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标题:
“非遗之花”在泰顺“廊桥国家公园”绽放异彩
[打印本页]
作者:
大笨钟
时间:
2015-1-27 23:56
标题:
“非遗之花”在泰顺“廊桥国家公园”绽放异彩
20150127112612_kp6y7mt7ie.jpg
(93.97 KB, 下载次数: 20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27 23:56 上传
国遗项目—提线木偶
国遗项目—畲族民歌
泰顺:
拥有“国保级”廊桥最多的县;
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最多的县;
全国第一个成立非遗保护工作机构的县;
全省第一个发放非遗传承人津贴的县;
建设中的廊桥博物馆是全国唯一的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的展示研究和旅游观光基地;
……
非遗保护传承形成了“泰顺模式”。
国遗项目—药发木偶
泰顺县地处浙江省最南端,与福建毗邻,取“国泰民安,人心归顺”之意。我国历史上曾发生多次人口大迁徙,中原士族为避战乱,转辗迁居福建,又从福建入浙,泰顺成其入浙首地,于是泰顺便成为浙闽间的天然文化分水岭,一些古老传统技艺在泰顺当地凝固,如木拱廊桥营造、药发木偶制作等,一些古老民间信俗在泰顺以最原生的形态被传承保存下来,使泰顺县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非遗大县。
近年来,泰顺县高度重视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弘扬和传承,成果斐然,泰顺文化名片日益响亮,特色非遗文化品牌成效初显,泰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跻身于全省全国前列。随着建设“廊桥国家公园”目标的明确,泰顺将继续深培沃土育非遗,全力打造一个最适宜的非遗生存空间,让非遗“活在乡村,走向世界”。
国遗项目—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
非遗保护廊桥起步 “金名片”惊艳世界
中国传统木拱桥——泰顺廊桥,作为中国农耕文明的山乡文化遗存的标志,是“古老概念的现代遗存”,也是世界桥梁史上仅有的品类,它无疑是使泰顺非遗最先进入世人视野的瑰宝。
泰顺历史上,活跃着一批建造廊桥的能工巧匠,他们师徒相承,薪火相传,使木拱廊桥营造技艺日臻成熟。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廊桥的交通功能逐渐弱化,建造廊桥的技术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认为木拱桥营造技艺在泰顺已经失传。
上世纪70年代末,著名桥梁学家茅以升在进行中国古桥技术史项目研究时,首次发现了泰顺廊桥并认定为中国古代拱桥的代表。泰顺廊桥从乡间跨入了世人眼帘,廊桥文化逐渐成为研究泰顺历史文化的核心。泰顺县有关部门“按图索骥”,在全县范围内寻找掌握木拱桥营造技艺的工匠。2003年,文化部门工作人员在岭北调查泰福廊桥时,发现该桥栋梁上赫然题写着“绳墨董直机民国三十八年”,便以此为线索进行寻访,找到了当地村尾村时年79岁的董直机。他是当时浙南地区发现的唯一能运用传统技艺建造木拱桥的老工匠。
泰顺县随即开展木拱桥营造技艺抢救性保护,鼓励传承人采用传统营造技艺新建廊桥。2012年,制定出台《泰顺县文化遗产保护办法》,拨专款设立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对民间利用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新建木拱廊桥的,县财政按建造成本的30%给予补助,单座廊桥补助总额不超过30万元。截至目前,全县新建木拱廊桥20座,廊桥营造技艺在泰顺呈现出强劲的活态传承态势。
随着保护工作的展开,好消息纷至沓来。2007年,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浙江省非遗名录;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董直机、曾家快等民间艺人被命名为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列入了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1月,“闽浙木拱廊桥”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其中泰顺的北涧桥、溪东桥、三条桥和文兴桥入选申报。2013年,在第二届美国国家廊桥研讨会期间举办了廊桥摄影图片展,这是中国廊桥首次在海外亮相。2014年,成功举办“诗画泰顺·最美廊桥”全国高校巡回展。世界文化遗产梦,离泰顺廊桥越来越近。
从廊桥起步,泰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2003年,泰顺成立民族民间艺术普查工作领导小组;2006年,成立非遗保护中心,是全国最早成立非遗保护机构的县。为了将所有的民俗文化建档归册,按“不漏村居、不漏线索、不漏种类”要求,先后开展了3次大规模的文化遗产普查,搜集整理线索3.2万多条,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普查数据网络,汇编了72卷普查资源,完善了民间艺人数据库。自2008年开始,泰顺县为省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每人落实津贴3000~10000元;出台温州市首个文化遗产保护办法,每年落实县域内文物保护单位维修经费100万元,安排以全县总人口每年人均2元专项经费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8年以来,投入古民居、古廊桥新建、修缮资金达3000多万元。投入8000多万元建设廊桥文化园,已正式获批国家4A级景区。
回报自然也是丰厚的。海内外的游客慕名接踵而至,探秘乌岩岭、游览古廊桥、垂钓飞云湖、沐浴氡泉水。众多人文古迹、独特民俗风情、精湛传统工艺和自然山水相映成辉,构成泰顺多姿多彩的文化旅游景观,年平均游客量达249万人次。
国遗项目—矴步龙
民俗文化缤纷争艳 非遗风景这边独好
“唯一性和原真性,是泰顺非遗项目最显著的特征”,泰顺县非遗中心主任季海波介绍。
泰顺有着独一无二的非遗项目,如药发木偶戏、碇步舞龙、龙凤狮子灯、吊九楼等。例如,以火药带动木偶表演的药发木偶,曾一度被认为在国内早已失传,但研究人员考证后认为,长期以来存在于泰顺民间的“琼花木偶”即为药发木偶,为我国木偶戏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例证。 至今泰顺仍完整保留着制作、表演技艺,药发木偶丰富了泰顺人民的文化生活。
还有一个特点是原真性。季海波至今仍对推荐申报“畲族民歌”的情景记忆犹深。当时,他反常规地向评委送交无伴奏、清唱的泰顺畲族民歌录音数据,几乎所有在场的评委都被畲歌原生态的唱腔感染,大加赞赏并一致全票通过。评委给泰顺畲族民歌的评语是“这才是来自民间的原汁原味的畲族民歌”。
经过多年努力,泰顺县在民俗文化普查的基础上,发掘、申报了一批极具价值的非遗项目,如“泰顺民间故事”、“泰顺童谣”、“木偶头雕刻”、“钉鞋舞”等,内容覆盖面广,涉及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族语言等,涵盖非遗各个门类。截止目前,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有258项,其中世界级1项,国家级6项,省级15项,真正成为浙江省非遗大县。此外,还入选了“中国廊桥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木偶戏)之乡”、“浙江省传统戏剧之乡”,并被确定为“浙江省畲族文化生态保护试点县”、“浙江省传统节日·元宵节百家宴保护示范基地”等,泰顺文化名片日益响亮。
泰顺在挖掘非遗的基础上,组织专业人士研究整理民间故事、民歌、民间曲艺、民俗表演等,并进行文图定格,出版了《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药发木偶戏》、《提线木偶戏》、《畲族民歌》、《泰顺廊桥》、《泰顺乡土文化》、《泰顺先贤墨迹》 等书籍。出台了文化精品创作奖励办法,积极鼓励艺术团体、民间艺人挖掘和展演民间曲艺、民俗表演等;对于已失去生存空间的项目,采取现代数字化保存等手段予以保护。利用传统节日、文化遗产日等,定期组织龙凤狮子灯、舞狮、碇步龙等开展乡镇巡回演出,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乡土文化人才。经常性组织民俗宣传活动,通过文字、图片、影像以及现场展演等,使群众与非遗项目亲密接触,加深群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
为保护好丰富的传统文化,泰顺县积极开展服务传承人活动和技艺传习普及活动。投入100多万元,创建县木偶试验基地、“木偶戏周末剧场”等。开设民俗文化网,拓展民风民俗交流平台。通过与高校联合举办“木偶戏传习班”、在泰顺民族中学开展“畲族文化传习班”等,培育壮大传承人队伍。每年定期组织提线木偶戏、民间灯舞进校园、进农村展演展示活动,定期举办“三月三”畲族文化旅游节,打造展示、欣赏、研究、传承畲族文化的重要基地。
泰顺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也为县域发展注入新动力。精妙绝伦的提线木偶戏,泰顺特有的药发木偶;古色古香的碇步龙、龙凤狮子灯和吊九楼;元宵百家宴、二月二拦街福、畲族三月三、六月六禳神节、七夕乞巧节……丰富多彩的民俗和节庆活动,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感受泰顺的文化魅力。旅游业的良性循良,使广大村民意识到当地民俗也是个聚宝盆,反过来增强了保护意识,非遗保护进入良性循环。
国遗项目—木偶头雕刻
打造廊桥国家公园 非遗传承如鱼得水
人文环境是“非遗”生存与发展的土壤,蓄水养鱼为“非遗”的传承营造生存空间。泰顺提出了建设“廊桥国家公园”的目标,在积极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为非遗传承打造最适宜的生存空间,源源不断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一些引人瞩目的文化大项目相继上马。中国廊桥博物园、廊桥文化园、畲族风情园、石文化创意园,茶文化城和温州泰顺国际影视文化产业基地等“四园一城一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其中,影视文化产业基地列入温州市10个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园区之一,概算投资120亿;国家4A级景区——廊桥文化园被省文化厅、省旅游局列入省非物质遗产旅游经典景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总规划面积达5200亩;中国廊桥博物园列入了2011年全省重点项目,计划投入10亿多元,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唯一的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的展示研究和旅游观光基地。畲族风情园、石文化创意园的建设,将以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旅游主业化,打响泰顺文化旅游品牌。
在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泰顺充分挖掘民俗文化的历史底蕴和精神内涵,着眼于淳朴的乡村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古民居、农家佳肴的宣传和推广,积极举办“百家宴·元宵节”、“三月三”畲族风情节、“七夕节”等活动,推进生态休闲旅游业发展。主动邀请央视等主流媒体进行民俗文化活动的集中性宣传报道,拍摄《烟花木偶》、《千张桌万人席(百家宴)》、《竹里人家的三月三》、《主动的新娘》等专题片;投入数百万元,协拍《不能没有爸爸》、《儿子同志》、《我的唐朝兄弟》、《廊桥1937》等电影;还出版了《泰顺文化》、《灵明泰顺》、《泰顺历史文化的国际考察与研究》和《蜈龙化虹的生命升华——小说泰顺廊桥》等外宣品,进一步提升泰顺民俗文化的知名度。打造文化交流平台,定期举办中国·泰顺廊桥文化旅游节、廊桥文化论坛等,把泰顺建成中国东南地域文化的研究基地。
徜徉廊桥之上,流连青山绿水之间,融身民俗活动现场……泰顺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该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利用廊桥文化遗产名片,充分借助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文切入、借文造势、靠文发力,让丰厚的文化资源活起来,让民俗风情释放能量,使其形成文化生产力,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在泰顺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非遗”正在重振生命力,并开出一朵朵璀璨之花,异彩纷呈。
来源 温州日报
记者 徐贤林 周汉祥 报道组 周海港 虞佳琳
欢迎光临 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http://old.langqiao.net/web/)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