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网首页 | 精彩选读| 游记攻略 | 消息参考 | 廊桥寻梦 | 乡土中国 | 世界遗产 | 摄影图库 | 廊桥论坛 | 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 |

专题栏目
个人文集
翁卿仑涛岩草中英
燕海林邱小谊陈豹文
朱九澄薛爱美夏兆平
翁晓彬夏良贤徐克文
吴玄杨立成龚崎现
苏康宝高启新张黎华
陈圣格薛一泉
热门文章
固顶文章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履约报告
固顶文章泰顺:以廊桥修复精神 助推新发展
固顶文章国宝重生!温州泰顺受损古廊桥之
固顶文章季海波入围2017“中国非遗年度人
固顶文章2017温州十件文化大事评选,快来
固顶文章福建寿宁获评“中国木拱廊桥文化
固顶文章看,被冲毁的国宝廊桥是这样一步
固顶文章泰顺三座国保廊桥修复工程顺利通
固顶文章【廊桥人物】季海波:非遗保护要
固顶文章烟雨廊桥,点滴皆做相思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廊桥网 >> 精彩选读 >> 游记攻略 >> 其他游记 >> 正文
西晋古寺寻踪
作者:陈圣格 文章来源:廊桥网 点击数:3605 更新时间:2005/6/2 23:27:51【字体:
 
远在东晋学者郭璞为白鹿城作规划设计(晋明帝太宁元年即公元323年)之前的某一年,一位游方高僧行走在现在的瓯越大地上,希望在荒无人烟的大山深处修炼成佛。一天,他沿着瓯越人踩出的一条山道小径来到一个后来叫做南台岙的地方,见四周巨木参天、松风阵阵,南面一峰独显,便放下背上的行囊,在路边歇了下来。几天后,这里出现了一处简陋的茅屋,茅屋内点燃了第一根香。高僧得道后又四处云游去了,但这小茅屋留了下来,成为蛮荒之地佛的种子,时人称之为南台庵。南台庵的香火吸引了四方的移民,但是几百年过去了,他们没有留下任何姓氏和故事就淹没于历史之中。曾何几时,南台庵的对面山里搬来了一姓黄的人家。唐永隆元年(680),一个叫叶兴保的男人也带着全家从丽水碧湖来到南台庵的旁边。从此,南台庵的不孤寂了,因为这里有了村落。黄氏和叶氏成了泰顺历史上最早的一批移民,南台岙也成了浙南闽北两姓的始祖地。到了唐咸通九年(868),黄氏有了较大的基业,于是舍出地基将庵改建为律院,并施田山给律院。到了元朝初期,律院有了一定的规模,于是鸿胪寺卿黄文光奏请皇上赐额“南峰律院”。到了南宋初年,南峰律院进一步发展,主持伏机和尚同黄氏等将律院改为禅院。

    一直以来,这个幽远而神秘的南峰寺谜一般的驻足于我的脑中,南峰寺的历史真的这样久远吗?那么为什么如今默默无闻到连文物专家都对此不知所以?为了揭开谜底,也为了体会一种原汁原味的感受,我选择了一个深秋的好天气,独自沿温州大路探访南峰寺。

    从县城出发,望东北经沙堤、上庄,北折向下便是著名的百步峻。百步峻的岭级很陡,但由于乾隆年间官方重修过,路面比较宽。山脚下的村落名三滩。据文物典籍记载,三滩原来有一座很古老的寺院叫灵峰寺,现在已无踪迹。至于灵峰寺废于何年,实在无法考稽,听说村民的猪圈旁还有古寺的石磉子,云云。三滩河谷的东面即百丈岭。其实百丈岭是真正意义上的枫树岭,几百株五六百年以上的古枫齐刷刷地排在山腰大路的两侧,在深秋的日子里宛如一绺红飘带。几十年没有了人气,大路已被荒草和枯枝侵埋,穿越古道成了一件颇为困难的事。爬上百丈岭,走过一段平缓的丘陵地带,向下穿过一片密林,便到了温州大路最著名的歇脚点——双岭亭。双岭亭至南峰寺的古道两侧长满了巨大的古松,与百丈岭的古枫相比,这里的古木、鸟鸣和流水更能构成一幅与佛有缘的山水画轴。远处传来清脆的铜铃声,我知道山下就是南峰寺了。

    南台岙其实是一个椭圆形的冲积谷,西南北三面皆高山,只有东面一个缺口通往外地,所谓的南峰即刚才来道所在的山峰。冲积谷四周零星的旧式房舍已无人居住,任疯长的蒿草百般蹂躏。靠北的山脚前方有一圈足有半个足球场大小的场所,四周是用片石堆砌的围墙。因为年代太久远了,断断续续的围墙变得黝黑黝黑。几只番鸭在围墙内侧的水塘里悠闲地浮动,池塘边偌大房子的屋顶没有了,露出的断垣残壁显得有些耀眼。残墙前严肃地摆着三块石碑,左边两块是新的,一块是2001年重修寺院的碑记,另一块是重修时各地施主的名单和金额。右边一块是立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的《南峰禅院碑记》。碑石上满是干枯了的苔藓,十多处碑文(皆为姓氏)有人为凿锉的痕迹。全文如下:

    南峰寺古曰南台庵,自西晋为佛日行僧飞锡之所。唐咸通九年,□(黄)氏舍基建为律院并施田山。宋绍兴改元,伏机和尚同黄氏及赵八评事改为禅院。绍熙间复有项、徐、陈各姓增施田土。元皇庆年,鸿胪寺卿□(黄)文光奏请赐额“南峰”。明时再建再毁,本朝康熙庚子住僧寔光等募化重建,此皆寺谱有可稽者也。旧有石碑,见在无存。今奉县宪李公查究,谕饬勒石立碑,合将先后各施主所施田山数目及修捐银两各芳名镌于左,以示不忘先德道爱焉。……

    “县宪李公”是谁?我推想应该是当时的县长什么吧。翻阅《分疆录》才知道这位县长的名字叫李炳厚,《分疆录》录有其光绪元年(1875)撰写的《拨南峰寺田产入宾兴记》一文。认真拜读了李县长的《宾兴记》,联系以上碑文,我多少摸清了南峰寺衰败的缘由,亦惊讶于南峰寺衰败的缘由!

    千百年来,由于地处偏远,从游方高僧始建的“南台庵”到唐通年间的“南台律院”到皇帝赐额的“南峰律院”再到南宋的“南峰禅院”,在这一段千年时光里,这家寺院始终处于和平的状态,附近大姓也舍得施舍,因而事业蒸蒸日上,南宋时期高峰,一年的田租达到600担,僧侣过百。但是到了明代,泰顺兵燹不断,社会动荡,南峰禅院开始走入低谷,寺院再建再毁。到了清康熙庚子年,在住僧寔光的主持下,再次将历经沧海桑田的古寺重修了一遍,南峰禅院出现了复兴的曙光。但是这样的时光太短了!因为随后出现的财产纠纷危机给南峰禅院披上了一身阴影。
    
    大概最迟是到了同治年间,南峰禅院的田租每年可得3万斤,这对维持一个偏远的禅院来讲绰绰有余,于是,叶、黄两姓为争夺禅院的多余的田租展开了长期的纷争。《宾兴记》:“南峰寺为邑望刹,饶于产,害即由于产,而寺几废。”为了整肃这件事,由县宪李炳厚出面调停,将建寺以来当地大姓所施舍田产的数量、方位及现金额数一一勒石(即《南峰禅院碑记》),企图制止纷争行为。但李大人想的太幼稚了,因为有了石碑,叶、黄两姓照样争吵。更有为掩埋证据者,在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偷偷用钢锉将碑文中施主的姓名凿改。纷争照样闹到李大人府上。当时李大人正为童生上州府考试路费(即所谓“宾兴”)发愁呢!一怒之下,“勾稽档籍,清釐田亩,计岁可得租贰万七千余斤。乃以其半复归之寺,而割其半为宾兴费。”并且“为立新章,弥其后患”。李大人的这种处事方法在明白人眼里有点“各打五十大板”和“渔翁得利” 之嫌,难怪李大人完事后颇为兴奋,“禅门兴废赖吾道以维之,不诚快事哉!” “余忝权邑篆已逾三年,自愧无善政,独此区区,自谓颇尽心焉。” 在此我们对李大人的功过不予多加议论,但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南峰禅院却一日衰似一日,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前,禅院里的僧侣已寥寥无几,土改之前还有一个姓蔡的和尚,土改工作开始后,蔡和尚也走了,禅院所有的田产全部充公,至此南峰禅院一无所有。
    
    石碑提醒我,寺院的台门就设在这片残墙的中间。跨过台门,迎面是一幢颇为豪华的琉璃建筑物,大门正上方的匾额上书写“大雄宝殿”四字。正在大殿内作佛事的和尚见有人进来,便放下了手中行头,跟我聊了起来。闲聊中得知,和尚俗名陈居诲,雅中人,现年56岁,当地人称“老陈”。老陈27岁时娶妻生女,30岁离婚,女儿16时早逝。父母双亡那年即出家,法号释戒诲,曾先后在三魁卢梨寺、罗阳三仙坪、三魁净化寺当过和尚。2001年南峰寺重修后,即赴该寺主持,他是目前南峰寺惟一的一个和尚。

    老陈说,南峰寺太偏远了,平时很少有外人来,看到我一身不俗的行头,以为是电视台的,稀罕的很。接着老陈带我到了紧挨大雄宝殿左侧的观音阁。观音阁为四方形的三层泥墙屋,建于民国38年,整体结构尚完好,但厨房因废弃多年而濒临坍圯。一竿拇指粗墨绿色的野竹从瓦砾中倔犟地伸出身子,企图冲出屋面,却被一根檩条轻轻地拢住了,于是身子弯的像虾蛄。野竹旁边躺着两根重修大雄宝殿时换下的栋梁。栋梁被老陈用力翻转,露出了有字的一面。我蹲下身子仔细打量了起来。令人惊讶的是,这两跟长达七八米的大梁的梁面布满了虫蛀的痕迹,唯独写字的那一面显得非常光滑,上面写的是上一次重修(如果没错的话应该是康熙庚子年)的重要施主什么的,墨迹有如新出。唏嘘之余,老陈和我踱出厨房侧门,来到古井旁边,古井内有一片淡绿的水草,水很清。水井边还摆放着直径大约60公分的石盆,石盆用青石雕就。看到如此精致而年代久远的石盆,我的心中又多了一番感慨。
    
    老陈说,寺院的历史很少人知晓了。可贵的是,大前年,搬迁到外地的黄、叶两姓的后人故土难忘,集资了近三万元,将破旧的主殿修葺一新。老陈指了指前方的断垣残壁和围墙叹息道:“金刚殿、围墙和池塘的维修需要很多钱,目前看来是不可能了。”

    交谈中,我进一步了解到了老陈和尚的生活境况。老陈和尚主持南峰寺后,“借用了”当地农民荒芜的田地八亩,虽说田租不必付,但农业税还是要交的。一年收成有7000斤谷,计值3920元。除去犁工300元、肥料1100元,还剩2520元(农业税不知道要交多少)。再除去一年用茶籽油700元、用香300元、用蜡烛300元,还余留近千元,加上一年施主的香火钱大约500元,总计余留1500元。这1500元钱就是老陈一年的所有开支,当然包括寺院物品的购置和维修费。因为庙小加上路远,平日施主几乎没有,只有到了逢年过节或初一十五什么的,那个摆放在大雄宝殿内的募化箱才有些滋润的神色。
  
    临走时,夕阳已将南台岙镀上了一层金辉。我不清楚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夕阳是否也似这般模样。

    匆忙中,我望募化箱轻轻地投进了十元钱。

古寺构建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发表评论》》》》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还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2000~2005 Langqi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廊桥网LANGQIAO.NET 版权所有!

    本站实名/通用网址:廊桥;手机支持: ;:QQ热线: .E-MAIL(MSN):

    中国廊桥保护与宣传公益网站 浙ICP备05018309号

    温馨提示:按Shift键同时点击页面上链接,即可在新窗口中打开链接内容;强烈建议使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显示器1024*768分辨率为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