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谈也是需要的,更重要的还是“起来行”。星期天,屏南的部长、局长还是放弃休息陪同我们考察古民居和古廊桥。
位于棠口村水尾的千乘桥始建于南宋理宗年间,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秀才周大权等人再次募建。桥屋有24间99柱,悬山飞檐翘角顶,桥中设神龛,祀五显灵官大帝。
千乘桥南北走向,全长62.7米,宽4.9米,桥面距水面高度9.7米。建桥主绳宁邑张成德、张成来,副绳宁邑何开发、何奶兴;石匠宁邑张成送。
千乘桥若长虹卧波,雄伟秀丽,桥志铭中“架木凌空,上拟虹横百尺;临渊累石,下同鼎峙千秋”之句是该桥的最好写照。
千乘桥东有石阶40级,西有15级。两边有条板椅,供行人憩息。两旁尚存档风板,以御风雨侵袭。
宣传部苏旭东副部长今天更像一个休闲的文化人,他又给我们当起了义务“导游”。
苏部长在古廊桥方面的渊博学识又一次让大家沉醉其中。
苏部长提了个问题,千乘桥桥屋从来没有人打扫,为什么梁柱上面“头势”一直清清爽爽呢?
部长很快就给我们揭开了“谜底”,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桥面的挡风板。
苏部长说:千乘桥桥面至水面高度9.7米,桥下的水面一直有风在行走,聪明的古人就利用了挡风板的斜面,将风从水面“引体向上”,源源不断的风直抵梁柱之上,哪里留得住些许浮尘?
棠溪有桥,颜曰千乘,双峰其对峙也,双涧其汇流也。虽居僻壤,而北抵县城,南通省郡,实往来之通衢。自宋以来,重建已三次矣,迨嘉庆十四年,两河伯争长,又荡然无存。行人病涉,时以小艇济之桥也,而变为渡焉。特是羲驭西沉,谁作渔郎之唤;鸭头春涨,那为舟子之招。缅彼征人,其自涯而返者,来易更仆数也。爰与诸同人募金再造,于嘉庆二十五年仲冬下浣,重协力重兴。临渊累石,下同鼎峙千秋;架木凌空,上拟云横百尺。自此乘驷长卿、骑驴高客以及农工商贾,咸不必于棠溪岸上复须一苇之杭,是禳往熙来,依然有千乘桥济厥巨川也。落成后倚栏凭眺,爰穷源竟委而历志之云。
千乘桥造形别致典雅,雄伟壮观。桥两岸风景秀丽,前人有许多题咏,如“曲岸斜阳双羽泛,平桥流水数家分”、“十里烟霞迷处士,一潭素影斗婵娟”就非常精彩,相信精英博客“小蛮”等“一堆”诗友如果加入,不知道还会有多少灿烂的诗篇传世。
千乘桥一墩二孔,墩呈船形,为花岗岩石砌筑,墩尖端雕刻为鸡头形状。每孔跨度27.5米。
千乘桥桥墩尖端雕刻为鸡首也有讲究:廊桥古时因外形像蜈蚣而称为“蜈蚣桥”村民们觉得蜈蚣是剧毒之物,恐对周边百姓不利,蜈蚣最怕鸡,此所谓“一物降一物”因而便有了“雄鸡展翅”的图腾。
距桥十米处有清乾隆四年(1739)的石坊一座及八角亭、林公庙、祥峰寺和两口龙井,附近还树有新四军三支队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
祥峰寺的碑刻
慈祥的农人从桥上挑担而过。
温州廊桥文化学会的朋友们此行真的很有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