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溪流纵横、峰峦叠嶂的丽水,总能在不经意间看见一座座跨越山涧的“彩虹”,那就是廊桥。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文明的发展,古道在荒芜,廊桥在消失。为了抢救和保护这一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山区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不要让廊桥成“遗梦”!
尽管穷,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大漈村村民还是拿出3万元,把村中廊桥修缮一新;尽管苦,庆元县左溪镇竹坪村村民在台风后重建廊桥,苦苦奋斗三个多月;尽管没有回报,丽水一私营业主出资23万元保护廊桥……在龙庆景三地采访保护廊桥的旅途中,我们已深深感到民间有一股力量在涌动,它时时刻刻让我们感动。
“这是村民上山下田的通道,也是10多名小孩上学的必经之地。”村民指着修建到一半的廊桥伤心地说。
村民拿着被洪水冲走的廊桥残骸说,这是他们千辛万苦找回来的。
事件
去年,台风“桑美”携洪水冲走了庆元县的九座廊桥,即使身居深山有160余年历史的竹坪廊桥也未能幸免,为重建古廊桥,左溪镇竹坪村村民男女老少齐上阵,修建历时三个多月,终因资金短缺而停工,几个月来,村民四处求助呼吁,无奈希望还是渺茫。
村民自发建廊桥
听说记者来采访,庆元县左溪镇竹坪村村民放起了鞭炮。这些纯朴的村民除了热情好客之外,更多的念头是把我们当成抢救廊桥的“救命稻草”,一根不让廊桥成“遗梦”的“稻草”。
一进村,村支书胡敬辉领着村里10多位老人把我们迎进了“庆元县竹坪蜈蚣桥重建工程指挥部”。所谓指挥部只不过是一座普通民宅,在门口挂了一块牌子而已。起初,我们对这块牌子感到有些愕然,因为我们只知道村民是自发修建廊桥,不曾听说有政府组织介入,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是村里临时设立的,目的是有组织有纪律地管理廊桥重建工程。
在指挥部里,胡敬辉向我们介绍,指挥部成员共有15位村民,他们平均年龄有60多岁,其中年龄最大的80多岁,而最小的是村里的木匠胡淼,他今年41岁,前段时间,胡淼因修桥用光了自己的积蓄,工程停下后,他便又到县城打工挣钱去了。
说起廊桥被毁,今年68岁的郑宗洪记忆犹新,他是第一个发现廊桥被大水冲走的。那是去年8月11日早上,台风刚刚经过,他冒雨跑下山想看看自己的庄稼如何,没想到山下小溪已是汪洋一片,横跨两岸的廊桥被冲得无影无踪,片瓦无存。
“廊桥被冲走了!”郑宗洪边喊边往村里跑。此时正在清理受灾现场的村民都顾不得自己手中的活,赶紧跑下山去探究竟。见自己熟悉的廊桥确实不见了,开始,村民们都傻傻地怔住了,后来,一些村里老人失声痛哭,大家都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听说廊桥被冲走的消息,一直在城里干活的木匠胡淼放下手里的工程,就急急忙忙地赶了回来。对于廊桥,胡淼一直是情有独钟,2005年9月,庆元木拱廊桥获得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卓越奖,他还花了两个来月时间,专门制作了一座10多米长的廊桥模型送到县里展出,知道老家廊桥出事了,他又怎么不忧心如焚。
“只要能找回木料,就可以重建回去。”胡淼相信自己的能力,也相信自己的手艺,他的建议也马上得到了全村人的赞同。当天,一些村民便沿着湍急的溪水往下搜寻,希望能找回被水冲走的木料。
经过三天的寻找,胡淼和村民一直沿着溪找了七八公里,木料不是被冲得无影无踪,就是被别村村民捞了去当柴烧,碰到有的村民不肯还的,胡淼就掏钱“赎”了回来。就这样,大家才找回了100多根木料,但对于重建一座廊桥来说,这点木料无疑是杯水车薪。
知道重建廊桥缺资金少木料,竹坪村村民便纷纷捐资出力,有的把修缮房子用的木料扛到了工地上,有的捐出了平时省吃俭用的养老金,还有的索性来到工地上挑沙搬石做起了苦力,8月14日,就在台风后的三天,胡淼找来了10多名木匠开始了重建廊桥的工程。
没钱难倒整村人
没钱难倒了竹坪村人。在这个海拔800多米的山村里,每个村民对廊桥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廊桥曾经为山村带来了辉煌与荣耀,也因为廊桥为上山下田的村民遮风挡雨,更因为廊桥至今还联系着山外的世界。所以当廊桥被台风摧毁了的时候,整村人都哭了。
据资料记载,竹坪桥建于1842年,全长36.69米,净跨18.2米,矢高9米,面阔4.48米,有廊屋17间,因其桥两侧倾斜下来的木檩,就像一只只蜈蚣脚,所以当地人都叫它蜈蚣桥,是庆元古廊桥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座。如按原样重建,竹坪廊桥建设资金要25万元左右,这对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的竹坪村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到了去年11月,竹坪廊桥已修建了一半,但村里实在拿不出钱来,工程只好停工了。看着还不成样的廊桥,木匠胡淼伤心地流下了眼泪,他说,三个月来,大部分木匠不仅每天风餐露宿,而且还没领过一分工钱,可到了年关,谁的心里都慌,家里老小还等着他们挣钱回去过年呢。
村民郑宗洪说,修建廊桥到最困难的时候是没钱买木料,当时大伙都凑不出钱来,眼看着修桥就要维持不下去,他只好打电话给在县城的儿子,叫儿子帮他贷了1万元先垫着,至今这1万元贷款他还没还上。
村支书胡敬辉说,为了精打细算,把筹来的钱都用在刀口上,工程指挥部建立了明细账目,到停工时,修桥已花费了八九万元,如果要把桥全部修好,至少还需10多万元,可是村里实在是无力支撑了。
在村民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重建廊桥的工地上。修建到一半的廊桥静静地躺在山涧上,虽然没有了廊桥的身影,但至少可以通行了。村民告诉我们,竹坪廊桥位于浙闽古道上,曾经给山村带来了无比的繁荣,竹坪村最鼎盛的时期有近二千人,如今村里虽然只剩下二三百人,而且去年也通了康庄公路,但村民仍然喜欢通过廊桥走这条小路,因为它离乡政府近,而且更省钱,更何况村里有10多名小孩要去读书,每个星期来回都要徒步经过这里。
没钱修桥怎么办?当我们问村民时,这个问题深深地戳到了他们的伤痛,大家都低头不语。村支书胡敬辉蹲在地上闷闷地抽着烟,过了许久才站着说:“实在没办法,我们也只好一点一点地修,有一点钱就修一点,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会建成的。”
保护廊桥任重道远
廊桥保护,政府先行。早在2004年,庆元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庆元县木拱廊桥抢救保护领导小组和廊桥协会,还与各乡镇签订了保护责任状,县有关部门专门组织工作人员,全面开展了廊桥的普查工作。2005年,庆元廊桥还获得了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卓越奖。
去年,景宁也建立了一整套廊桥保护责任机制。由乡、镇政府与每一座廊桥所在的村委签订保护责任合同,把廊桥的保护责任落实到村、到人,并将其中14座木拱古廊桥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筹集资金4万余元对其中部分古廊桥进行了修缮。
目前,龙泉也对境内30余座廊桥制订了保护计划,准备近期确定大约10余座廊桥为县级文保单位。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对廊桥进行维护和保护。
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处处长姚金善说:一方面廊桥由于木制结构难以维护,缺乏资金年久失修,破残不堪,留存数量逐年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保护规划,古廊桥周边环境日益恶化。如何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浙南古廊桥的重任已摆到了人们的面前。如果保护不力,历经岁月风雨的浙南古廊桥很有可能成为“遗梦”。
姚金善还说,廊桥保护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资金缺乏,而我市廊桥又集中在庆元、景宁、龙泉的贫困山区,依靠当地的政府和民间投入来保护廊桥困难都很大。为此,有必要在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关系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利用古廊桥文化资源进行适度旅游开发,鼓励国内外民间资本参与廊桥的保护利用和经营管理。
2005年11月25日,浙江的庆元、景宁、泰顺和福建的寿宁、屏南五县签署了浙闽五县廊桥保护和申遗的联合宣言。形成的共识是,集中两省数县的人力物力,再经过精密的策划运作,共同构筑以廊桥为代表的人文、自然景观文化线路,然后,进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不管廊桥申遗能否成功,但廊桥文化已成了丽水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既体现了丽水人民的聪明才智,也凝结了山区人民的勤劳勇敢,保护好廊桥,这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关注。
引申
有人说,现在所说的廊桥保护,实际上只是一种看护,主要是防止人为破坏;也有人说,目前保护廊桥仅仅停留在口号和宣传上,因为没有资金来源,大部分廊桥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其实不然,从竹坪村村民自发建廊桥的事件中看出,保护廊桥,民间已经开始有一股力量在涌动。
民间保护热潮涌动
“保护廊桥关键在资金,有了资金才不会让廊桥成‘遗梦’。”庆元县委书记蔡小华说。兼任庆元县木拱廊桥抢救保护领导小组组长的他,为了打造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廊桥之都”,面对修桥动辄就要以万元为单位计算的资金,有时他心里也不免发慌。
庆元廊桥共有97座,从数量上来说是全国廊桥最多的县,去年9座廊桥被毁后,现在还存有88座。去年底又发现了几座廊桥,但大部分廊桥都已年久失修,修缮资金需1000多万元。这对于财政收入每年刚过亿元、位列全省倒数第一的庆元县来说,显然是最大的难题。
去年,为了在松源溪上重建不幸毁于火灾的濛洲古廊桥,庆元干部群众纷纷踊跃捐款,开始捐资的第一天,就收到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款27万元,杉木30立方米,捐款人数达1300多人。但要重建全长80米濛洲桥的总投资需要200多万元,靠筹措民间资金还远远不够。
尽管资金困难,从2004年开始,庆元县政府每年投入保护廊桥的资金约50万元,但面对粥少僧多的局面,蔡小华说,目前他们只能顾及一些重点保护的廊桥,大部分廊桥只能依靠民间保护了。而据庆元有关部门估计,四年来,庆元民间投入保护廊桥的资金起码也有200多万元。
同样,在丽水登记在册的廊桥有134座,其中木拱廊桥有40余座,约占全国的一半左右。虽然目前资金是保护廊桥面临最大的困难,但各地民间对廊桥保护也越来越重视。
在景宁,海拔1000多米的大漈村是一个集体经济一穷二白的“空壳村”,为了保护修缮村中的三座廊桥,去年,村民自发筹资3万元对廊桥进行了维护,村委主任梅振坤说:“即使再穷,我们也不能让祖宗留下的遗产毁在我们手里,因为我们还要继续传承下去。”
在龙泉,一些村庄还专门成立了廊桥守护队,轮流看护和清扫廊桥。并配备了消防设施,以及张贴了“小心火烛,注意防火”、“保护廊桥,人人有责”等标语。去年还依靠民间的力量,筹措了近20万元,修复了一座叫作红军桥的廊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