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潘秀慧)温州大词、蒲岐抬阁、拼字龙灯……身为温州人的你,可还知道这些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文化项目?日益城市化的温州,又还保留着多少宝贵的民族民间艺术精髓?记者昨天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获悉,通过历时两年多的民族民间艺术普查,全市现有登记在册的民族民间艺术项目202项,其中既有瓯绣、瓯塑等为人们所熟悉的,也有药发木偶等几近湮灭的艺术种类。据悉,在初步盘点基础上,我市将对这些“家底”加强保护,促进其协调发展。
据介绍,此次普查由市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保护工程领导小组主持,由市群众艺术馆承担具体指导工作。普查范围包括民族民间造型艺术,民族民间表演艺术,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人及其所掌握的传统工艺制作技术和技艺,集中反映民族民间生产、生活习俗和历史发展的服饰、器皿、用具等实物,具有民族民间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庆典活动、民间游艺活动以及具有研究价值的民俗活动,其他民族民间艺术表现形式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非物质文化艺术形式。两年中,研究人员对普查范围内的传统民族民间艺术与当代涌现出来的新型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不漏村(居)、不漏种类的实地调查,如实记录其原始风貌。对其中一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项目,还组织专业力量突破区域限制进行细致的专题调研,摸清其历史沿革脉络和发展演变过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作完整的记录和保存。
在已登记的首批202个文化艺术项目中,包括造型艺术119项,彩石镶嵌、米塑、乐清黄杨木雕、细纹刻纸、蒲岐抬阁、竹壳雕、首饰龙灯、龙档等均名列其中;表演艺术63项,如温州大词、藤牌舞等;民风民俗20项,有拦街福、拼字龙灯、周岙花灯、板凳龙等。文化部门表示,较为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我市民族民间艺术的现状、变化以及发展的特点,初步摸清全市民族民间艺术的分布和种类,这将为我市抢救保护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促进其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可靠资料和决策依据。
据悉,此次普查结果已经以文本形式上报省有关部门,准备接受专家验收。由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普查是项长期的工作,除了将在更大范围内继续开展普查外,文化部门还计划在此次普查基础上,组织其中有价值的项目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省级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初步建立起规范化的包含民俗文化、造型艺术、表演艺术三大类别的资料库、争取建立市一级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基金等。
药发木偶
黄杨木雕
车木玩具
抬高阁
周岙花灯
瓯绣
米塑
首饰龙
彩石镶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