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前溪上的回澜桥,是一座三墩四孔的石拱桥,长85米、宽6米,桥体墩实稳重,砌石精细,两侧石栏杆柱头刻有狮子、荷花、蟠桃,造型美观。原大桥两端各有一亭,作为向行人施茶与憩息之所,可惜已不复存在。随着云(和)寿(宁)公路的通车,回澜桥亦已成为泰顺县西北部内外交通的纽带。
回澜桥始建于公元1848年,竣工于1876年,历经28年,耗资14500贯(1贯等于1000钱)。令人钦佩的是该桥全由乡贤陶化龙一家三代人独资建成。
陶花龙,又名朝泽,字跃云。这位乐善好施的清代秀才,为开辟司前溪君子潭的通途,毅然与兄弟陶铸尚以多年辛苦的积累,开始建造回澜桥。因耗资巨大,他就变卖了大部分田产和大片竹林,还向四方学友筹借资金。因操劳过度,化龙不幸“出师未捷身先死”,建桥的重担落在他儿子陶琳的身上。
陶琳继承父亲的遗愿,于1858年继续营造,耗银8000余两,两年后大桥竣工。然而天不怜人,大桥竣工几个月后被一场大水冲毁。陶琳并不气馁,他与造桥师傅总结经验教训,并决定改址(原址在今桥上方)重建。但他毕竟操劳过度,忧心如焚,一病不起,不幸于1868年与世长辞。
父丧子继,次子鹤年勇挑重担,在筹建资金的同时,冒雨到缙云和金华(通济桥)等处取经,返回后继续建造回澜桥(今桥的鹤头峰水面极象金华通济桥)。可惜鹤年也因操劳过度一病不起而英年早逝。继续桥的任务就落到了为人诚实寡言的长兄鸿年身上。他带领儿子陶琪及侄儿陶家树齐上阵,与桥工们经三年的艰苦努力,改址后的大桥于1876年竣工。
一座凝聚着一家三代人心血的回澜桥,终于如长虹卧波,屹立在司前君子潭的两端,与陶化龙一家三代无私奉献的精神长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