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标题: 廊桥“遗”梦 何日得圆 —泰顺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过去、现在、未来 [打印本页]
作者: 慧荣 时间: 2015-12-29 17:13
标题: 廊桥“遗”梦 何日得圆 —泰顺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过去、现在、未来
美丽的仙居桥 王靖华 摄
在美丽的泰顺县泗溪北涧桥畔,第六届中国·泰顺廊桥文化旅游节从11月开幕以来,相关活动一直持续近两个月。这是泰顺自2009年以来连续举办的廊桥文化盛宴,也成为当地人的一年一度的全民文化联欢。
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泰顺,是全国现存廊桥最集中、最丰富的区域之一。这片因桥而通畅、有桥更美丽的土地,在延续了与廊桥的千年不了情之后,近年来正追逐一个梦想:要让廊桥文化一直延续下去,并更好呈现在世界的舞台。
2009年9月,“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当年泰顺被评为“中国廊桥之乡”,次年“中国廊桥博物园”落户当地。2012年11月,“闽浙木拱廊桥”入选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泰顺县境内的溪东桥、北涧桥、三条桥、文兴桥共4座廊桥,被列入“闽浙木拱廊桥”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申报点。
但是随着古老廊桥不断遭遇岁月侵袭,仅凭泰顺一县之力保护显得力有不逮。如何让优美的廊桥尽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两年成了山城干部群众牵肠挂肚的事情。
廊桥“遗”梦,期待早日能圆。
过去:
《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隐藏泰顺千年
1995年,美国电影《廊桥遗梦》上映,引发影视界巨大轰动。主角的细腻情感诠释,让世人将“廊桥”和“浪漫”、“责任”进行了情感归类。
然而,与此时名动天下的麦迪逊廊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地球另一边的泰顺,更多历史悠久、结构精巧、堪称魁宝的廊桥,却隐没在浙西南的偏僻山乡里,千年守望只为村民的歇脚避雨,缺乏世人追捧,无缘明星待遇。
是泰顺廊桥故事不够精彩吗?答案是否定的。
泰顺县位于浙南和闽北交界,独特的丘陵山区地貌,让泰顺自有人类足迹开始就与桥结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泰顺先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古代桥梁文化。千百年来,集山、水、屋、桥于一体的廊桥,不但是交通枢纽,是历史文化传统的物质体现,更承载着区域内社会生活的共同历史记忆,记载了千百年来闽浙边地区文化发展的历程,体现着中华民族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传递着山区百姓真挚朴素的价值观念,并成为了当地人民群众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和精神归属的象征。
泰顺廊桥研究保护中心提供的资料表明,时至今日,泰顺境内目前尚保存着唐、宋、明、清时期的石拱桥、古廊桥、石梁桥、石木混合结构桥等桥梁多达958座,包括木拱廊桥、木平廊桥和石拱廊桥在内的明清廊桥有31座,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木拱廊桥尚存6座,其中有18座古廊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座古廊桥单体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拥有“国宝级”廊桥较多的县。泰顺桥梁数量之多、工艺之巧、造型之美以及与周边环境之和谐,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
20世纪70年代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组织科研队伍,对温州和丽水地区的木工桥梁进行考察研究,确认曾经大量留存于浙南山区的木拱桥,就是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结构。在《清明上河图》中画得栩栩如生,而后又在建筑界消失了900多年的“虹桥”,依然潜藏在泰顺深山,自然让专家们格外惊喜。
这些木拱桥结构奇特,当地人称为“蜈蚣桥”。结构的基本组合单位是6根杆件,纵向4根、横向2根,平面上呈“井”字型。这种结构不用钉铆,只需要同样规格的杆件,别压穿插搭接,就整体形成了拱型结构。由于结构巧妙而特殊,这种“虹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具有很高地位。而由于历史上的战乱及河道干涸等原因,“虹桥”在中原早已消失,并且技艺失传。
泰顺的木拱桥,经过众多桥梁专家论证发现,同900年前的汴水“虹桥”相比,结构完全相似,技术则远远超过,实现了创新发展,也就是在桥上加盖廊屋。
泰顺山峦起伏,溪流纵横,桥自然是往来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然而湿润多雨的气候,使得木桥容易淋雨腐烂。为了保护木桥使用寿命,也为往来人有歇息之所,古代的工匠因势利导,在桥上修盖了与桥同长的廊屋,增强抵御风暴和洪水的能力。
泰顺廊桥研究保护中心负责人介绍说,历史上,泰顺境内的木拱廊桥数量众多。据清代光绪年间重编《分疆录·建置·津梁》记载,当时泰顺境内古桥梁就有87座,然而让人扼腕的是,随着岁月流逝,如今仅存6座木拱古廊桥。
硕果仅存的廊桥依然美丽,但是也越来越珍贵。而让这些风景得以留存的,既得益于近年来古桥的历史和艺术地位得到了充分认可,也在于当地政府和群众越来越虔诚的守护。
现在:“中国廊桥之乡”把廊桥介绍给世界
廊桥作为“河上架桥,桥上建廊”的古老而独特的桥梁样式,是中国运用木结构的突出成就。但是在现代钢筋水泥建筑技术的冲击下,留存量自然越来越少,而营造廊桥的技术,更濒临失传断档。
在过往的千百年中,泰顺曾活跃着一批建造廊桥的能工巧匠,他们师徒相承,使木拱廊桥营造技艺薪火相传。但随着廊桥的交通功能逐渐弱化,建造工匠也渐渐放弃手艺和技术。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认为木拱桥营造技艺在泰顺已经失传。
2003年,泰顺文化部门工作人员在岭北调查泰福廊桥时,发现该桥栋梁上赫然题写着“绳墨董直机民国三十八年”,便以此为线索进行寻访,终于找到了当地村尾村时年79岁的董直机。他是当时浙南地区发现的唯一能运用传统技艺建造木拱桥的老工匠。
泰顺县随即开展木拱桥营造技艺抢救性保护,鼓励传承人采用传统营造技艺新建廊桥。2012年,制定出台《泰顺县文化遗产保护办法》,拨专款设立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对民间利用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新建木拱廊桥的,县财政按建造成本的30%给予补助。在当地政府的悉心推动下,泰顺陆续新建了同乐桥、潆秀桥、姻缘桥、埠下廊桥20座,廊桥营造技艺呈现出强劲的活态传承态势。
廊桥文化遗产保护,离不开民间的力量。在泰顺,有一大批致力于廊桥保护传承、热心于廊桥文化弘扬的“廊桥人”。2013年,泰顺县政府表彰的十大“廊桥之子”,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廊桥之子”钟晓波,早在大学时就自费创办了廊桥网站,宣传廊桥文化,吸引了无数廊桥爱好者,10多年来网站总访问量超过了2000万次。2009年他牵头成立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进一步将宣传平台拓展至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使廊桥文化的传播与时俱进。
泰顺执着地守候着廊桥文化,随着时光流转,好消息纷至沓来。2007年,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浙江省非遗名录;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董直机、曾家快等民间艺人被命名为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由福建省和浙江省联合申报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了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1月,“闽浙木拱廊桥”正式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其中泰顺的北涧桥、溪东桥、三条桥和文兴桥入选申报点。
全球廊桥学者和民间爱好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让泰顺廊桥开始走向世界。2013年6月,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召开的第二届美国国家廊桥研讨会上,组委会特设了多个中国廊桥专题讨论环节。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那仲良、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博士特瑞·米勒、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博士刘妍等,在会上作了有关中国传统木拱桥建造及工艺文化的发言,在太平洋彼岸古桥学界掀起了“中国廊桥风”。其间,举办了廊桥摄影图片展,这是中国廊桥首次在海外亮相;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与美国俄亥俄古桥梁协会签署了《地方文化交流意向书》;始建于1674年的泰顺北涧古廊桥与美国俄亥俄州普雷布尔县的罗伯特廊桥缔结为姐妹桥;泰顺廊桥志愿者还前往哈佛大学校园和纽约曼哈顿市区进行交流。
文 :徐明 虞佳琳 王樟叶
来源:浙江日报
欢迎光临 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http://old.langqiao.net/web/)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