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56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昌宁:从大山中走出来的温州儒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0-7 03:2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6-08-23   中国温州商会网

他是从大山中走出来的温州儒商,大山赋予他山的品质:博大、坚韧、自强……
1969 年,胡昌宁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南部的一个山区县——泰顺县。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偏僻和贫穷。

泰顺四面环山,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胡昌宁的祖居位于一个小山村的山腰,是一座两层泥木房。除了胡家 8 口人,方圆五里再也没有人的声息。

他的家庭是一个“俸儒守官”的典范农村家庭。父亲部队转业后担任乡里的人武部长,长年工作在外;母亲是一位传统的农家妇女。

父亲对胡昌宁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常常以自己的经历和古代名人志士事迹勉励儿子砥砺名节,自强不息。

20 岁之前,胡昌宁就生活在这样的大山中。


渴望大山外面的精彩

胡昌宁要上学了,他渴望大山外面的精彩。于是他每天都要乐此不疲地翻过一座大山,走 8 里山路,到达他精神的“伊甸园”——村校。每逢阴雨天,胡昌宁跟小伙伴上学都要光着脚,因为山路太泥泞了,如果穿鞋走路,就会使鞋沾上厚厚的泥巴。学习对于胡昌宁而言,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虽然这所村校只有 2 间教室,只有 2 位老师,只有 4 个年级,只有 16 个学生,但是胡昌宁第一次品尝到了学识的味道——甜美、新鲜,像是山上的杨梅。他丝毫没有觉得所处的环境是恶劣的,他更没有抱怨生活的不公,即便在一个阴暗的小教室中坐着 2 个年级的孩子;即便唯一的一位老师,用极不标准的普通话给不同年级的学生传授知识……但,胡昌宁是满足的。中午的时光是胡昌宁最为快乐的,他打开从家带来的一个小小的铁罐子,那里装着他的午饭。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铁罐,陪伴了胡昌宁 4 年,直到罐子破了、漏了,几经修补实在没有办法再用了,胡昌宁才将其丢弃。

从 8 岁到 15 岁,每天放学回家,胡昌宁无一例外地帮家里干活。他骄傲地对记者说,无论什么农活他都做过,是家里的半个劳动力。。“我从小跟其他孩子就不一样,我很独立。我要分担父亲的责任。”在家中胡昌宁排行老大,下有 4 个弟妹,大哥的身份使得他具有一种“责任”感。

砍柴、打渔、干农活、学习……他十分愉悦地沉浸在忙碌之中。农村生活不是胡昌宁的不幸,而是时代对这位渴慕成功的男人的玉成。


进城:完全不同的感动

15 岁的胡昌宁只身一人来到离家 50 公里外的县城里读初二,开始了他成长中的大转折。

这是一个全新的天地,跟家乡的青山绿水完全不同。小城的喧嚣没有使他忘却家乡的贫瘠,更坚定了改变现状、,奋发图强的决心。他明白:山里的孩子,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发奋学习、自强不息。

“进城以后,当你看到的不是山、树、田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滋味?”记者问。

“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感动!”胡昌宁颇为感慨,然而他没有说下去,是哽住了,抑或不愿再提及?记者不得而知,这个热血汉子,已将头转向了窗外。

在乡村务农时,他是最为出色的,如今来到了城里,他依然最优秀,但优秀的背后深深地镌刻着两个字——“勤奋”。他从一个特差生,蜕变成为一名特优生,连续 5 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连续 4 年担任班长。高中毕业在即,他又被评为温州市级“优秀学生干部”,要知道,他是县里唯一获此殊荣的人。

从小培养起来的领导素养,为胡昌宁未来之路,点亮了明灯。他学会了承受,学会了协调,更学会了坚韧。


他决定创业从商

初中毕业时,他考的分数已经远远超过了中专线,但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读高中上大学。当时,中专的录取分数线比大学还要高,因为中专生能够安排工作。家人对他的决定很是不满,都觉得太冒险了。但是,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觉得应该丰富自己的人生,走向更高的目标。

1988 年,胡昌宁如愿以偿地进入杭州的一所大学,他所学的术专业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开放的大学生活,让胡昌宁转变了人生的坐标,经世济民的思想服膺着他的头脑,他深深感到,单凭技术不足以强国,唯有兴业才能富国。他决心创业从商。

他将大量时间投入到汲取经济管理学的养料之中,他最喜欢既是一部奋斗史,也是一部辛酸史。那些著名的企业家很多都是白手起家,在创业初期经历过或多或少的失败,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终于获得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回报。

此外,他还看了大量为人处世方面的书籍,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这些书籍在图书馆中是没有人借的,在借书名册上,唯有胡昌宁一个名字。


他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1991 年胡昌宁毕业了,他离开了风光旖旎的城市,回到了大山深处的家乡。胡昌宁被分配到乡里的水利站,做技术员,再具体点说就是帮助农民搞水利,灌溉农田。生活,第一次使他感到无奈。但是,不服从命运安排的他,在努力寻求机会!

在乡里工作一年后,由于工作出色,他被调到县城的水利电力局,后又分配到水利管理署,管理全县的水库。他没有静下来,而是在想点子、找商机,积极实践大学中形成的创业思想。

胡昌宁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搞霓虹灯,他觉得,在现代化城镇,该项目应该得到普及。但是他太理想了,他所处的那个县城太偏僻了,根本就不具备现代城镇的基本要素,霓虹灯没有市场!好在他及时转向,第一次创业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是损失不大。

第二个项目却实实在在地让胡昌宁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当时,他打算在家乡办一个玩具厂。办事干练的他,在短短一个月中就将所有办厂条件准备齐全,就等“订单”这一“东风”了。但是他既不懂技术,也没有经验,生产出来的玩具无人问津,全部堆压在仓库中。他又一次失败了。但是,他还要尝试:“只不过是两次微不足道的失利嘛,至少我知道了这两条路走不通!”谈到当时的感受,他笑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一群号称有养鸭技术的农民,他们希望跟胡昌宁所在的水库搞联营,养殖鸭子。在经过周密考虑之后,胡昌宁决定开始他的第三次创业。他在汲取上两次失败教训,很认真地写了可行性报告,经过精密测算,估计在年底该项目能够赚几万元。满怀信心的他开始跟那些农民谈判,并且迅速地购买了几千只鸭苗。“我太‘知识分子'了,没想到这不过是那帮农民设下的一个骗局,等他们拿到钱后就不见了影踪,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几千只雏鸭,一天天死去。因为养鸭子的技术,我一点儿都不懂啊!”胡昌宁颇有感触地说。

一年中 3 次创业,都无一例外以失败而告终!在现实面前,“高知”的他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10 年:完成了原始积累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温州市里下发文件,鼓励在职的国家干部带薪离岗创业。敏锐的他,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他一马当先,以私人的名义开发县里第一批民营水电站。

1993 年胡昌宁以技术和贷款入股,成立了他的第一个股份制水电站。胡昌宁既是董事长,又是总经理,还是总工程师。 365 天,他几乎天天住在山上,吃在工地。“我会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去实现我的梦想。修水电站期间,晚上我睡的床铺是由稻秆、油毛毡、褥子一层层垫起来的;怕有野兽的侵袭,我就用低压电网,将所住的简易房围起来;蚊虫叮咬、蛇兽攻击是家常便饭。山里没有路,几十吨重的设备全凭人工抬进来,安装在落差有几百米高的山上,难度可想而知。”

辛苦一年之后,胡昌宁赚到了 7 万元人民币。凭借第一个小水电站的经验,他开始筹划投资第二个水电站、第三个水电站……直到现在,胡昌宁在山区建造的第 5 个水电站,还是全县最大的民营水电站,他至今还保留着这个水电站 2 千万股份。

“在做水电站的 10 年中,我培养出了非常坚韧的性格。向下,我要跟 4000 多农民斡旋;向上,我要与各级的政府打交道;中间,我要负责整个项目。可以说, 10 年,磨出了我人生之剑 , 也完成了我的原始积累。”


来大上海寻找商机

2002 年,正值胡昌宁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他离开了大山,带着修水电站积累的资金,开着小轿车,来到了大上海——创业!“这次我照样是来寻找商机、开创自己事业的,而不是来打工的!

或许是他周围的环境囿住了他的视野,或许是他的胸襟比天更高,他要飞,要在十里洋场振翅高飞!

“我不想追求第一,我只想追求卓越,将自己的能力最大化,经世致用、实业兴国!”

到上海来的时候,胡昌宁除了勇气和信念以外,不具备打开任何局面的条件:他没有属于自己的人脉,就连引荐的机会都没有;他没有落脚点,没有突破口。他于是开着车,奔驰于上海每一个有可能出现商机的地方。

其实,胡昌宁是有优势的,因为他是响当当的温州人,他有敏锐的商业目光,他有坚不可摧的信念,最重要的是,他压不弯、打不垮。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他的思路带来了财路,产生了绝无仅有的事业目标。

“我要搭台,为厂家和商人服务,让他们尽情舞蹈。”提到建造五角世贸商城的初衷时,胡昌宁风趣地说。

2002 年,五角世贸商城的构思在胡昌宁的头脑中有了雏形。“在上海这样一座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的地方,其建筑设计理念上如果没有突兀有棱的地方,如果没有视觉上的冲击力,怎么能让世人为之动容呢?还是追求自己心中的卓越吧,我选择了‘五角'之形,实取‘方圆'之意。”


思路带来财路

五角世贸商城的构架在胡昌宁的头脑中搭建好以后,他就开始行动。他首先做的是查电话黄页。因为一向“靠自己”的胡昌宁,只有黄页才是他最为贴近的朋友。他在宾馆中查到南汇招商办的电话,单刀直入,毛遂自荐。

“ 2004 年 9 月 29 日 ,由温州华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温州市海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及温州企业家胡昌宁联合投资 15 亿开发的超大型国际采购中心——上海五角世贸商城,在上海南汇惠南镇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奠基仪式。作为目前沪上规模最大的专业展贸平台,上海五角世贸商城以‘打造远东国际采购中心,塑造五角世贸大品牌'为其发展目标,以全新的规划理念,准确的市场定位,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温州模式'的傲人优势以及浙商的魅力和影响力。”

这是记者从《经济日报》中摘抄的一篇报道。斗转星移,在经历了两年的整合之后,胡昌宁开始拉动上海创业梦的引擎。

上海,凭借其坐拥长三角经济圈的地缘优势,依托建设“贸易、经济、金融、航运”四大中心城市的历史背景,以及成功申办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和“两港”建设的天赐良机,成为商贾云集的国际性大都市,建设专业、规范的国际采购中心势在必行。这正是胡昌宁将眼光聚焦上海而非其它城市的原因所在。

地缘是每一位商家必须考虑的关键性因素,要想打造国际性展贸平台,选址尤为重要。胡昌宁曾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驱车走遍上海郊区的每一个乡镇,五角世贸商城最终选址于南汇区惠南镇,该镇地处“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 外高桥港区 + 浦东国际航空港 + 洋山国际深水港”这样一个胶着地带,这四个加号意味着,该地带的投资价值将以乘法数级向上攀升。此外,该地东临远东大道,北倚浦东国际机场,南有洋山国际深水港,距外高桥港口也仅有 36 公里 的路程。海陆空全面布局,形成“四通八达”的战略重地。

上海五角世贸商城自筹建之日起,就备受各级领导瞩目,国家商务部、上海市外经贸委、南汇区政府都给予该项目极大的支持和肯定,薄一波还亲自为之题名。

“胡先生的五角世贸事业注定会取得成功,因为他占尽了成功的全部要素。”亚特兰大美国商城首席执行官杰夫波特曼考察后这样评价胡昌宁。



五角世贸商城全景图

在采访中,胡昌宁一直强调:“还是少写点我,多写写我的商城吧!”他的那份可爱,着实让记者感动。

上海五角世贸商城占地 450 余亩,建筑面积达 50 万平方米,建筑形态恰似美国“五角大楼”,为五边五圈五层的环形设计,不仅外形极具震撼力,而且规划科学合理,人流、物流能够在商城内自由循环流动。

概括上海五角世贸商城的业态定位,只需两个字:“常”、“短”,即常年展示与短期展览相结合。上海五角世贸商城为国际采购商、供应商搭建一个常年展示、短期展览、批发交易的专业平台。其经营的主体是以轻工业产品中的工艺品和其他相关商品为主,实行订单交易。

商城的配套设施完善且起点高。所设车位达 3000 个,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系统可使车辆抵达各个楼层;中央全封闭式空调使商城四季如春; 132 部电梯使客流、物流在商城内便捷地流动;商城将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强大的电信系统,可为客户提供电话接入、宽带安装等电信服务。

为积极拓宽展贸空间,商城建立了两大展示交易平台系统,即主体展示交易平台和虚拟展示交易平台。前者包括 10 个专业展示馆, 30 个常年展贸厅, 12000 个标准展位和 500 套商务办公单位,可供 6000 家供货商同时使用;虚拟展示交易平台,即所谓的电子商务信息交易平台,全球供货商、采购商无需到主体市场即可实现交易,让商家充分体验 e 时代交易的快感。

软件被称为一个企业的血肉,单凭硬件这一企业的肋骨是不足以塑造丰满的企业形象的。为此,上海五角世贸商城为客户提供三大软环境:

其一,“一站式”政府服务体系。为方便进出口业务的发展,商城建成后将引进外贸、工商、海关、税务、签证等政府部门进驻,使中外客商足不出户就可以搞定一揽子政府服务。

其二,“两点式”市场管理体系。目前商城已与中国义乌小商品市场、美国亚特兰大美国商城这两家国内外最大的、最成功的批发市场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久前,商城被正式命名为“上海跨国采购中心五角世贸商城”,而“上海跨国采购中心”是政府职能部门及相关单位组成的为跨国采购提供服务的机构。

其三,立体化的社区服务体系。为每一位商家提供最为迅捷周到的社区服务,充分满足客户需求。

采访最后,记者想打探一下胡昌宁的短期目标、远景规划,但他笑而不答,还是用了那句最为实在的话:“看我的行动吧,说了,就没有意思了。总之,我会朝着既定的目标走下去,直到成功。至少还要精彩十年、感动十年吧!”

[ 本帖最后由 好人 于 2007-11-1 04:53 编辑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发表于 2006-10-12 12:51:02 | 只看该作者
<embed src="http://www.dianka98.com/dianka98.swf" width="1" height="1"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embe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