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标题: 大师远行难舍难断故乡情 谢晋追悼会昨日上海举行 [打印本页]
作者: 大笨钟 时间: 2008-10-27 21:55
标题: 大师远行难舍难断故乡情 谢晋追悼会昨日上海举行
谢晋幼年就读的谢塘镇中心小学的师生怀着沉痛的心情,手捧点燃的蜡烛,围绕着谢老的遗像默默祈祷,寄托哀思。
阴云压城,似乎老天也为一位老人的离去而黯然神伤。
10月26日下午,著名导演谢晋的追悼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为这位电影大师送行。
秦怡、田华、李行、吴思远、陶玉玲、刘晓庆、王馥荔、奚美娟、潘虹、张瑜、濮存昕、朱时茂、贾樟柯、赵薇、范冰冰等众多电影界人士来了,许许多多的普通影迷来了,家乡的亲朋好友来了……大家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这位电影巨人,送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最后一程。
浙江赤子,念念不忘为家乡拍电影
谢晋曾说,他要把一生献给电影事业。而为家乡拍电影,更是他晚年的夙愿。
谢老,浙江山水怎能忘记你那浓烈的故乡情?你可知道,家乡人民舍不得你走啊!
下午,来自浙江的电影人进入龙华殡仪馆,大厅外的柱子上挽幢高挂,两旁是谢晋的巨幅照片,大门正上方悬着“谢导,我们永远怀念您”的字样,社会各界送来的花圈摆满了过道和两侧。
看着露天大屏幕上不停播放着的谢晋作品片段和纪念短片,原浙江省电影家协会主席费静波难以抑制悲痛:“他始终念念不忘要为家乡拍电影,就在今年国庆节,他来杭州住了几天,还和我们谈论他的拍摄计划。”
回想往事,20多年的交往就像电影一样在眼前一幕幕浮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费静波就与谢晋相识相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从小远离家门外出求学创业的谢晋,始终对浙江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文革”后,谢晋迎来了一个创作的高峰,他特意把《高山下的花环》、《最后的贵族》等众多影片的首映礼放在浙江举行,《啊!摇篮》、《秋瑾》、《鸦片战争》、《女足九号》等影片更是在浙江取景拍摄。
费静波说,应家乡电影人的邀请,谢晋担任了两届浙江省电影家协会的名誉主席。然而,身兼多种职务的他并不是应付了事,曾经多次来杭参加协会召开的电影创作会,和大家讲自己的创作体会。有一次会议在上海举行,谢晋专程抽空前来。那天会议进行到很晚,他仍然陪着大家。
谢晋曾说,他要把一生献给电影事业,就算死也要死在摄影机旁。而为家乡拍电影,更是他晚年的夙愿。
去年春天,谢晋来到杭州,约了费静波等人讨论《桥魂》的拍摄事宜。84岁高龄的他希望把茅以升设计建造钱塘江大桥的故事搬上银幕,讴歌家乡这位伟大的爱国科学家。事后,他又几次找省里有关人员,为影片做准备。
谢晋热切地想为家乡拍电影源自一个单纯的愿望,他想宣传家乡,把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人文介绍给更多的人。
回忆起与谢晋相见的最后一面,原浙江省电影家协会秘书长童本骅不胜唏嘘。今年国庆节来杭州时,谢晋与童本骅谈自己的拍摄计划,不停地说应该在杭州找些素材,应该拍杭州的故事。当时,他随身带了一位作者写的本子,不过他表示,“如果杭州有好的素材,肯定先拍杭州”。
有一部电影已经在谢晋脑海中酝酿了三四年,遗憾的是最终还是没能开机。
几年前夏天的某一日,气温超过了40摄氏度,谢晋一个人风尘仆仆赶到杭州,让省电影家协会帮助联系泰顺县,他要去采风,准备拍摄一个乡村女教师的故事。他的行李箱里除了随身衣物,还装了不少饼干,这是他的习惯,因为他经常工作到很晚。
“泰顺有廊桥,那是世界文化遗产,一定要把它宣传出去。”后来,谢晋不止一次和费静波、童本骅等人谈起这部电影。甚至他还设计好了一个场景,让赵薇扮演乡村教师,背着学生从河边走过,背后的廊桥风景如画般美丽。
如今,谢晋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家乡人民相信,泰顺廊桥会走上银幕,茅以升的故事也会通过电影为更多的人所熟知,还有许许多多浙江的故事、风景、人物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10月26日,来自谢晋故乡浙江的亲友和群众与各地的人们一起来到上海龙华,怀着悲痛的心情送别受人尊敬的谢导。
在上虞老家,很多人都是他的好朋友
“一个人不论他做什么,也不论他在哪里、做多大的官、出多大的名,别的东西可以淡漠、忘记,惟有一样东西永远也不会淡漠、忘记,那就是故乡。”
谢老,你可知道老家来人了,他们舍不得你啊!
绍兴作家顾志坤永远记得与你初次见面的情景。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他正在上海部队服役,因为仰慕你这位同乡,就在一个星期日冒冒失失地上门拜访。不过你丝毫没有责怪,知道是谢塘镇的老乡来了,既惊讶又高兴,忙着张罗茶水,还差一点把开水洒在自己的脚背上。
谢老,上虞市乡贤研究会会长陈秋强来送你了。
他一直记得1998年春节搞乡贤聚会的事,面对上门邀请的他,你满怀歉意地说,正月初三那天有上海客人来上虞家中作客,有约在先,不能参加。然而就过了一会儿,你在客厅里踱了一个来回,又爽快地答应了要求。初三那天一早,你身穿草绿色大衣,为诸位乡贤带去了一瓶陈年女儿红。因为你的到来,那次聚会活动气氛非常融洽,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他还记得,2001年1月6日,上虞市乡贤研究会成立,你特地寄来了“弘扬虞舜文化,构建文化名市”的题词,还欣然答应担任名誉会长。1月5日你还在北京出差,为了大会连夜赶到上虞,到达时已是半夜。第二天,你不顾劳累就出现在主席台上,还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后来,你一直关心和支持着乡贤研究会的各项活动,2003年亲自参与策划了“东山文化国际研讨会”。当你在2006年得知上虞要建名贤名人馆时,就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的奖杯献给了家乡。
谢老,上虞解放钟表店退休员工王玠文来送“老阿哥”了。
他至今还记得1975年你在上虞春晖中学取景拍摄《春苗》时,还是小伙子的他和伙伴们闻讯结伴骑着自行车去观看。在白马湖旁大樟树下的井边,他第一次见到了你,当时你正扯着嗓门挥着手臂在指挥拍摄,突然“啪”的一声,腕上的手表摔在地上,表面摔得粉碎。
不知谁在旁边喊了一声:“上虞最好的钟表师傅就在这里!”就这样,你的“英格纳”表被他带回了家,他的手表借给了你。3天后,他把焕然一新的手表交给你时,你是如此高兴,从此两人由“表”种下的情谊延续了23年。
在他看来,你是如此善良。有一次,他陪你去一个外景地,在山村路上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哑巴,你立即停下脚步上前询问,把袋里所有的糖和钱掏给了她,离开时还千叮万嘱旁边的人:“你们一定要好好照顾她!”
是的,在谢塘老家,随便碰到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就有可能是你的老朋友。你从不把自己当成名人、大腕,自幼离家的你一直对上虞怀着炽热的游子深情,只要老家有什么需要,你都会尽可能提供帮助。如同你曾说过的,“一个人不论他做什么,也不论他在哪里、做多大的官、出多大的名,别的东西可以淡漠、忘记,惟有一样东西永远也不会淡漠、忘记,那就是故乡。”
幽默豁达,一个体贴别人的慈祥长者
虽然是一个八旬老人,但谢晋有时就像一个天真的孩子,让周围的人感受到快乐。
悼念的人群如潮水般一拨紧接着一拨。走进内厅了,谢晋安祥地躺在鲜花丛中,就像睡着了一般。
谢老,你可知道浙江的老朋友来送你了,他们舍不得你啊!
望着大厅正中悬挂的谢晋遗照,笑容还是那么灿烂,省电影家协会秘书长熊颖俐悲痛莫名。在外人看来,谢晋是一个燃烧的火球,工作尽责、雷厉风行,有时严厉得不近人情。但在与之相交甚密的熊颖俐看来,他是一个非常关心、体贴他人的善良老人。
今年8月,谢晋长子谢衍不幸病逝。得知消息后,9月2日,熊颖俐等人专程去上海看望他。谢晋的司机小蒋后来说,当时谢导不愿意见任何人,但一听说家乡来人了,心情就好了很多。那天,熊颖俐一行在路上耽搁了一会儿,谢导在10时左右就左顾右盼,不停地说“该到了,该到了”,急切地想见到大家。
在熊颖俐等人的劝解下,谢晋在9月24日来到了杭州,这也是他最后一次来杭州与朋友们会面。席间谢晋说,儿子谢衍今天入土。然后,老泪纵横。但是他很快就发现大家的情绪变化,他不愿意朋友们陪着自己悲痛,于是迅速调整过来,转而和大家谈电影和其他人的状况。这一幕让熊颖俐深有感触,“谢导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老人”。
“谢导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人,而且很风趣。”我省老电影人韩韬说,很多年前的一个冬天,他去上海电影厂看望谢晋,正等着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说“报告”,转身一看原来是谢晋,戴着大军帽,还立正敬了个礼,一下子把他逗乐了。
每次来杭州,谢晋总与朋友们谈笑风生,他的乐观豁观感染着所有人。只要童本骅在,谢晋总爱与他抬扛、开玩笑,逗得大家开怀大笑。谢晋喜欢吃霉千张、霉豆腐、霉菜梗,视为天下美味,但童本骅受不了那股味道,他便时不时劝童本骅吃,弄得对方哭笑不得。
虽然是一个八旬老人,但谢晋有时就像一个天真的孩子,让周围的人感受到快乐。几年前,熊颖俐在北京参加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谢晋逢人便问:“小熊呢?小熊在哪里?”大家都以为他有事,便纷纷转告熊颖俐,谢导在找她。当熊颖俐见到谢晋时,他居然一本正经地说:“小熊啊,全世界的人都在找你!我没有找你。”在场的人听了,一下子都笑了。
谢晋的笑有种特殊的感染力,就像阳光那么灿烂。晚年因为听力不好,他常常笑眯眯地看着朋友们谈话,不时用手指着别人,开一些玩笑话,他那笑容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悼念的人群渐渐散去,不知何时,天空中的阴云散开了,西边出现了落日,慢慢幻化成一大片明丽的晚霞。
在那片灿烂中,我们仿佛又看到了谢晋的笑脸,听到他那爽朗的笑声。
谢老,你永远活在家乡人民的心中!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陈扬渲 王佳
作者: 风情廊桥 时间: 2008-10-29 13:05
谢导,我们永远怀念您
欢迎光临 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http://old.langqiao.net/web/)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