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1日讯 ( 记者 叶嘉妍 ) 自古廊桥遗梦处,从来泰顺盛情时。“山多、水多、桥多”,百年前的泰顺是如此,如今的泰顺依旧青山绿水,生态发展之路已越走越宽。
11月7日至11月9日,由中共泰顺县委、泰顺县人民政府主办,浙江在线承办的寻迹中国最美绿水青山——“中国吉祥地·泰顺”全媒体采风活动在泰顺火热展开。
活动吸引了新华社浙江分社、浙江日报、钱江晚报、腾讯大浙网、浙江卫视、钱江频道、浙江之声、交通之声、文汇报、都市快报等知名媒体参与。
记者走进闽浙边临时省委旧址所在地,参加闽浙边临时省委80周年纪念大会,探寻历史沉淀之美;也走进国家级生态保护区乌岩岭,感受生态发展之美;还赴方介堪、方去疾美术馆,体味笔墨文化之美。
媒体对泰顺的秀美风光、廊桥文化、生态发展以及红色旅游等方面进行集中报道。
红色文化
探寻革命精神主阵地
在泰顺县九峰乡白柯湾村村头几棵古树下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宫庙,矮小简陋,最多也只能容纳十余人,但这里就是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旧址。
当媒体一行人来到位于泰顺县九峰乡白柯湾村的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旧址时,被当时的革命精神深深震撼。
媒体记者走进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历史的影像在眼前流转,他们纷纷用镜头和手中的笔记录下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钱江晚报的记者汪子芳感慨:“想象不到当时是怎样的情景,但是看到这里的史料和遗留下来的建筑,深感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的成立,对于当时加强闽浙边红军斗争的统一领导,粉碎国民党军的“清剿”,以及为挺进师迅速在闽浙边站稳脚跟都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今,这里已成为了泰顺红色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成为探寻革命精神的主阵地。
廊桥公园
带动生态旅游整体发展
作为中国传统木拱桥,泰顺廊桥承载着千年历史。
没有一颗钉子,却无比牢固,她分布于青山绿水间,帮助人们跨山渡水,也融入泰顺人的生活。
在泰顺县泗溪镇的廊桥文化园,记者团们见到了有着“中国最美廊桥”美誉的北涧桥、溪东桥。
“实在是太美了,原来自然山水与人类的智慧结晶可以如此和谐!”新华网浙江频道编辑金娅倩被眼前的溪水潺潺,长虹卧波之景深深吸引。
目前,泰顺全县境内现存各类桥梁970多座,古廊桥33座,其中15座古廊桥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是名副其实的“廊桥之乡”。
随着2012年闽浙木拱廊桥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泰顺古廊桥,离世界文化遗产梦越来越近。
未来,泰顺将进一步整合县域的廊桥文化、茶文化、石文化、竹文化、红色文化、畲族文化、民俗乡土文化等资源,以文化丰富内涵、彰显特性、塑造品牌,将山水、廊桥、公园融为一体,全面构建中国廊桥文化体系,使“廊桥国家公园”实至名归。
绿色资源
创新可持续发展模式
泰顺有被誉为“生物种源天然基因库”和“绿色生态博物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岩岭;有“天下第一氡”之称,水温高、矿度低且保健功效好的承天氡温泉;还有湖光山色两相宜,清凉养生的飞云湖景区……
媒体记者穿梭于乌岩岭的原始森林之中,呼吸着天然“氧吧”的新鲜空气,一路上的惊呼和赞叹不绝于耳。临近傍晚,空气氤氲,最宜泡汤,而泰顺氡泉是国内罕见的高热含氡自涌温泉,水温常年维持在62-68度,富含4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正是应了那句“天下温泉何其多,个中最好是氡泉”。
这些丰富的绿色资源,是泰顺最鲜明的特征,也是泰顺最重要的品牌,更是是泰顺发展的潜力所在。
近年来,泰顺以旅游主业化为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廊桥、氡泉、乌岩岭、泰顺石、飞云湖等绿色资源,创新可持续发展模式。
文化积淀
逐步显露“名人效应”
泰顺不缺绿色生态,也从不缺杰出人物,方介堪、方去疾就是现当代泰顺名人中的代表,他们的书法篆刻艺术颇具盛名。
近日,在泰顺方介堪方去疾美术馆开馆仪式上,媒体记者一起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我觉得两位大师的艺术成就,跟泰顺的秀山绿水还有独特的人文底蕴是分不开的。”浙江之声记者林璐茗觉得泰顺不仅环境养人,艺术文化更“养人”。
方介堪方去疾美术馆的落成开馆,不仅是让老艺术家的作品回归家乡,更是将传统的艺术融入泰顺的本土文化,以挖掘更深层的文化积淀。
泰顺这个美丽的山城,正在逐步显现出她的“名人效应”。
在为期3天的“中国吉祥地·泰顺“全媒体采风活动中,媒体记者通过自己独特视角展开了对山水泰顺、人文泰顺的深入解读,而这对泰顺的廊桥文化、红色旅游、生态发展来说无疑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
来源:浙江在线
欢迎光临 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http://old.langqiao.net/web/)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