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网首页 | 精彩选读| 游记攻略 | 消息参考 | 廊桥寻梦 | 乡土中国 | 世界遗产 | 摄影图库 | 廊桥论坛 | 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 |

专题栏目
个人文集
翁卿仑涛岩草中英
燕海林邱小谊陈豹文
朱九澄薛爱美夏兆平
翁晓彬夏良贤徐克文
吴玄杨立成龚崎现
苏康宝高启新张黎华
陈圣格薛一泉
热门文章
固顶文章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履约报告
固顶文章泰顺:以廊桥修复精神 助推新发展
固顶文章国宝重生!温州泰顺受损古廊桥之
固顶文章季海波入围2017“中国非遗年度人
固顶文章2017温州十件文化大事评选,快来
固顶文章福建寿宁获评“中国木拱廊桥文化
固顶文章看,被冲毁的国宝廊桥是这样一步
固顶文章泰顺三座国保廊桥修复工程顺利通
固顶文章【廊桥人物】季海波:非遗保护要
固顶文章烟雨廊桥,点滴皆做相思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廊桥网 >> 精彩选读 >> 综合新闻 >> 最新导读 >> 正文
收容展示? 被“圈养”的中国古民居
作者:孙展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点击数:1844 更新时间:2007/2/5 21:00:37【字体:
 
近两三年来,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琅琊镇的杨塘下村正试图让自己汇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洪流当中,新兴的设施和建筑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村民们的生活环境也在一天天改善。而这一切的代价,却是村庄原有的风貌一去不返,村内那些极具地方特色的乡土建筑一栋一栋地消失。

  一片片古城背景的新兴影视基地,正逐渐成为中国古民居最大的“收容所”和展示“公园”。而失去了原有环境和居住者的古民居,称之为“模型”更为合适

  近两三年来,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琅琊镇的杨塘下村正试图让自己汇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洪流当中,新兴的设施和建筑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村民们的生活环境也在一天天改善。而这一切的代价,却是村庄原有的风貌一去不返,村内那些极具地方特色的乡土建筑一栋一栋地消失。

  从浙江中部的金华市向北或向南,沿途的村庄几乎都在发生同样的故事。而这,不过是中国众多乡村古建筑命运的缩影。

  在经历了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历史沧桑后,这些老建筑终于没有熬过时间的关口,因年久失修自然坍塌、外来者的收购、人为拆除以及出于无知的非专业“修复”,都让这些建筑面目全非,甚至荡然无存。

  杨塘下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以旧换新”的例子。现在,在这个只有867人的小村庄里,小道上已经装上了路灯,新盖的三层砖房装饰着水泥浇筑的罗马柱,连门窗边缘,也雕饰了一些欧式的花纹作为点缀。村里还有一个小小的篮球场,村中心甚至还建起来了一块500平方米的公共绿地。为了这块绿地,村民们拆除了这里原有的一栋具有两百年历史的老房子,并把它出售给了一家公司。

  中国最大的古民居“收容所”

  从杨塘下村出发,向东约100公里,是浙江东阳市横店镇,在这里,杨塘下村的老宅被拆卸了迁移来,按照原样复建起来。而这不过是它的新主人——横店集团宏大计划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从2001年开始,这家民营企业开始有意识地收购各地具有历史价值的古民居,按照他们的计划,120栋类似杨塘下村那样的老宅,从浙江、安徽、江西各个村落中迁移而来,形成一个占地1000多亩的“明清民居博览城”,用于旅游、展览和影视拍摄。

  目前这个计划已经完成了一半,另一半将在近期全部完成。“这些都是民居当中的精华。”“明清民居博览城”副总经理季显方说。在季显方看来,这些老宅子与其让它在偏远的山村损毁坍塌,不如进行整体的迁移保护,以发挥它们更多的价值。

  季显方向记者举例说,他们从江西省弋阳县姚畈村迁移来一栋老宅,它修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原本是一名余姓大户的住宅。民国期间,为国民党王牌军74师师长张灵甫所有。收购人员来到这栋老房子面前时,它已经被改造成为一个牛圈。偌大的老宅破败不堪,牛粪遍布屋内的各个角落。

  很容易地,这栋老宅成为“明清民居博览城”的一部分。在已经修复的住宅里,游人能毫不费力地发现这栋住宅原有的精美之处:木质结构的二层回廊、梁柱之间木雕的蝙蝠、梅花鹿、狮子,以及各式各样的雕花——这还是经历了二百多年风雨侵蚀和人为损毁后遗留下来的部分。

  张光明,横店集团华夏文化城总经理,古宅迁移计划具体的操作人之一。他对自己的努力颇为满意。为了收购这些古宅,他在近五年里,几乎走遍了三省所有可能存在老民居的偏远山村,“我们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张说。

  这并非夸张之词,在长长的120栋古宅的名单中,列着它们的来源地——浙江的东阳、义乌、磐安、金华、兰溪、武义、建德、淳安、江山、龙游;江西的上饶、高安、宜黄、临川、抚州、弋阳;安徽的黄山区、徽州区。

  由于得到当地政府支持,博览城中的古民居最多的来自东阳本地,它们被整体迁移过来,密密麻麻地安置在这里,有些古宅仅仅来自两三公里之外的相邻村镇。而在外地或外省,要寻找这样的老宅相对繁琐一些,通常张会把这样工作委托给当地的中间人,由中间人寻找好目标之后,再到现场去评看。

  按照张的收购标准,这些住宅不是当地的文物保护单位,但一定在工艺、材料,或者结构上有特别之处;它们通常具有一定的家族背景,并有深厚的历史价值。

  站在“明清民居博览城”内的一座无名小山上,可以清楚地看到120栋民居大多已经修复完成,毫无疑问,每一栋古宅背后有一段显赫的家史。现在,它们被整齐的排列在一起,像一排排等待检阅的士兵,“我觉得这里的环境要比它们原来的环境好得多。”季显方不无满意地说。

  在他手指的方向,是正在建造中的园林,在那里,这些老房子和一些仿古建筑混杂在一起,将要复原成秦淮河的街景,而一些迫不及待的影视剧组,已经进驻其中,展开了他们拍摄计划的一部分。

  历史和文化被迫不及待地抹去

  收购古民居的过程并不是每一次都顺利,在一些年长的老者的观念中,出卖祖宅等同于卖掉祖宗,张光明有数次是被老人这样骂出家门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收购最终会得以完成。年轻人大都不愿意住在这样的老房子里,他们还等着资金和土地另建新房,老宅拆建似乎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

  在杨塘下村,大多数村民都是拆除老宅子的支持者,因为“它放在那里毫无价值”,而拆除之后,不但可以在村子中心建起一块公共绿地,还能为村里增加一笔收入。

  滕可增就是这样一位坚定的支持者。这位杨塘下村的党支部书记,对村庄里近两年来发生的系列改变感到满意。原来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的小道已经被新修的水泥路代替,水泥路2米宽,通往村子里每一户人家——而为了修建这条水泥小道,过去两年里已经有四栋百年以上的老房子被拆除。

  “我不知道留着这样的房子有什么用。”滕可增指着村里还残留下来的老房子说。的确,与新式砖房相比,老房子显得有些破旧,现在已经少有人住,只要稍有经济实力,村民们就迫不及待地搬离,另建新居。正因为如此,当2004年下半年的一天,村中准备拆除一栋老房子时,没有多少人反对。

  当有外人表示愿意出钱购买这所老房子时,滕可增召集了一些党员和村民代表开会,会议很容易通过了出售的决定。

  80岁的滕开瑞是村内的长者,他记得这栋房子共有四进,由围墙围合成前后三个院落,房子原本是为了纪念这个村庄的滕氏先祖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院子很大,梁上满满的都是木雕”。

  只用了几个下午,这个有着二百年以上历史的院落就变成了一堆砖头、瓦块、木构件、柱子、条石,然后被整车拉走,村里得到的回报是人民币三万元。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村内的老房子就陆续被拆除,日渐富裕起来的村民兴建新房取代它们,而拆建的高潮则是发生在近几年之内。

  老房子被拆掉之后,大多会被当作垃圾一样扔掉,滕可增甚至认为,有人能出钱购买这样的老房子,应该是比较幸运的事。现在,被出售迁走的老宅的空地上已经长满了青草,还有一些村民随意种下的菜苗,除了空地的一边还残留有不足一米高的断墙,这里似乎什么都不曾存在过。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孙展)

文章录入:还傻    责任编辑:还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2000~2005 Langqi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廊桥网LANGQIAO.NET 版权所有!

    本站实名/通用网址:廊桥;手机支持: ;:QQ热线: .E-MAIL(MSN):

    中国廊桥保护与宣传公益网站 浙ICP备05018309号

    温馨提示:按Shift键同时点击页面上链接,即可在新窗口中打开链接内容;强烈建议使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显示器1024*768分辨率为最佳效果