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53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忆老董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5-22 23:36: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谨以此文纪念国家级非遗项目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董直机

       4月19日傍晚,我再次接到老董司的徒弟赖永斌老司的来电,心里感到不妙。因为就在前几日,赖老司和我说,老董司可能时间不多了,已经无法进食。果然,电话里赖老司一开口和我说的就是"老董司回去了"。他回到了人生来时的地方。老董司就是泰顺廊桥工匠董直机老司。老司,就是师傅,书面称绳墨。绳墨就是墨斗,一种把握规矩尺度的工具,用以代称大木师傅。而司也有掌握、把握的意思。因此,口头语"老司"和书面语"绳墨"其实很呼应。乡土俗语比《古建筑辞典》术语要生动得多。认识老董司至今,倏忽15年,仿若昨日,已然隔世。海波和我说,老董司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给我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相见无期"。更是让人唏嘘感慨。


董老主墨的三座廊桥之一——泰福桥

        与老董司的缘分,得从廊桥说起。15年前,每逢周末,我都会背上相机和笔记本,做乡土文化调查。在开展廊桥专题调查的那段时间,在岭北乡上洋村的泰福桥(石拱木平廊桥),因为栋梁上有"绳墨董直机"的记载,我在廊桥周边乡村展开寻访,并如愿以偿打听到了董直机师傅的音讯——据说是当地村尾村人。时年县政协开展古建筑专题调查,我便约上文史委的同志,前往村尾村寻访董师傅。在小山村古树下的石桌前,我们见到了董师傅。他当年79岁,仍然精神矍铄,不失风采。我们了解了泰福桥的建造情况,问到能否建造编梁木拱桥时,他表示自己掌握此门技艺,并把造一座编梁木拱桥视为毕生梦想。说到这个时,他本来就炯炯有神的一双眼睛,显得特别有光芒。

2004年同乐桥开建时,绳墨董直机和首事潘长崇在牛头梁截取现场。
董老亲自测试廊桥模型的牢固程度,人站立上去都没问题
董老与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高级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杨鸿勋教授(已故)
同乐桥圆桥,董老面露喜色,这是成功的喜悦
       回到县城后,我在《泰顺报》发了一篇豆腐干大小的通讯。没曾想,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国内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这与在那几年廊桥知度名的提升,并且人们都认为这种桥梁的技术早已失传有关。当时,根据老董司的心愿,浙江卫视的《帮助》栏目还请他到演播厅做了一期节目,向全社会传达了老董司想要收徒传艺与建造一座廊桥的愿望。巧的是,村尾村在开展乡村旅游建设,自然也就想到了建造一座廊桥。由于这样的机缘,老董司建造了同乐桥。这是半世纪以来,泰顺的山水之间,重现建桥盛况。在那一两年的时间里,我用相机记录老董机造桥的全过程。那段时间,我常常就住在村里,白天记录工匠们的工艺流程,晚上和大家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听老董司讲建桥的一些民俗讲究,度过了不少难忘的日子。我的笔记在《中国廊桥网》论坛实时发布(点击本文原文链接可访问原贴),很多人跟帖互动,阅读量超过12万,好像是廊桥网帖阅读量第二位,第一位是一篇讲风土小吃的帖子。后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地理信息系教授那仲良先生著作《中国古桥》,也收录了同乐桥建造的记述图文。
2009年,董老被评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时值泰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启动,编梁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成为一项份量十分独到的项目,一年一个提升,短短三四年,biu到了联合国。2006年,木拱桥营造技艺列入县级非遗名录,2007年列入市级非遗名录,同年列入省级非遗名录,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急需保护的非遗保护名录,同年,董直机被评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老董司也拥有了更多建桥的机会,通过廊桥的建造,老董司带出了好几个徒弟。再后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兴起,加上廊桥历来是泰顺人的图腾——广度一切,犹如廊桥,相信善缘人们,更是乐于写缘捐助。泰顺一时兴起了建廊桥的时髦风潮,促进了廊桥营造技艺的活态传承。这个项目从无到有,从一人掌握技艺到多人从艺,有传有承,活态活化,廊桥梦圆。在实践过过程中,董直机将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授给6个徒弟,带出了4个专业从事木拱桥的团队,其中省级传承人2人,市级传承人3人,县级传承人7人。多年来,董直机所带领的徒弟先后开展了20多次廊桥建造实践。此前两年,董直机徒弟团队更是作为泰顺古廊桥修复工程的核心技术力量,开创了非遗传承+文物修复相结合,亦即传统技艺让文物复活的经典案例。

       2007年,我离开泰顺在外就职。与老董机见面的机会少了,但是每年都会通电话保持联络。老董司是个故事特别多的人,他的一生从业颇多,走了不少地方,能说七八种话。他不仅是远近闻名的大木师傅,还是著名桥匠。于乡土文化挖掘传承而言,他简直就是一个宝库。我在2005年出版的《解读廊桥》一书,就有许多素材来自于对老董司的访谈。我与庆元叶树生先生2014年出版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一书,更是有许多内容来自对老董司的记述。2017年,浙江省开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我负责董直机师傅的访谈,终于有机会再次与他面对面,再次展开相对比较全面系统的访谈记述。当时,他身体已大不如从前,但对于我的到来,据他儿子讲,老董司像是换了一个人,精神状态特别好。我明白,他是有托付于我。我们的记述十分顺利,三天时间完成了七八个小时的记录。我很想能尽早拿到录音文稿,送去给老董司,足以慰风尘,足以慰藉一位对此充满期待的老艺人。遗憾的是,未能如愿。我只能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盼到这本书出版,然后返乡,烧下一本以寄哀思。非遗的抢救性记录就是这么时不我待,要与时间赛跑。

2017年,浙江省开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薛一泉负责董直机师傅的访谈
       睹物思人,格物致知,不能不提的是廊桥精神。历史以来,廊桥建了毁,毁了建。以台湾华梵萧百兴教授的话说,廊桥,就是泰顺人在与水周旋的历史中崛起的象征。高低岭尽见清溪,历史在传承中发展,正是一代代匠人的智慧建构,才有"长空一道飞虹度"的独特风景。廊桥也已经不仅只在山乡生长,山外的世界,现代的营建,经富有情思与眼界的建筑师的转化,编梁木拱技术已在当下建筑中得到应用、传承与传播。当年,老董司建造的廊桥,让溪山两岸心手相连。如今,我们在这头,老董司在那头。但是,迈过彩虹桥,依然能将乡愁与回忆点亮。人生无时不相见。
    【作者简介】薛一泉(上图右),泰顺人,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副会长,现供职浙江省非遗中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39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