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中国桥梁专家及桥梁史家都认为历史上著名的虹桥已不存在于中国,造桥技艺已失传。八十年代后,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院士在主持《从中国古桥技术史》的编写工作中,依据浙南文物工作者的发现,深入研究,并组织专家前往考察,终于确认虹桥还活着。茅以升在1981年6月14日为《浙江民间桥梁》所作序中指出:“北宋一见的无脚虹桥——木栱,在浙江省西南,尚存遗制。”
原先人们只在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于九百年前画的《清明上河图》中发现了这种虹桥,所以茅以升称为仅此“一见”。正因为这种桥在河中没有桥柱、桥墩,所以茅以升称为“无脚虹桥”。
这种虹桥正因为无须架柱而能飞架于河上,所以也叫飞桥。这种木构飞桥始创于山东青州(今益都)。《渑水燕谈录事志》记载:“青州城西南皆山,中贯洋水,限为二城。先是跨水植柱为桥,每至六七月间,山水暴涨,水与柱斗,率常坏桥,州以为患。明道(宋仁宗年号)中(1032-1033年),夏英公(夏竦)守青,思以有捍之。会得牢城废卒,有智思,叠巨石固其岸,取大木数十相贯,架为飞桥,无柱。至今五十多年,桥不坏。”从这段记载可知,这种飞桥(虹桥)桥式的发明者,原是青州城已离职的狱卒。 随着探索与研究的深入,可知飞桥在闽地数量更多,有的已存在了500年,而浙西南这类桥式也多是福建工匠前往建造,一般称斜撑架木栱桥或叠梁木栱桥。这类桥又在汴梁飞桥基础上有变化,即在桥上架屋,可蔽风雨,是一种风雨桥,有人也称为廊桥和厝桥。闽侯廷坪建于明代的龙津桥及罗源中房乡厚富村建于明崇祯的水尾桥,应是现存这类桥中最早的虹桥。
进入论坛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