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9年6月,文化部正式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董直机的名字赫然在目。董直机当选非遗传承人,原因不仅在于他能以传统技艺建造廊桥,更在于他将这门传统技艺传承了下来。 同乐桥建造期间,由于过度操劳和心理压力,董直机患上了脑中风。躺在手术台上的他想了很多,万一有一天自己不在了,桥却还没建完怎么办?于是一个新的念头在他心里产生:收徒。身体康复之后,董直机通过媒体帮助发布收徒信息,条件也颇为苛刻:能拿大斧头、拉大锯;有独立建造古建筑经验;年龄在四五十岁左右;能吃苦耐劳,身体要强壮;与董直机投缘、悟性好…… 2005年年初,当年53岁的瑞安仙降人金秀华闻讯跑到了泰顺找董直机。他先后跑了三趟岭北,都没能找到董直机本人,第四次,终于在乡人的引导下在泰顺县城坪溪路上找到了他。金秀华从16岁开始学木工,现今已经在瑞安一带建造了许多祠堂大庙,也是当地一个大师傅,然而出于对廊桥古建筑的痴迷,他一再请求董直机收他为徒。收徒仪式上,董直机拿出廊桥图纸,金秀华一看就懂。董直机问起古建筑术语,金秀华对答入流。此后,在同乐桥建造期间,金秀华每个月都从瑞安赶到岭北五六次,看董直机建造廊桥,并帮助修改细节。如今坐落于温州三垟湿地生态园的廊桥琼华桥,即由董直机和金秀华联合主墨。此外,董直机还收了其他几个徒弟:梅福元、范念兴、赖永斌、董传武等。 说起廊桥技艺,还有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现年39岁的泰顺泗溪镇南溪村人曾家快。曾家快祖辈都是木匠,他自18岁开始学做木工,主要建造庙宇、祠堂等古建筑。上世纪90年代末,位于泗溪镇的廊桥北涧桥被媒体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廊桥,期间曾家快也对廊桥建造这门古老技艺表现出了极大兴趣。他经常没事就散步到北涧桥底下,细看廊桥构造。2002年,曾家快终于在老家南溪村无师自通地造出了一条“迷你”廊桥。此后,曾家快又在泰顺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境内修建了一座廊桥,近年,他又在衢州七里乡和泰顺县雅阳镇埠下村分别造了两座大型传统编木廊桥,很长一段时间,他和董直机并称为泰顺两个还能造廊桥的人。今年农历正月初,曾家快在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季海波的陪同下造访了董直机,曾家快正式拜师董直机。季海波介绍说,廊桥存在的意义从最初就不止是交通的功能,它是浙闽边境一带民间文化的载体,所以,相伴着廊桥建造,会有一系列民间民俗活动,而廊桥建成以后,也承载着许多祈福和宗教的内容。所以从廊桥的广义功能上说,董直机是当之无愧的廊桥大师。 虽然了却了深藏心中数十载的建造廊桥梦,如今的董直机却并没有停下脚步。他说,编梁木拱桥的建造是完成了,石拱木廊桥也已在他年轻时完成建造,而廊桥的家族里还有一种以“八字撑”技艺建造的廊桥,近年他一直潜心研究并在老家选址,希望再现“八字撑”技艺。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曾组织科学家对浙南叠梁木拱桥进行实地考察与比较研究,确定大量留存于浙南山区的叠梁木拱桥就是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结构,在由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一书记载泰顺木拱桥4座,其中也详解了900年前盛行于浙闽山区“八字撑”廊桥的技艺。“八字撑”廊桥主架只用8根木头撑起,造型独特而材料简单,目前泰顺境内此类廊桥还保存有横坑霞庄桥、龟湖城水桥等,但是“八字撑”廊桥制造技艺却并没有通过造桥者流传下来。再现“八字撑”廊桥技艺,将其流传后人,成了董直机的新方向。 传承,他把造桥技艺传后人 |
泰顺有这样的传奇木匠,应该要传承下来,为以后的廊桥技术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