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珠子串成的廊桥 人压上去都不塌 这说明廊桥力学原理很完美 泰顺县万排乡的谢大叔,用上万颗珠子,做成了一座逼真的廊桥模型。 谢大叔在县城做串珠的活。前不久,一位好友送给他一本以泰顺廊桥为背景的挂历,谢大叔没事就在上面琢磨。 经过实地察看、测量和一个多月的反复制作,他竟然用珠子串出了一个廊桥模型。 模型按泰顺著名的国宝级廊桥——文兴桥样式制作,长55厘米,宽11厘米,高40多厘米,用一万多颗珠子,穿上钓鱼线连成,重3.5公斤。 谢大叔说,这座模型完全按照廊桥“编木拱梁”的方式搭建,做完后,他整个人压了上去,模型没塌也没变形,非常牢固。 “这说明我们廊桥应用的力学原理很完美。”泰顺当地的老人们都挺骄傲的。通讯员林小勇摄 中新浙江网1月16日电 1月10日,庆元县人民政府收到了一个喜讯:民间文艺家协会(以下简称民协)命名庆元县为“中国廊桥之乡”。庆元也是浙闽交界处、同样保存有大量古木拱廊桥的县市中,唯一一个获此称号的县。 与之相对应的是,去年9月21日,浙闽两省11县,刚刚共同发表了《中国廊桥申遗寿宁宣言》(本报曾作详细报道),联合申遗。 在一些关注廊桥的人心中,浙西南和闽东北已经可以称为一个廊桥文化带,对于保护廊桥来说,更适宜的态度,还是应该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庆元有90多座古廊桥 目前,庆元县境内仍完好保留着90多座古廊桥,是全国现存木拱廊桥最集中、最丰富的区域,文保体系在全国也是最完整的。全国现存寿命最长、拱跨度最大、长度最长的木拱廊桥都在庆元境内。 当地政府一直都很重视廊桥的保护和开发,还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积极申报文化遗产保护奖项,引导和鼓励民间资金进入保护领域。 去年初,庆元县委、县政府向民协申报“中国廊桥之乡”。10月,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来庆元考察廊桥保护情况。他对庆元古廊桥的历史感,和周围环境协调统一的局面给予高度肯定。 今年1月10日,庆元正式被该协会命名为“中国廊桥之乡”。而在浙南、闽北一带现在还存有许多廊桥的县市,却没沾上这个称号。 单独命名是否有违《寿宁宣言》 和其他许多文化遗产一样,浙江和福建两省也曾因“谁才是中国廊桥之乡”颇起争议。对于廊桥保护,两省也曾各干各的。2003年,浙江省文物局曾将泰顺、庆元、景宁的廊桥组成“浙南廊桥”申报世遗预备名单;福建宁德市200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将“闽东廊桥”申遗。 对此,国内许多专家表示反对,两地文物工作者也渐成共识。去年9月,浙江的泰顺、庆元、景宁和福建的寿宁、屏南等11个县市,共同签署《寿宁宣言》,提出:“尽快成立由闽浙两省相关部门、有关专家等全力支持和参与的木拱廊桥申遗机构,启动申遗工作。” 《寿宁宣言》表明浙闽两省在廊桥保护中的跨省合作愈加密切。所以这次“中国廊桥之乡”独落庆元,让有关人士觉得有些不合时宜。 联合保护还有待时日 许多关注、爱护廊桥的人士认为,浙闽两省廊桥各有特色,一直以来,各地政府以及民间,都习惯用类似“廊桥之乡”这样的称呼来宣传自己,所以不该让一家独大。也有人认为,“中国廊桥之乡”的命名,至少肯定了庆元县政府的工作,对整个廊桥保护都有积极意义。 泰顺县文博馆副馆长薛一泉,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廊桥文化的调查。昨天,他表示,在接受记者采访前,还不清楚这一称号的事。“从官方来说,浙闽两省都没获得过类似称号,庆元还是第一个。”薛一泉说,“但我觉得这对《寿宁宣言》确定的联合申遗,应该不会有什么影响。” “廊桥之乡”独落庆元,也许说明了另一个问题:虽然《寿宁宣言》提出联合,但毕竟各地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许多具体工作,各地实际上还是各自为政。 民间命名是为了唤起保护意识 此前,本报就曾报道过,因民协命名“中国梁祝之乡”,而引发3省5市梁祝遗存地争议。 民协是中国文联下属一个协会,致力于组织、规划、指导全国性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及民俗的考察、采集、保护、传承等。 有关申报程序,民协工作人员昨天向记者介绍说:首先,需要地方政府和地方民协联合提出申报;然后,协会组建小组实地考察;最后由专家提出意见。“命名主要是倡导各地就地保护,唤起大家保护和利用文化遗存的积极性。”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民协并非官方机构,所以,这只是一种民间命名。官方命名是个严肃的事,还需要按照制度和程序,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不是这么简单的事。 □通讯员张建平本报记者胡轶笛
进入论坛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