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首页
Portal
贷款
廊桥寻梦
乡土中国
媒体聚焦
导读
Guide
驴游攻略
廊友家园
Space
论坛
BBS
插件
Plugin
应用
Manyou
登录
立即注册
腾讯QQ
微博登录
帐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一键登录: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关注微信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淘帖
广播
排行榜
设置
退出
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
论坛
›
◎◎◎其他地区廊桥◎◎◎
›
【其他地区廊桥】
›
闽北最长古廊桥——顺昌元坑文昌桥重焕光彩
返回列表
查看:
3214
|
回复:
0
闽北最长古廊桥——顺昌元坑文昌桥重焕光彩
[复制链接]
天文绿蛇
天文绿蛇
当前离线
积分
2531
IP卡
狗仔卡
电梯直达
1
#
发表于 2009-9-20 22:16:37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闽北最长古廊桥——顺昌元坑文昌桥重焕光彩
福建东南新闻网 2009-09-18 通讯员 杨生友/文 池功亮/摄
===================================
东南网9月18日讯 9月17日,笔者在顺昌县元坑镇看到,闽北最长的古廊桥——文昌桥重建主体工程已基本结束,远远望去,像一道彩虹横跨两岸,颇为壮观,桥长145米,宽6米,桥体为木质结构,由208根廊柱和1000多片雕花组成,柱子与柱子之间的隔间共有50间,桥面铺设大理石。重建后的文昌桥显得气势恢宏,风格古朴,重现往昔神韵。
古镇元坑
说到文昌桥,不得不先说一说元坑镇。元坑镇位于顺昌县西南12公里,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积淀的古镇。2007年12月,被省政府列为第三批历史文化名镇。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早在明、清时期,元坑就是重要水运通道之一,繁忙的水上运输使元坑成为当时商贸中心
,这里的边贸和经济都十分繁荣,明正德年间就已形成街市,以新墟桥为证,五天一墟,各地商贾云集,历经百年而不衰。元坑至今保留着大量古代乡土建筑,尤其是以陈氏三大栋、萧氏三大栋、蔡氏三大栋为代表的古民居建筑,以蔡氏宗祠、陈氏宗祠、吴氏宗祠等为代表的古代宗祠建筑,以登云桥、文昌桥、槎溪桥为代表的古代桥梁建筑。这些建筑保留了明清时代的建筑特色,结构合理、设计精巧,造型美观,是顺昌县内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有较高的科学研究和艺术欣赏价值。同时,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元坑的先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了大量的传统民俗,元坑自古就有尊师重教之传统,宗族办学蔚然成风,如有晦翁书斋、苍山书院、百年校史的谟武小学等,英才不断,名人辈出,据不完全统计,宋至清仅进士即有百余名,明清时期的“贡士”、举人更是数不胜数。如北宋理学大师杨时;南宋名臣工部尚书廖刚,两广经略著名藏书家余良弼;朱熹得意门生廖德明;程门四大弟子之一的游酢;镇武将军张显荣;户部郎中叶宗远等。
文昌桥的由来
据说,文昌桥的修建和元坑的文昌帝君崇拜、元坑士绅阶层的崛起密切相关。元坑水尾桥是由东郊陈氏于明正德年间创建的,后又经过万历、崇祯年间两次重修,已建成为五十二橺廊屋结构的廊桥。明代后期的东郊陈氏,已有族人开始取得科举功名,或步入仕途,显露出人文兴起的端倪。陈氏第九世岁贡生陈焯为寄寓文风昌盛之意,将水尾桥命名曰文昌桥。当时是否开始在文昌桥上奉祀文昌帝君,并不清楚。入清以来,文昌桥因遭乾隆三十六年(1771)洪水冲毁和光绪九年(1883)火灾烧毁而又两度重建,且保持了廊桥的结构样式,桥中央的一间廊屋为两层的阁楼,里面置有神龛和神像,供人们祭拜,其主神即为文昌帝君。清代前期正是元坑地区科举事业兴盛的历史时期,九村叶氏、东郊陈氏、福峰萧氏、秀水吴氏和张氏族等元坑各族,其时所出之功名,不仅举、贡、生、监不一而足,甚者不乏进士,如九村叶氏第十四世叶镇即为乾隆十三年进士。清代前期元坑乃至顺昌全县对于文昌帝君的崇拜信仰,应与这一时期文运昌隆的背景直接相关。嘉庆年间顺昌士绅谢钟瑾在《重修(县城)文昌宫记》中即说:“(顺昌)邑人祀(文昌)帝君素虔,城乡咸建庙,岁时祀奉不衰。”。元坑崇祀文昌帝君,先是在文昌桥上。至民国二十年(1931),元坑士绅始在文昌桥西头创建文昌阁,为文昌帝君专祀之所。由此可见,作为清代国家祀典的文昌帝君祭祀,对于元坑崇尚士习、重视文教之传统的形成与传承具有持久的影响。
文昌桥的兴衰
文昌桥,又名新墟桥,座落在元坑镇新墟村东面,早期是元坑通往槎溪、曲村、光地等村庄的交通咽喉,是当地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当地老百姓及周边群众生产资料进行交流交易的重要场所,每逢农历一、六墟期,乡民设墟场于桥内进行生产资料交易,此外,由
于文昌桥的一头连着关帝庙,因此也是老百姓赶庙会、祭祀的场所。
据民国版县志记载,文昌桥始建于明正德十年(1515),距今已有400余年。文昌桥早期建筑是四廊式屋形结构,柱与柱之间的隔间共有52间,全长140米。建筑规模大而雄伟,为顺昌县廊桥建筑之首。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五月山洪暴发,冲毁桥架过半。为了修复该桥原貌,保持道路畅通,当地贡生陈长景邀请众乡绅,于同年集资重建。光绪九年(1883),文昌桥不知何因,又毁于火灾,同年恩贡陈惠润召集同事同事肖东龙、蔡绍澍、吴大捷等人主持募捐,经两年努力,于光绪十一年(1885)八月在旧址上,按原建筑形式重建,桥隔间48间,总长129米。公元1978年11月,元坑公社农具厂倒废铁碴引起火灾,文昌桥再度被烧毁。靠近东面公路边一段梁架被毁34间,造成重大损失。后又经破坏已无遗迹。后因扩建路面,在西面桥头又拆除2间,仅剩下12间破旧不堪梁架。从现存的部份桥梁建筑测知,原桥每隔间宽2.8米,桥中央一间较宽为3.50米,顶部建一座小阁楼,内供佛像,桥的梁和方的正面雕刻有简单的草叶纹,方与柱衔接处装饰雕刻有花草图案的假昂;桥面宽6米,中央铺设长条石板,石板两边铺设青砖,平整结实,砖与石板铺设图案新颖。
1980年,当地政府在东面桥墩旧址上,重建一座10余米长的石拱桥,与西面桥墩衔接,虽便利了乡民来往,但与原文昌桥相比,已面目全非了。
值得一提的是,靠近文昌桥附近有三座古建筑。一是西面桥头的关帝庙,创建于明万历年间,民国十九年(1930)重修,庙内有戏台、大殿等建筑。1965年充作元坑农业中学校舍,后改作公社农具厂。二是距桥南约10米的文昌阁,建于民国二十年,外形呈六角,为五层宝塔式木建筑,高约10米,阁内有木梯,登上顶层可眺望附近乡村,是顺昌县唯一的木质楼阁。“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除。三是桥东的天后宫,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一月。1957年开公路时被拆除。这三个建筑构成一个建筑群体,相互辉映,甚为壮观。
重建文昌桥
由于诸多原因,1978年被毁后的文昌桥一直未能重建。2008年2月9日,元坑镇成立元坑乡亲联谊会,会上,大家都想着为家乡做点事,大家认为,元坑镇是历史文化名镇,乡亲联谊会应为保护古镇历史遗迹和弘扬古镇历史文化出一份力,应广大乡亲的要求,经商议,联谊会决定把修建文昌桥,让文昌桥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旅游观光的好景点,传承文明的好场所。于是乡亲联谊会成立了文昌桥筹建工作小组,下设秘书组、筹资组、宣传组、基建组、监督组等,制定了《文昌桥重建工作实施方案》。据预算,重建文昌桥需投入资金160多万元。为筹措资金,乡亲联谊会向元坑乡亲发放《致元坑乡亲一封信》,发动广大元坑乡亲及在元坑学习、工作、生活过的各界人士捐款捐物,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和关注。年近耄耋之年的原建阳地委副专员黄木生来到他曾经工作过的元坑镇,得知要重建文昌桥时,立即捐出积攒了多年的两万元积蓄,受到当地村民的高度称赞;双溪街道余墩村肥追垄自然村的“公益老人”雷万兴得知文昌桥修建后,捐款5000元;谟武村一位70多岁的老人谢张兴捐出了自己省吃俭用的1000元;正在福建师范大学读研究生的元坑学子涂莹,将自己利用暑期勤工俭学挣来的2000元捐出;还有一五保户也捐出了10元……据统计,已有500多人为文昌桥重建捐款达50多万元,此外,加之向上争取资金90多万元,共筹措资金150多万元。2009年2月2日,文昌桥重建工作正式启动。
在当地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元坑镇乡亲联谊会经过7个多月的努力,目前文昌桥主体工程已基本结束,主要是油漆,及配套设施建设,预计明年正月竣工。
据元坑乡亲联谊会会长、文昌桥重建工作小组组长陈联斌介绍,文昌桥重建基本上是在历史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一方面是依据县志上的记载,另一方面是通过搜集1978年前民间留下的一些照片作参照。重建后,当地群众看了,基本上比较认同,说跟原来的桥差不多。
陈联斌说,文昌桥建成后,要将其作为历史传统教育基地,对元坑的民风民俗、历史人物等厚重的历史文化进行浓缩,在桥上建一个文化长廊,展现元坑人杰地灵,激励后代,向先贤们学习,回报家乡,报效祖国。
近年来,顺昌县委、县政府和元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元坑镇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对陈氏三大栋等古民居进行修复。2008年,制定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并积极争取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收藏
0
转播
分享
淘帖
0
支持,顶一下
0
反对,踩一下
0
微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