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她是“最孤独的桥”,远离尘世,纯净凄凉,清高脱俗。回想,从三魁沿盘山车道行至半路,早已辟弃了暄嚣;再弃车择山径而行,便有“曲径通幽”之妙;继而沿石径古道,穿林而过,直至探身谷底,这样的去处,岂有不幽不纯不净之理?驻立于桥头,眺望这环抱四周的山岭,时已至秋,山间的色彩也便丰富起来,满目的葱郁中,渲染着星星点点的金黄与鲜红,仿若天上仙子作画时不小心滴落的油彩。由这桥而起,分别是三条通往三魁、洋溪、洲岭的古道,沿山势攀爬而行,听说这便是“三条桥”得名的由来。桥下,是碧蓝如玉的溪潭,没有一丝觳纹,倒映着这山色,这桥影。风雨的洗刷,使得原本土色的泥瓦逐渐变黑,只有少被雨淋之处才显露本色,斑驳与古拙,夹于这碧水青山之间,好一个旷世佳人!县志记载:“此桥最古,长数十丈,上架屋,如虹,俯瞰溪水。旧渐就圯,道光间里人苏某独力重建,拆旧瓦,有贞观年号。”如此算来,这桥竟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踱步上桥,那深沉古朴的回音,荡彻于桥间,仿佛把我带回到从前,依稀可见那行色匆匆的商贾与挑夫。临窗而望,脉脉青山,幽幽溪谷,却是没有一丝人的踪迹,三条桥是孤独的,我亦如斯。
晨雾迷蒙,推窗而望,那弥漫于田间地头的,正是久聚未散的浓雾,心想着,此时的廊桥,应该有别样的风情吧?更衣出门,外面却是寒气逼人。烟笼雾绕中,廊桥只是依稀可见,难得真切。一切是那么的安祥,隐隐约约中,这桥,仿若正在酣睡的孩童,静静的,甜甜的,我不忍去吵醒它,只在一旁默默地候着。山间村落的雾气,比起那都市的,要来得清新滋润得多,我便任由它在身边袅绕缠绵。桥头有几间昏暗的厢房,外墙还隐约留着革命时期的标语痕迹。坐在青石台阶上,回望一路行来的卵石路,听那若隐若现,矗立于桥头的参天古树,在风中摇曳。桥头这条石板小街,该是整个村子的中心了吧?左右都有些店铺,那随意放置的石凳木椅,想来便是村民们闲暇休憩,谈天说地之用了?想想这样的生活,也是一番惬意之事。
(毓文桥)
进入论坛发表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