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峒岜团桥 三江风雨桥 三江侗族自治县的风雨桥和鼓楼作为千年侗寨奇观 ,蕴含着哪些深厚文化积淀呢?三江籍著名侗学专家吴浩介绍说 ,鼓楼反映了侗族先民的宗教信仰。侗族先民崇拜杉树 ,将其视为“杉仙”。远观鼓楼 ,其形态就好似一棵巨大的杉树。杉树生命力旺盛 ,杉树老死之后 ,其根部会不断发出新芽 ,越发越多直至成林。侗族先民以此来象征本族的兴旺发达、经久不衰。同时 ,杉树高大挺拔、直耸云天 ,侗族先民将其赋予“通天”的含义并转接给鼓楼 ,视鼓楼及其周围为神圣的空间 ,鼓楼连接天与地 ,成为侗族人最为朴素的宇宙宗教信仰的传承载体。鼓楼还是族姓的象征 ,更是民族意志的标志。鼓楼与血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村民将其视作族姓升华的物象。同时鼓楼位于村寨中心 ,是村寨秩序的焦点 ,因其存在 ,使寨内形成了民族内聚力和共同生活的向心根源。
鼓楼是侗族人民精神维系之场所。鼓楼里四周都设有长木凳供人休息 ,中间是一个圆形火塘 ,由各户轮流供柴生火 ,夏驱蚊 ,冬取暖。平日 ,人们可自由出入鼓楼 ,老人吹笙下棋 ,妇女纺织聊天 ,青年对歌弹琴 ,孩子嬉戏玩耍……鼓楼的造型、结构 ,表现了侗族鲜明的信仰和审美观。鼓楼顶端的葫芦串 ,象征着人类生命的起源 ,寓意人类繁衍 ,代代相传。鼓楼结构的主体为一根雷公柱、四根主承柱、十二根檐柱 ,代表一年四季十二个月 ,寓意岁岁太平、月月安康。鼓楼的建筑层数都是单数(天数) ,平面均为双数(地数) ,寓意天地合一、天造地合、天长地久 ,彰显了侗族对大自然和谐的崇尚和对美好新生活的追求。
侗族风雨桥集桥、廊、亭于一身 ,集实用、审美和信仰于一体。三江资深文化研究者杨永和介绍说 ,侗族称风雨桥为“福桥”“花桥”“风水桥”,建筑史上称为“廊桥”。因郭沫若先生写了“艳说林溪风雨桥”诗句 ,“风雨桥”之称便流传开来。
侗族对桥的解释别具一格 ,将其视为母性的象征 ,称之为“生命之桥”。侗族人民认为 ,越是精致漂亮的风雨桥越能吸引更多的生命到来 ,村寨便能由此而人丁兴旺 ,所以 ,风雨桥是侗寨最华丽的建筑。风雨桥一般建在寨口(村寨下游)的溪河上 ,意喻拦住上游而来的财运 ,镇住水里的邪气河妖 ,使本村寨成为“聚宝盆”,而且一定要建在两条山脉互相对接的溪河水口 ,意为将两条龙脉连接起来 ,共同护卫山寨。风雨桥竣工之时 ,要举行盛大的“踩桥”庆典仪式。由一名德高望重的老者率领众老人先过桥 ,接着 ,全村寨的男女老少及外村赶来庆贺的人排成长队一起“踩桥”。据说 ,踩新桥老人可以长寿 ,孩子快长快大 ,等等。每年除夕晚上 ,家家户户均要到桥边去祭桥 ,以求家人长寿平安。
侗乡的楼桥取材于大自然 ,建筑不用一颗铁钉 ,表现了侗家人古朴而自然的科学审美观。侗族楼桥文化 ,是侗家人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交响曲。(龚普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