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栅栏是老北京著名的商业区,从这里走出了“同仁堂”、“张一元”等响当当的老字号。大栅栏有115条胡同,这些胡同的由来和故事,恐怕连这里的老住户也说不清。不久,一批图文并茂的标牌将出现在街头巷尾,向人们讲述这里的历史变迁———
古稀老人记忆里的大栅栏 得知北京市宣武区将在大栅栏地区的28处特色街巷和著名历史遗存设立标牌,在大栅栏生活了一辈子、年近70岁的郭德瑞老人十分欣慰。从1919年他父亲到大栅栏廊房二条的瑞华斋学习锦盒制作开始,郭家就在这条胡同里扎了根,他希望更多的人关心大栅栏的历史,了解胡同的过去。
“大栅栏街过去并不叫大栅栏街,而叫廊房四条,与此次同时将挂牌的廊房头条、二条、三条连成一片,曾经是老北京最繁华热闹的地方。”郭德瑞说,“那时候,街道两端入口处安置有铁制栅栏,所以得名大栅栏。一到晚上,栅栏关闭,禁止行人通行。”
明朝永乐年间,为鼓励工商业发展,在正阳门外设市场,修建“廊房”,作为商业铺房,招商开市,有了廊房头条,此后才渐渐发展出二条、三条、四条。廊房头条过去十分繁华。一到春节,灯市开张,各种制作精美的灯具挂满一条街,“那灯叫多,有各种动物、蔬菜形状的灯,都惟妙惟肖,还有文盛斋做的六方宫灯,那可是专门为宫里头做的灯。”郭德瑞想起从前的景象,仍然忍不住赞叹。
廊房二条过去有“玉器大街”之称,在全北京都有名。胡同西头是富德润玉器店,相传是明朝大将常遇春的后代开的。除了玉器店,这条胡同还有五家锦盒铺。那时都是前店后厂,后面的廊房三条就是玉器作坊的集中之地。
四合院群中夹杂着西洋建筑 老北京建筑格局讲究正南正北,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条斜街,其中有名的樱桃斜街、铁树斜街、杨梅竹斜街都在大栅栏。樱桃斜街清代曾栽种樱桃树,故称樱桃斜街,沿用至今。而铁树斜街,清代称李铁锅斜街,谐音为李铁拐斜街,一直沿用下来,直到1965年改称铁树斜街,此街为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诞生地。
漫步大栅栏,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这里的建筑东西合璧,成片的老北京四合院旁,常常会冒出几栋西洋特色的建筑。原来,这一地区在上世纪初被八国联军火烧后,新修的建筑常常带有西洋特色。
比如位于前门西河沿街的盐业银行,始建于1925年前后,占地约800平方米,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个建筑风格端庄,体现了欧美银行常见的宏大气势,是近代中国建筑师在北京设计的较大规模的建筑之一。
让标牌讲述大栅栏的过去 从今年年初开始,根据专家建议,结合风貌保护和城市建设实际,宣武区政府拟在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区范围内,建设一批史迹标牌,以集中展示宣南文化。经过精选,从专家提出的85处特色街巷和著名历史遗存中挑出了28处,而28处街景标牌的设计方案也是专家从200余件雕塑投标方案中选拔产生的。
拥有梅兰芳诞生住所的铁树斜街的标牌上镶嵌有梅兰芳的戏妆像;琉璃厂街的标牌则是文房四宝的造型,彰显出街道的文化内涵;大栅栏街的标牌上刻上了同仁堂、步瀛斋、张一元、瑞蚨祥、内联升等老字号的名字,再配上繁华街景的图画,让人一目了然大栅栏的过去。最有趣的是门框胡同标牌,以中式餐具———碗的形象,利用浮雕的手法记录了小吃街的繁荣景象,借鉴胡同门框的样式,作为名称的边“框”,整个标牌的形状就是一个大碗。
规划部门负责人说:“我们希望通过挂牌的形式,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多地了解胡同历史的机会。大栅栏地区名声在外,每天都有许多中外朋友前来参观,但需要有一个地方能让他们驻足观赏,了解过去的故事,只有把这些东西用文字、图画标注出来,历史的东西才有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