一个村庄。</p><p>  登古驿道抵罗阳</p><p>  如果从三滩村驱车前往罗阳,只要短短十几分钟时间;沿古驿道去罗阳,7.5公里的路程要一个半小时才能抵罗阳。我们从三滩村沿山脚前行,经过一片平坦的溪滩,绕过建于山脚前的一座老宅后,地势开始升高。进入位于树林中的古驿道后,时间虽然才傍晚五点多,但因古树荫蔽,自然光线不足,手中的数码相机已经无法清晰地拍下古道景色。步行约半小时后遇一座“骑路亭”,据记载,此亭建于乾隆十二年,而脚下的石板路则是在亭子落成两年后也就是乾隆十四年建的。此岭的青石板路面,据文献记载,共有170多级。路外侧有石栏杆围护,栏杆之外就是百米深谷,侧身俯视为林木所遮无法看到谷底,只听见从那悬崖峭壁之下传来山涧流水的声音。</p><p>  登上岭头后视野变得开阔,地面平坦,路两旁是大片大片的田畴,水稻在微风中摇曳着渐渐成熟的体态。穿过田野,翻过一座山头后,时为六点十分,眼前便是华灯初上的山城罗阳了。</p><p>  据泰顺一些地方文献记载,明至清中叶的“温州大路”从罗阳出发至洪口再入文成境内去温州(本版9月13日曾刊登过),清中叶以后改道罗阳出发到百丈口,再经水路去温州。这里仅仅指官马大道,也就是明清泰顺政府到温州的驿道。驿道改变后,经济交流是否还有延续呢?根据“温州大路”沿途村民的访谈来看,罗阳至洪口的古道一直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公路的建成才中断。可见,清中叶驿道更改后,原有的驿道未并废弃,相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发挥着重要交通作用。但是清中叶以后,驿道从罗阳至百丈再坐船至温州是不争的事实,但经洪口入文成去温州的陆路也仍然在通行使用,只不过已不是当时泰顺和温州两地的交通要道了。</p><p>  目前,古道的保护已引起泰顺文化部门的重视,下半年将组织人员对“温州大路”等重要古道进行深入考察,筛选有代表性的路段拟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薛一泉 文/图</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font></td></tr></tbody></table>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发表于 2006-9-20 18:01:24 | 只看该作者
<p>精读此文,倍感亲切。想当年,初中毕业(1956年)前,每年的寒暑假我都是“温州大路”上的常客。</p><p>1,罗阳——石亭——仙居桥——上稔、下稔——洪口岭头——洪口——莒江岭——莒江——横山——包洋——七孔田——东湾坑,进入文成。</p><p>2,罗阳——三滩——大岗岭——朱岭头——百丈——江口——横溪——包洋——七孔田——东湾坑,进入文成。</p><p>两条大路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中。</p>
3#
发表于 2006-9-26 15:05:23 | 只看该作者
嘿,重走老路,感觉一定很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