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网首页 | 精彩选读| 游记攻略 | 消息参考 | 廊桥寻梦 | 乡土中国 | 世界遗产 | 摄影图库 | 廊桥论坛 | 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 |

专题栏目
个人文集
翁卿仑涛岩草中英
燕海林邱小谊陈豹文
朱九澄薛爱美夏兆平
翁晓彬夏良贤徐克文
吴玄杨立成龚崎现
苏康宝高启新张黎华
陈圣格薛一泉
热门文章
固顶文章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履约报告
固顶文章泰顺:以廊桥修复精神 助推新发展
固顶文章国宝重生!温州泰顺受损古廊桥之
固顶文章季海波入围2017“中国非遗年度人
固顶文章2017温州十件文化大事评选,快来
固顶文章福建寿宁获评“中国木拱廊桥文化
固顶文章看,被冲毁的国宝廊桥是这样一步
固顶文章泰顺三座国保廊桥修复工程顺利通
固顶文章【廊桥人物】季海波:非遗保护要
固顶文章烟雨廊桥,点滴皆做相思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廊桥网 >> 精彩选读 >> 游记攻略 >> 廊桥随笔 >> 正文
重逢廊桥——远游者的寻觅
作者:刘岩生 文章来源:北山归雁博客 点击数:3518 更新时间:2007/9/26 23:39:28【字体:
 
 

重逢廊桥(之一)
      远游者的寻觅


   “噢!廊桥,Wonderful(太美了)!”特瑞·米勒教授站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杨梅州廊桥上,情不自禁地连声赞叹。他背后站着我。三天来,我就这样静静地捕捉着他的身影。第一天,他说,我听。第二天,他拍廊桥,我拍他,以至于他和南京大学赵辰教授笑言“今天那位记者象我的影子。”第三天,我们道别,合影,留下邮箱,各奔前方。没有不舍,没有约定,只是缘于共同迷信着寿宁乡间廊桥的美,我们恰巧相遇。然后,他和桥一道进入了我的视野。
  秋意寒凉中,我回到山城寿宁采访第二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论坛上,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米勒教授第一个发表演讲,主题是关于中美两国廊桥的比较。美国乡间廊桥!当米勒教授展示他的画面资料时,第一幅照片顿时吸引住了我。多年以前,就是那本献给天下远游客的《廊桥遗梦》,让美国麦迪逊那尘土飞扬野花绽放的乡间传出来的故事感染了我,也让一个执著而孤独的廊桥摄影师留在了我记忆深处。后来我一头扎入闽浙边界廊桥群的拍摄,开始不可救药怀上廊桥情结。世界上的桥都一样渲染着远行和回归、相聚和别离的百般滋味?都寄托着对美好时光的深情追忆和缅怀?此刻,那遥远的乡间廊桥因为一个异邦来客的到来而变得可感可触。“一起采访米勒教授吗?”我招呼身边一位来自福建画报社的姑娘。开玩笑说,我只会拼读英语“hello, hello, en hello”,急需合作帮助。
  我的诚恳求助还意外得到与米勒教授随行的上海外国语学院两位女生的帮助。尽管这样,我还是无比遗憾不能操同一种语言和他进行彻底交流。从米勒自始而终兴致盎然的神情中,我只能直接读懂的,是他的热情和挚诚。
  “您照片中的乡间廊桥我很眼熟。美国的廊桥很美吗?”我问。“实际上,中国的木拱廊桥要奇妙得多。美国廊桥多由职业建桥公司建设,一般用于公路交通,是功能性的桥,简单、实用。”米勒教授告诉我,他的廊桥记忆始于孩提时代。在他的家乡俄亥俄州,也有多座廊桥。小时侯,作为摄影爱好者的父亲经常带上他在家乡附近拍摄廊桥。他珍藏并带来展示的,就是1953年自己7岁时父亲拍摄的一张廊桥照片。那时,小米勒只是照片中一个小小的点,但对快乐童年的美好回忆却使得他对廊桥倍感亲切,情有独钟。对廊桥的探觅廊桥之旅始于2004年。那一次,米勒夫妇赴福建参加一场音乐领域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妻子从泉州一书店买回的书籍上,他发现了5张关于廊桥的照片。中国也有廊桥?他多方打听,并开始搜索有关中国廊桥的资料,隐约得知它们集中分布在闽浙边界。一年后的初秋时节,米勒再赴中国,在福建师大做完一场演讲之后义无返顾前往闽东山区寻找廊桥。来到寿宁,一位宾馆服务员无意间得知米勒的来意,热心为他引见了兴趣于廊桥摄影的弟弟。这位青年志愿者在半天时间里带他参观了杨梅州廊桥和大宝桥。“我走在乡间路上,以为到了世界的尽头。但是后来,一座神奇的廊桥出现眼前,令人惊叹!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米勒这样形容初遇廊桥的感受。暮色中他从坑底乡杨梅州廊桥来到大宝桥,坐在桥上吸烟的老农好奇而友好地看着他。“他们一定怀疑我来自月球还是火星,但是在我看来,眼前的一幕真是太美妙了!”意犹未尽处,米勒动情地耸肩,手拍胸膛。
  那一次中国之行使米勒教授对中国廊桥着了迷。回国后,他开始大量查阅关于中国古廊桥的书本、网页和图片资料,并多方联系中国廊桥建筑研究者,和他们展开交流。米勒教授曾和他还健在的父亲谈论中国廊桥,91岁的老人同样对中国廊桥深感兴趣。米勒非常满意自己的这第二次廊桥之旅。“由民间能工巧匠建设,集往来通行、休闲避雨、祭祀祈福等民俗活动于一身,装饰丰富,底蕴深厚,真是美学的、艺术的、令人赏心悦目的桥!”米勒这样总结自己对中国廊桥的印象。访谈的尾声,是他神情最凝注的时刻,他说,自己同时看到,这里的乡村,经济不发达,农民生活得很艰苦,他希望人们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赢得境况的改善,体验到更美好的生活。
  接下来的两天,我和米勒教授之间再没有做更加深入的交谈。我们一起前往乡间廊桥采风拍摄,有时是我镜头对准他们夫妇,他乐意,并来一句"ok!”;有时是我和他一起取景对焦,彼此一个点头微笑,然后是他温和的沉默;有时则是在河边我牵他一把,他报以一声“Thank you!”会议行将结束的中午,得知他们即将去浙南一带有廊桥的乡村观光考察。我和外国语学院两位女生一道来到他的住房,索要他的那张珍贵照片并和他道别。夫妇俩依然满脸漾出友好的神情,邀请我进入他四处摆满行李衣物的客房。离开前,新闻职业习惯使我很唐突地问了一句“请问教授今年几岁?”“25岁。今后,我还想来中国,来看更多的美好的古廊桥!”女生把这句话翻译给我的时候,房间里,所有的人都被逗得开怀一笑。
  有一种远行,一定是为了追寻远去时光的记忆,回到精神深处的故乡。61岁的米勒教授让我难忘的,也许就在于这。
  图2 :1953年父亲在家乡附近一座廊桥拍摄的照片一直成为他的珍藏,图中最高个者为7岁的米勒。(照片由米勒教授提供)
                         2007年中秋前夕

本文作者与米勒夫妇在杨梅州桥前合影

 

作者简介:

用户头像

姓名:北山秋雁
职业:记者
年龄:35
位置:中国,福建
个性介绍:
在路上,在纸上,在心上

进入作者博客

文章录入:大笨钟    责任编辑:大笨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2000~2005 Langqi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廊桥网LANGQIAO.NET 版权所有!

    本站实名/通用网址:廊桥;手机支持: ;:QQ热线: .E-MAIL(MSN):

    中国廊桥保护与宣传公益网站 浙ICP备05018309号

    温馨提示:按Shift键同时点击页面上链接,即可在新窗口中打开链接内容;强烈建议使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显示器1024*768分辨率为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