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12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泰顺廊桥建到衢州 廊桥在木匠手中不再是遗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29 22:0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div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00">来源:今日早报 发布日期:<font color="#ff0000">2006-06-25</font></font></div></td></tr><tr><td><div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news.zj.com/zhejiang/img/620569_1.jpg" alt=""/></div></td></tr></tbody></table><a href="http://www.zj.xinhuanet.com/">新华网浙江频道</a>6月25日电  坐在泰顺泗溪镇北涧桥边自家木制吊脚楼前,34岁的木匠曾家快腼腆得像个孩子,手指轻轻触碰自制的廊桥模型,沉浸在自己的廊桥世界里。3年前使他变成名人的那座小廊桥,在他眼里,只是一个“大号的模型”罢了,因为手上这些几尺长的模型,一个都要花去7000元,而那座桥也只花了9000元。<p>  曾家快一直等待一个机会,可以造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廊桥。</p><p>  大半个月前,在整整花了180天后,他真正的“第一次”,完成在衢州柯城区七里乡黄土岭村,这也是近年来廊桥之乡泰顺第一位外出建造廊桥者。</p><p>  这座桥的桥身结构几乎集合了泰顺廊桥所有的杰出设计。他抚摩着身旁已渐渐开裂的木栏,望着眼前的北涧古桥,幻想着自己的廊桥也能历尽百年沧桑。</p><p>  □通讯员林小勇陈仲华本报驻温州记者胡轶笛文/摄</p><p>  一家三代木匠的廊桥梦</p><p>  这样的机会,不是随便哪个木匠都能得到的。</p><p>  出生在泰顺泗溪镇南溪村的曾家快,祖孙三代都是远近闻名的木工师傅。他18岁开始继承父业,学了木匠手艺,凭借自身刻苦,他很快成为泰顺负有盛名的年轻木匠,并主修过各种宗祠宫庙。</p><p>  但年轻气盛的曾家快还是心有不甘,因为在爷爷口中,能造廊桥的木匠,才是泰顺最好的。爷爷会造廊桥,但一生都没有造木拱廊桥的机会,这是上一辈人的遗憾。曾家快有了能够造一座新廊桥的梦想。</p><p>  几年前,曾家快开始琢磨木拱廊桥的建筑结构。他走遍家乡的廊桥,几百次地进行调查。期间,曾家快对廊桥结构每个环节进行勘测,计算出各项数据,并绘出图纸。接着一座座精美的木拱廊桥模型从他手中脱颖而出。</p><p>  2003年12月,在泰顺电视台的倡议下,曾家快在几乎整个泰顺人的支持下,在家乡的南溪上庄村造了一座跨径5.9米、宽3.2米、桥长10米的新廊桥,这个被誉为“泰顺县最小的廊桥”,在省内外引起很大的轰动。新廊桥的建成也经受住包括“泰利”等多次强台风的袭击,这也证明了曾家快建造廊桥的实力。</p><p>  2005年,曾家快受邀参加央视举办的《状元360之超级“斧头王”》的比赛,他用斧头给旋转的鸡蛋剥壳,最终战胜所有对手,成为名副其实的“斧头王”。</p><p>  就这样,曾家快进入夏盛民和他的同僚们的视线中。</p><p>  衢州山村邀请泰顺师傅造廊桥</p><p>  造廊桥这个主意,绝对不是“拍脑袋”的决定,作为衢州柯城区七里乡书记的夏盛民,也曾为怎样发展本地经济动煞脑筋。</p><p>  七里乡黄土岭村,是一个距衢州市区20公里的小山村,平均海拔650米,森林覆盖率达到98%,空气清新,小桥流水,土特产丰富。经过几番尝试后,人们看好发展“农家乐”旅游经济。</p><p>  但黄土岭的风景太“野”了。“总觉得现在七里的人文景观不够文化内涵,通过媒体看到廊桥,我们觉得很棒,就想把这个桥‘搬’到七里来。去年2月,我们与泰顺方面取得联系。”夏盛民说,他们通过朋友了解到,泰顺会做廊桥的只有两人,一个是80多岁的岭北乡村尾村的老匠师董直机,还有一个是30多岁的曾家快。最终,他们选择了曾家快。</p><p>  正在等待机会的曾家快,几乎未经思考,就接受了衢州的造桥请求。</p><p>  消息很快就在小小的泰顺县城里传开了,曾家快口中“用斧子砍出来的断面平整得跟用刨子刨过一样”的董直机——被媒体称为最后一位廊桥大师,兴奋得像个小伙子。董直机老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很聪明,读过书,有文化,凭自己的钻研就掌握了建造廊桥的技术,了不起。曾家快现在不但能在家乡而且还能到外地建造廊桥,这样造桥的技术就会更加发扬光大了。</p><p>  长期关注廊桥的文化工作者薛一泉,更是要去衢州给曾家快当“拉拉队”。“廊桥文化需要有人来继承和延续,培养和造就廊桥工匠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薛一泉说,“在我们为廊桥工匠后继无人而担忧之时,曾家快经过自己的摸索和研究,自学成才,不仅掌握了建造廊桥的技术,而且能够到外地动手建造廊桥,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p><p>  曾家快就在所有人的关注中,挥出了自己的第一斧。</p><p>  1500个构件要搭起18米长桥</p><p>  曾家快受到邀请后,多次到七里乡考察。为让自己的桥更完美,他选择了被公认为结构最好的溪东廊桥样式。“最精妙的地方在于,溪东桥第二层支撑的三角结构,垂直支撑的支柱没有用任何连接方式,恰好与第一层支撑的拱梁严丝合缝。”按照当地的地形,新廊桥计划跨径12.5米,宽3.6米,长16米。“计划改了又改,后来把桥长差不多改到了18米,因为廊桥越长越好看,”曾家快说,“就像是一条龙。”</p><p>  设计中的新廊桥全部构件有1500多件,总造价约需12万元。曾家快说,考虑到成本、取材等诸多因素,他最终选择了在自己家里进行材料初加工,等材料准备得差不多后,再把它们运到衢州景区进行装配。</p><p>  一时间,曾家快的房前屋后,都摆满了许许多多的柳杉树等木料,他雇用的几位工匠和他一起加工木料。为完成这1500多个构件,曾家快他们足足花了100天。</p><p>  起运的时候,曾家快再次感受到人们对廊桥的感情。有一次,曾家快从老家运木梁到黄土岭村时,途经丽水松阳县,被检查人员拦了下来。</p><p>  “你运的东西不对啊,怎么回事?”在原来的报运材料上,写的“原木”,而车上装的是一堆让人眼花缭乱的造桥构件。检查人员狐疑地盯着这几个木匠模样的人,“先扣下来,把事情说清楚,为什么不按报批材料运?”</p><p>  检查员严肃的神情把山里的木匠们吓住了,这事恐怕说不清了。主事的曾家快只好厚着脸皮上前:“我是去给衢州造廊桥的,为了节约成本,只好……廊桥你知道吗?”</p><p>  “我们景宁这里也有廊桥,你这么年轻的师傅也会造廊桥?”检查员一下子笑了出来,“这是好事啊,怎么不早说?”大手一挥:“放行!”</p><p>  排除高低不平问题,成功搭桥</p><p>  新廊桥的“组装”有条不紊地展开了,但是,这毕竟不是做模型。按计划,五一黄金周之前,廊桥就该装配完毕,曾家快遇到了廊桥装配中最大的麻烦。</p><p>  搭建廊桥,第一步就是连接两岸的第一级支撑,使廊桥的主体连为一体。“合龙”是廊桥建造过程中最主要的环节,只有顺利“合龙”后,廊桥梁架的第二层支撑和上层的廊屋建造才能继续进行。因此,“合龙”工艺是廊桥建造的核心技术之一。</p><p>  问题就出在两侧的第一级支撑搭建中,也许是因为地形,也许是因为木料长度上有差异,廊桥的主体出现了一边高一边低的情况。“我脑子里好像忽然炸了个雷——泰顺筱村坑边村的文兴桥,不就出现了左右不对称的情况吗?”关于文兴桥的传说有各种版本,而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一高一低的桥身。</p><p>  所有工程全部喊停,曾家快收拾行装,连夜赶回泰顺,拿着把大尺,守在文兴桥下连着看了几天。“当时究竟是有意还是无意,成了一高一低,我就难以考证了,但结构上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曾家快心里有了底:“合龙时木料长短不一,铺瓦时又是从低的那边先开始,就更无法压平桥身了。”</p><p>  揣着心得,曾家快又回到了衢州,着手调整。“叠梁木拱廊桥的优势又体现出来了,因为它的结构不是用钉铆的,而是用相同规格的杆件别压穿插,搭接而成。”调整第一级支撑之外,在最后铺瓦时,反文兴桥的建造过程而为之,在瓦片的重力下,桥实现了水平,而且,第二层支撑垂直支柱,如预想中的那样,恰好与第一层支撑的拱梁严丝合缝。这一天,离装配开始,又过去80天。</p><p>  5月31日,在新廊桥的完工典礼上,曾家快郑重地在桥梁上题下:“主墨泰顺县曾家快”。作者胡轶笛文/摄 林小勇陈仲华 </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发表于 2007-7-3 20:45:07 | 只看该作者
主事的曾家快只好厚着脸皮上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