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10.24 七旬提案大王从镇江回厦门为“申遗”献点子
七旬提案大王从镇江回厦门为“申遗”献点子
搜狐焦点网厦门站 2009年10月24日09:25 海峡导报 詹文 崔晓旭
======================================
阔别半世纪 回厦助“申遗”
年近七旬的老人从镇江赶回厦门,为“申遗”献点子
很多人都说,老鼓浪屿人有一种很深的“鼓浪屿情结”,他们爱岛上的花草树木,爱岛上的每一栋建筑,哪怕远隔万里。年近七旬的薛学陶便是这样一个老鼓浪屿人。
为了能帮助鼓浪屿“申遗”,老薛安顿好妻子,带着自己的“金点子”,离开了工作了近50年的江苏省镇江市,重回鼓浪屿。
老薛曾是殷承宗同学
老薛是鼓浪屿人,在岛上生活了20多年,直到去北大读书时,才离开了这个小岛。老薛告诉记者,他和殷承宗是同学,又和许斐星兄弟相熟。父亲曾是工商联的老成员,岛上的商界名流也认识不少。
“虽然从北大历史系毕业后,就被分配到江苏镇江市任教,但这50年来,我始终没有停止过对自己故乡的关注。”辞工回乡助阵“申遗”
今年暑假,老薛偕妻来厦探亲,从报纸上得知鼓浪屿正准备 “申遗”,心中的“鼓浪屿情结”再次被激发出来。
于是,他回去辞掉了返聘的工作,安顿好妻子,又立刻启程奔赴厦门,为生养自己的故乡做点事情。
老薛构思了半个月,成文用了五天,“提案”洋洋洒洒写了十一页。“想到一点就写在小纸条上,晚上再收集小纸条重新誊清。”老薛说,那几天就想着鼓浪屿“申遗”的事,有时候半夜做梦也想,便特地在床头留了纸和笔,有了好的点子就起床记下来。
提案大王带回“点子”
老薛在镇江就是个活跃的人物,不仅出任致公党镇江市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市纪委特约监督员等职,还曾是两届镇江市政协委员,十年间获得“提案大王”之称。
上月初回镇江之后,家乡“申遗”的事便一直在他脑子里挥之不去。9月23日,老薛带着他的 “提案”再度回厦。
老薛认为,以前鼓浪屿的人文气质全国少有,它们具有海派的风尚、文明的举止,风度翩翩,言谈有度,但现在岛上的原住民被外来户取而代之;其次是闽南语被同化,现在讲亲切闽南话的人越来越少,方言中经常夹杂着普通话。此外,外地导游占领市场,过度商业化,缺乏亲切感。
开异国风情特色街
鼓浪屿岛上有 “万国建筑”,各国领事馆分布于整个小岛,为何不利用好这些建筑,丰富鼓浪屿的文化内涵呢?
老薛建议,可以根据领事馆的旧址,开辟法语角、英语角、德语角,形成不同风情的特色街,让游客不出国门便可游览世界各地。让工艺美院的学生通过服装设计、绘画、雕塑,来体现鼓浪屿中西合璧的人文底蕴。
此外,老薛还建议政府发出“申遗告示”告鼓浪屿海外侨胞、港澳侨胞、外籍原住民及其后代,让他们参与到“申遗”当中。“这样不仅有利于了解鼓浪屿当年的历史,客观上还有利于政府解决鼓浪屿上遗留已久的房屋产权问题。等到鼓浪屿进入到国家预备清单后,便可以招募志愿者投入到新一轮的申遗中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