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标题: 丝绸之路 2009.9.21 联手四市海上丝路申遗 广州"世遗"有望破零 [打印本页]

作者: 天文绿蛇    时间: 2009-8-15 21:20
标题: 丝绸之路 2009.9.21 联手四市海上丝路申遗 广州"世遗"有望破零
中国明年联合中亚五国就沙漠丝绸之路申遗
2009年04月15日  东方早报 特约记者 秦彤 江村
============================


沙漠之路


见证丝路传奇的唐三彩骆驼胡商俑


丝路遗产点之一的锁阳城遗址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海上丝路表演

塞外的大漠戈壁、单调的驼铃跋涉……这是从中国内地出发、全长7000多公里的世界古代陆路交通要道“丝绸之路”留给世人的印象之一。记者从日前举行的“2009年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获悉,明年中国将联合中亚五国向世界遗产中心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中的“沙漠之路”,申报文本早在去年已递交世遗中心,今年8月将接受世遗专家考察评估。目前中国已初步确定了48处遗产点,而丝绸之路中的海上、草原线路的申遗工作也将随后推进,大运河申遗则将在随后几年启动。

在一年一度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上,“文化线路”遗产成为与会专家学者共同研讨的课题,丝绸之路、大运河、茶马古道三条文化线路申遗成为此次论坛的核心内容。

“文化线路遗产往往首尾相连千百里,形成历史千百年,是一条条见证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长河,是一部部展示中国辉煌文化的百科全书。加强文化遗产线路的保护,有利于文化遗产集群的抢救,有利于整合文化遗产资源。”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说。

“沙漠之路”包括中国48处遗产

此次在无锡举行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上,有关文物专家表示,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是整个亚太地区第一个作为“文化线路”申报的世界遗产项目。丝绸之路分沙漠、草原和海上线路。2010年,中国将与中亚五国联合跨国申报“丝绸之路”中的“沙漠之路”为世界文化遗产。

据国家文物局透露,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遗产所涉及遗产数量、涵盖遗产面积、涉及国家数都是前所未有的,“沙漠之路”申遗工作中,国家文物局确立48处遗产点包括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张骞墓、茂陵及霍去病墓、鸠摩罗什舍利塔、唐长安城遗址(大明宫、大小雁塔)兴教寺塔、法门寺地宫、大秦寺塔、昭陵、乾陵、彬县大佛寺石窟、西安清真寺;宁夏固原城、青海日月山故道、甘肃麦积山石窟、锁阳城遗址及墓群等(原先的报道中的遗产点不详细,此处经由天文绿蛇补充),是申报国中最多的,囊括了我国西部腹地大部分重要文化遗产。

据悉,“丝绸之路”东起中国古都长安及洛阳,西经南亚、中亚直达欧洲、北非,穿越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长7000多公里,其中中国境内近4000公里,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之路。专家们认为,丝绸之路开启于公元前138年,即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那一年。此后在不同历史时期逐渐发展,丝绸之路使得东西方在公元6世纪至16世纪出现了频繁的交流,到16世纪,陆路不再安全,而中国的商船舰队开始在海上取得成功后,这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与文化线路从此不再发挥实际功能。

中国各地早在三四年前即着手实质性推动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活动,目前,陕西省对遗产点周边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新疆则投入6000万元巨资对申遗候选地古龟兹三大千佛洞进行了保护性整治,甘肃、宁夏等地也投入巨资展开保护修缮工作。

此外,中国和中亚国家此次有10处与丝绸之路相关的遗产地此前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的龙门石窟和莫高窟,这些现有的世界遗产也将被纳入丝路文化线路遗产申报系统。

国外包括54处遗产 阿富汗无缘

当今国际学术界公认丝绸之路沙漠段至少横跨中国和地中海之间的15个国家,但在丝路申遗的第一阶段,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的第一批遗产,将只是在中国和中亚的遗址。中亚五国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将有54处遗产点参与申报。

事实上,“丝绸之路”还包括阿富汗、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的相关遗产地,但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议程上,这些国家包括中亚以西至地中海之间相关遗产地将只能在第二批丝路申遗的名单上出现。

在去年的“丝绸之路系列申报世界遗产国际协商会议”上,来自阿富汗的代表曾要求加盟其中,并认为丝路与阿富汗一直密不可分,但当时世界遗产中心的代表表示,主要是阿富汗国内的战乱让他们丧失了第一次申报的机会。

泉州扬州等五城市纳入海上丝路申遗

在去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海上丝绸之路”表演以恢宏壮观的气势,展示极具“中国元素”的东方文明。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此次无锡论坛举办期间,国家文物局召集福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五省文物局和泉州、宁波、广州、扬州、蓬莱五市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机构,就“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事宜进行协调和座谈,五城市初步被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计划。

论坛还讨论通过了《关于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无锡倡议》,开启了我国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新阶段。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动脉。自汉朝开始,中国与马来半岛就常有接触,尤其是唐代之后,来往更加密切,作为相互来往与贸易的途径,最方便的当然是航海。根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时,“广州通海夷道”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当时通过这条通道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四大宗;往回输入的主要是香料、花草等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宋元时期。到明代郑和下西洋时,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则发展至巅峰状态。

在扬州、泉州等地,东西方频繁的贸易往来也留下了众多历史遗存。

相关报道 “文化线路”体现遗产保护新理念

此次“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主题是“文化线路”。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论坛上详细介绍了“文化线路”遗产概念的形成与探索、我国文化线路遗产的特点、保护文化线路遗产的时代意义,并提出我国文化线路遗产保护工作的方向和目标,要求多渠道普及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知识,引导社会各界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待文化线路遗产保护。代表国际保护文化遗产前沿思想的多元观点在论坛上发布,体现国内各遗产地文化线路保护实践的体验在论坛上交流,此次无锡论坛提交的43篇论文中,从学术和保护实践视角探索文化线路遗产的共8篇,围绕着大运河文化线路遗产的论文共16篇,涉及丝绸之路沙漠之路遗产的共3篇,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线路的5篇。此外,论坛上还提出了对茶马古道、剑门蜀道、徽商文化线路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和保护理念。

美国规划协会高级顾问苏解放在报告中介绍了美国在文化线路保护方面所作的有益探索和成功经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郭旃的《文化线路宪章讨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的《文化线路价值特性与相关规划策略探讨——以丝绸之路沙漠路线申遗为例》、上海同济大学丁援的《作为无形文化遗产的文化线路》、中国遗产研究院总工程师、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的《文明的空间联系:大运河、徽杭古道、新安江构建的徽商文化线路》、《西双版纳的茶马古道》等发言从全新视野揭示了对文化线路认识与保护的独特思考。

“文化线路”体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世界最新理念,是指由一系列的文化遗产资源串起的有形与无形的线路,反映人类相互间的往来行为,以及在人民内部、国家间、地区间持续性的货物、思想、知识互换,具有普遍的历史学、哲学、伦理学、美学和人类学意义。目前,西班牙的桑地亚哥·德·卡姆波斯拉朝圣之路、法国的米迪运河、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防御战线、奥地利的塞默林铁路、印度的大吉岭铁路、阿曼的乳香之路、以色列的香料之路等,相继列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名录》,内容涵盖宗教、交通、商业路线等。

◎链接:“丝路”申遗20余载

◆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对话之路:丝绸之路整体性研究”项目,引发世界范围对丝绸之路的浓厚兴趣。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哈萨克斯坦召开研讨会,讨论“2003年中亚地区世界遗产阶段性报告”的后续行动计划。

◆2006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召开会议,讨论丝绸之路中亚段申报,协调中亚与中国的申报。

◆2007年4月,中亚国家和中国开会初步协调备选名单。

◆2008年4月,中亚国家和中国在西安举行会议,协调备选名单,选出第一批遗产点。

◆2008年9月至10月向世界遗产中心提交申报初审文本。

◆2009年2月向世界遗产中心提交正式申报文本。

◆2009年8月接受世界遗产中心国际专家考察评估。

◆2010年7月在世遗大会接受表决。
作者: 天文绿蛇    时间: 2009-8-21 13:14
标题: 2009.8.21 汇聚国内外顶尖学者 研讨推动丝绸之路"申遗"
汇聚国内外顶尖学者 研讨推动丝绸之路"申遗"
人民网  2009年08月21日 记者  曹海英

==========================

深入研究丝绸之路,为推动丝绸之路遗址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对于中国西部来说,尤其是宁夏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科技交流,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8月21日开幕的宁夏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俄罗斯、日本、中国内陆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90多名考古界知名学者专家共聚银川,在今后的4天内,将对这些问题及丝绸之路考古新发现与研究进行细致而深入的探讨。作为首届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的系列活动之一,此次研讨会也将成为高水平、高质量、意义非凡的开幕戏。

丝绸之路横跨亚欧十五国,全长8000多公里,在中国境内有4400多公里,是古代东西方贸易之路,同时也是东西方科学技术成就及文化宗教得以交流传播的必经之路。作为陆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固原,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门户,南下直抵长安、洛阳,北上可以经河西走廊通中亚和欧洲,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交融荟萃了中西方文化。近年来,固原出土的罗马、波斯金币等文物诠释着固原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作者: 天文绿蛇    时间: 2009-8-22 21:18
标题: 2009.8.21 丝绸之路“申遗”推迟到2012年
丝绸之路“申遗”推迟到2012年  
2009年08月21日 新华网  记者  黄会清

=======================

新华网银川8月21日电  记者从21日在银川市召开的宁夏“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了解到,原定于2010年表决的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将推迟到2012年。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博士介绍,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对话之路:丝绸之路整体性研究”项目,旨在关注起源于东西方交往并有助于形成亚欧民族的多元认同和共同遗产的复杂文化互动。

“对话项目”的成功实施引发了世界范围对丝绸之路的浓厚兴趣,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考虑将丝绸之路整体或部分地申报世界遗产。2002年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下,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5个国家积极准备以文化线路的形式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

截至目前,各国已开展了5轮协调会。由于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条文化线路,路途之远、国家之多都是罕见的。各国如何全面保护丝绸之路的突出普遍价值,无论是保护理念,还是具体的保护措施与技术,都有诸多问题等待解决。因而原定于2010年申报表决世界文化遗产的时间不得不推迟,暂定于2012年表决。

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丝绸之路申遗表现出浓厚地兴趣,日本、意大利、韩国、蒙古国等国家都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了多次协调会。世界丝绸之路研究的成果也在日益丰硕。

丝绸之路穿越两千年时空,横跨亚欧十五国,全长8000多公里,在中国境内有4400多公里,沟通了亚欧非不同文明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与往来,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大通道。
作者: 天文绿蛇    时间: 2009-8-26 14:24
标题: 2009.8.26 张柏视察西安西市遗址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
张柏视察西安西市遗址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
新华网 2009年08月26日 杜玮
========================

8月25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来陕视察西安西市这一珍贵国家级文化遗址以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张柏一行在听取了关于大唐西市项目整体情况介绍后,实地考察了大唐西市博物馆。张柏表示,大唐西市博物馆作为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遗址类博物馆,建成后将有效传承大唐盛世"开放、博大、包容"的情怀,充分体现盛唐商业文化、市井文化和丝路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古都西安的美誉度和国际影响力,对于西安"博物馆城市"的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谈及西市遗址及丝路遗址工作时,张柏说,西市遗址是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重要标志,是集中反映"丝绸之路"商贸交流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古代内外商贸交流的见证。目前,丝路五国正在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西市遗址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物质载体,对于申遗工作意义重大。
作者: 天文绿蛇    时间: 2009-8-30 18:57
标题: 2009.8.30 世界多国参与丝绸之路“申遗” 堪称前所未有的浩大文化工程
世界多国参与丝绸之路“申遗” 堪称前所未有的浩大文化工程
记者  庄电一  2009-08-30 光明日报
===================================

本报银川8月29日电  “丝绸之路涉及世界上几十个国家,丝绸之路‘申遗’,也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密切关注和积极参与!”记者从日前在银川召开的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获悉:在丝绸之路“申遗”的过程中,不断有国家要求加入进来,成为观察员的国家也在不断增多。

早在1988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提出了丝绸之路的研究命题,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并启动了丝绸之路整体性研究项目。此后,便有人要将它整体或部分申报世界遗产。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推动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5国决定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陆琼向记者介绍了丝绸之路“申遗”的过程。自2006年8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家文物局联合在新疆吐鲁番主持召开首轮国际协商会以来,又分别在杜尚别、西安、阿拉木图等地召开了四次协商会。到目前,陆上丝绸之路涉及的我国6个省区的申报文本已经基本完成,整个申报工作计划在2012年完成。

据悉,印度、叙利亚、阿富汗、土耳其、日本、韩国、蒙古、尼泊尔、意大利等都对此表现出很高的热情,有些国家还作为观察员参加了后几轮的协商会。

由于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多,丝绸之路研究涉及了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语言学、地理学、宗教、科技、美术等众多学科,丝绸之路“申遗”便成为前所未有、资料浩繁的文化工程。丝绸之路“申遗”,与以往任何“申遗”项目都不同。涉及的范围之广、学科之多、历史之长都是前所未有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博士对记者说,丝绸之路“申遗”有利于沿线文物的保护,对当今世界加强对话交流、促进世界和平也有现实意义。
作者: 天文绿蛇    时间: 2009-9-13 15:34
标题: 2009.9.12 泉州与四城市捆绑申遗 加快“海上丝绸之路”进程
泉州与四城市捆绑申遗 加快“海上丝绸之路”进程
2009-09-12 泉州网 泉州早报 记者张素萍 姚炳辉

==============================

国家文物局确定“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计划

早报讯  昨日,记者从泉州市文物局获悉:国家文物局日前确定了“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计划,将泉州、宁波、广州、扬州、蓬莱5市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计划。据透露,“海丝”申遗有望从目前中国5个城市的捆绑扩展到中亚5国,跨国整合成一个大项目。

“2006年,泉州、广州和宁波3个城市就被国家文物局纳入‘海丝’申遗计划了,这次又加入蓬莱、扬州,5个城市的捆绑申遗将加快‘海上丝绸之路’的进程。”泉州市文物局副局长出宝阳说。

据了解,丝绸之路分为沙漠、草原和海上线路,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是整个亚太地区第一个作为“文化线路”申报的世界遗产项目。“如此一来,申遗的成功概率会更大,意义完全不同。”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据介绍,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考察点主要集中在宋元时期,共有16处,具体的有:航海通商史迹,如万寿塔、六胜塔、石湖码头、美山码头和文兴码头、九日山祈风石刻、真武庙、天后宫、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多元文化史迹,如老君岩造像、开元寺、伊斯兰教三贤四贤墓、清净寺、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城市建设史迹,如德济门遗址、洛阳桥等。

“泉州的‘海丝’申遗计划一直在进行中,目前正对申报考察点继续开展环境整治扫尾工作和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工作。”出宝阳说。
作者: 天文绿蛇    时间: 2009-9-13 15:40
标题: 2009.9.8 20年未果 丝绸之路申遗为何路漫漫
20年未果 丝绸之路申遗为何路漫漫
2009-09-08  新华网宁夏频道  记者黄会清

=========================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对话之路:丝绸之路整体性研究"项目,引发了世界范围对丝绸之路的浓厚兴趣,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考虑将丝绸之路整体或部分申报世界遗产。至今为止,已有21个年头了。从国内外舆论来看,还没有听到过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反对声。早已享誉世界的丝路深入人心,致使许多人误以为它早就是世界文化遗产了。

近年来还不断有新的国家要求加入丝路申遗的行列中,其申遗热度持续升温。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在多年之后,丝路申遗还是一件悬而未决的"正在进行式"?原定于2010年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丝绸之路,在中国与中亚五国举行的第五轮协调会后,又将申报时间表定为2012年,届时能否如期申遗仍然是个未知数。时间表一再拖延甚至推迟,丝绸之路申遗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20年申遗路漫漫 难题何其多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博士介绍,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的"对话之路"项目,旨在关注起源于东西方交往并有助于形成亚欧民族的多元认同和丰富的共同遗产的复杂的文化互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下,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积极准备以文化线路的形式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陆琼近日在宁夏银川市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自2006年8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家文物局联合在新疆吐鲁番主持召开首轮国际协商会以来,又分别在杜尚别、西安、阿拉木图等地召开了四次协商会。到目前,陆上丝绸之路涉及的我国6个省区的申报文本已经基本完成,现在已汇总到北京,进入国家层面的编制工作。除中国外,其他国家进度不一,原计划2010年联合申报,现在恐怕要推迟。在第五轮阿拉木图会议上决定,整个申报工作计划在2012年完成。

是什么原因让丝路申遗之路像丝绸之路本身的特点那样显得漫长无比呢?陆琼说,由于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条文化线路,路途之远、包括国家之多都是罕见的。各国如何全面保护丝绸之路的突出普遍价值,无论是保护理念和哲学,还是具体的保护措施与技术,都有诸多问题等待解决。

从文物普查看,丝路可移动与不可移动的文物都很多。国家多,遗产数目多,怎样用相对一致的标准来选出真正有普遍价值的遗产,同时还要有保护的可行性,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是要保护好人类共同的财富。丝路保护无疑存在许多技术问题,还有管理体制问题。丝路是作为一个整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是不同于其他文化遗产,丝路包括很多国家,是各国自行一套,还是统一管理?可操作性面临难题。

事实上,联合申报是必须的,但前提是各国要达成一致。现在有不少难以确定下来的分歧。如时间问题,丝绸之路的上限与下限到底从哪年开始?地点问题,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暂时不能列入进来?这些都有必要形成文件。第三轮协调会议形成了《概念文件》 ,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可是还远远不够。第四轮西安会议上,中国关于丝绸之路沙漠线路的申报,做了一些保护规划,有了实质性进展。这次的与会方达成一个共识:中国在丝路申遗的进程中,有经验,能够发挥更多作用。而第五轮协调会关注的是真正的文本编制,突出普遍价值。

多国热捧 丝路研究任重道远

丝路申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申报项目。这一申报项目范围大--涉及六个国家,线路长--近万公里。虽说以前也曾有过跨国联合申报,但是都只是针对一个遗址(遗迹),而丝绸之路的申报涉及到中国及中亚五国(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共计102个(中国48个,中亚五国共54个)文化遗址预备点,呈线性分布。此外,项目的时间跨度也很大。关于此次申报的古丝绸之路沙漠路段的年代上下限,有史记载,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起始于西汉,截至元代。据现有的研究定论,除此次申报的沙漠丝绸之路之外,历史上不同时期,还有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两年其申报的呼声也非常高,但由于年限及线路范围等方面争议颇多,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规划。

据悉,印度、叙利亚、阿富汗、土耳其、日本、韩国、蒙古、尼泊尔、意大利等都对此表现出很高的热情,有些国家还作为观察员参加了后几轮的协商会。

陆琼说,从第一轮到第五轮协调会,不断有国家要求加入丝路申遗。但丝路申遗必须是一步步来,第一阶段先是中国与中亚5国。在第二轮协调会以后,地区专家、国际专家纷纷加入进来。由于此前一直是几个申报国在会谈,国际团队的介入,使得丝路申遗影响越来越大。许多国家表态:"丝路申遗,怎么可以甩了我们?"

100多年前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了丝绸之路的课题,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一大批学术大师和优秀的学者将毕生精力倾注于这一领域。丝绸之路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显而易见,距离建立系统、科学的丝绸之路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丝绸之路的研究,越往前走,领域越宽。起初,丝绸之路的起点公认为长安,现在有学者研究提出洛阳也是起点之一。过去来讲,人们认为日本没有在丝绸之路上,现在考古发现,日本也有大量丝绸之路文物出土。至于丝绸之路的时间上限与下限,学界至今观点不一,有人认为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启了丝绸之路之旅。但有学者提出,从今天已有的知识来看,事实上东西方文化交流早在史前时代就已存在。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苹芳认为,丝绸之路研究是多学科、多国别的综合研究,一方面有中国境内发现的外国输入的遗物的研究,另一方面也有中国古代的商品艺术品在国外被发现。这正是丝绸之路双向交流的内容,因此也需要双方合作研究,而这项工作正是亟待开展的重要工作。除了历史学和考古学之外,丝路研究中还包含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宗教、艺术、科技和人们生活习俗方面等广泛交流内容。因此,丝绸之路学术研究需要拓宽视野,不能只埋头考古研究,不及其余。还要关注现在,尤其是今天生活在丝绸之路上的现代人。

丝路申遗热的冷思考

日前,在宁夏银川市召开的陇海兰新促进会第12次年会上,与会代表提出了丝路旅游的精品线路规划,山东省日照市还专门提交了《关于将山东暨日照纳入丝绸之路国家旅游线路的建议》,而在此前,宁波、广州等地为争取海上丝绸之路的"名分"也做了很多积极的努力。在丝绸之路申遗尚未成功之际,国内各地其实早已将丝路作为一张旅游牌开始精心打造了。

一方面国内外的丝路申遗热情持续升温,一方面是丝路申遗时间表不断推后。在这反差的背后,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为什么丝路申遗会引起国内外的高涨热情?丝路申遗热背后又有什么隐忧?

世界文化遗产的提出背景源于工业时代的大肆破坏,旨在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但让人没想到这反而成就了旅游业,得到了最多国家的支持。现在其缔约国已达198个。但一个反面冲击是,旅游业也会破坏文化遗产。时至今日,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已不像设立伊始那么单纯。世界文化遗产为谁保护?为专家?为游客?为经济?为全人类?似乎已经很难说清楚。

人们最不愿看到的就是一边申遗一边是遗迹遗址遭到破坏和毁灭,当人们面对发展旅游经济导致文化遗产地的民风民俗迅速蜕变时,文化遗产保护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令人深思。

目前丝绸之路的保护水平各国差距很大,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标准只有一个。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申遗成功,丝路未来的保护问题才是更大的难题。这么多国家协调起来,其困难可想而知!

目前来看,丝绸之路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牵扯国家最多的项目。随着申遗的深入,以前的不同认识正在趋同,那就是要综合考虑,不只是文物保护,还涉及了历史学、人类学、语言学、地理学、宗教、科技、美术等众多学科。丝绸之路"申遗"是前所未有、资料浩繁的文化工程。这或许也是丝路申遗路漫漫的原因。

从积极的角度看,丝绸之路"申遗"有利于沿线文物的保护,对当今世界加强对话交流、促进世界和平也有现实意义。真诚地希望,丝路申遗准备工作做得再细一些,对未来影响考虑的再周全一些,不要让申遗留下更多遗憾。
作者: 天文绿蛇    时间: 2009-9-16 17:53
标题: 2009.9.16 广州应担起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重任
广州应担起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重任
2009年09月16日  信息时报  记者 周文
======================

信息时报讯  尽管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已不再是某个城市的“特权”,但长于考证中国文化史、民族史和中外关系史的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马明达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在提升海上丝路的学术价值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广州应改变目前狭隘的仅视文物为保护对象,而不注重其文化传播观念的内涵的做法。

信息时报:古代广州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商品贸易和中外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演变是怎样的?

马明达:从3世纪30年代起,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的第一大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元代时,虽然广州作为中国第一大港的位置被泉州替代,但依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明初、清初实行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的局面。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后,在隋唐以前,它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但到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阻断,代之而兴的便是海上丝绸之路。到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终于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当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四大宗,往国内运的主要是香料、花草及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于是海上丝绸之路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药之路之称。

信息时报: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广州与海外的民族交流体现在哪些方面?

马达明: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通过交流产生新的文化多元风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怀圣寺内的光塔,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实证。怀圣寺附近的“蕃坊”聚居了12万外侨。此外,还有清真先贤古墓,它是以赛义德艾比宛葛素为首的40多位阿拉伯著名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每年广州春秋交易会期间,都会有很多阿拉伯商人来此处朝拜。

信息时报:广州宣传海上丝绸之路还需做出哪些努力?

马达明:之前我在甘肃做敦煌陆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对比之下,深感广州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宣传远远不够,存在一种狭隘的观念,就是对于文物仅仅重视其保护工作,而不注重其内涵的文化传播。

此外,与泉州多引进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不同的是,广州一直鲜有动作。广州应该借亚运春风,广泛宣传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古港地位。而有关“南海一号”的学术研讨,更应该引到广州来。广州应担当起诸如“申遗”等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系列活动的重要责任。对于现存的遗址,应提升其学术价值,而不仅仅视为旅游资源。
作者: 天文绿蛇    时间: 2009-9-23 21:27
标题: 2009.9.21 联手四市海上丝路申遗 广州"世遗"有望破零
联手四市海上丝路申遗 广州"世遗"有望破零
2009-09-21   南方网 记者 李晓瑛 见习记者 李倩瑜
===============================


国家文物局初步决定将广州、泉州、宁波、扬州、蓬莱五市,“捆绑”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计划,各城市将不再单打独斗。直至2007年,“南海Ⅰ号”出水,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之争出现白热化。

因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引发的“争夺战”终于得以平息。国家文物局初步决定将广州、泉州、宁波、扬州、蓬莱五市,“捆绑”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计划,各城市将不再单打独斗。

昨日,记者在广州首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仪式上获知这一消息。同时,此次申报世界遗产,还有望从目前中国数个城市的捆绑,扩展到中亚五国。

海上丝路 申报跟随“沙漠之路”

据了解,2008年7月,世界遗产中心向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2届会议提交审议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丝绸之路申遗的概念文件。文件提出,鉴于丝绸之路线路漫长、涉及国家众多,应分段申报世界遗产。

丝绸之路分沙漠、草原和海上线路。会上透露,“沙漠之路”将于明年首先由中国及中亚国家联合推进申报世界遗产。而海上、草原线路的申遗工作则随后推进。

联合申请 广州“世遗”有望破零

“申遗的规则改变后,我以为广州的第一个世界遗产就遥遥无期了。”广州社科联主席顾涧清说,2004年世界遗产大会重新制定游戏规则,决议一个国家每年只能报两项,一项是自然遗产,一项是文化遗产。中国目前为止单体遗产的申请清单已经排了60多个。

此次将海上丝绸之路捆绑申请,由于涉及了多个国家,所以不受这个名额限制。顾涧清表示,虽然还有很多不可预料的因素,但广州申请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有望实现广州世界遗产上零的突破。”

而在广州市内各地的“海上丝绸之路”遗址共有二十多处,包括南海神庙、怀圣寺光塔、光孝寺等。昨天成立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成员约有二三十人,今后将主要从事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

资料 海上丝路之争 广东曾很“低调”

早在1991年,福建、浙江、广东等一些城市就已经展开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争夺;次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泉州为海上丝路中国段惟一入选城市;2001年,福建批准泉州市政府以“海上丝绸之路东端―――泉州”之名,申报世遗。

直至2007年,“南海Ⅰ号”出水,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之争出现白热化。

在“南海Ⅰ号”出水前,联合国已承认泉州和宁波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两市都有一些标志性的考古发现,比如宋代的沉船等等,广东此前只发现了徐闻古码头,很零碎,所以在申遗争夺战中,一直显得低调和被动。




欢迎光临 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http://old.langqiao.net/web/)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